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学习
发布日期:2021-10-28 17:00 来源: 《新华日报》2021年10月28日第13版

   阿尔伯特·埃利斯

  

焦虑是人制造的,人也可以消除它。人天生就具备一种担忧或焦虑的倾向,也可能是在后天环境的培养中塑造了这种焦虑倾向。某种程度上来说,焦虑是一种自我保护形式。

  作为人类,我们一出生就会被赋予一定程度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当我们想要得到更多,或不想得到某件事物时,就会去猜测哪条道路最适合。沿着这条道路往前走,会发现什么有助于实现目标,什么会阻碍前进。但面对选择时,我们几乎不能确定哪条是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在前行的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甚至道路本身也是变化多端的。因此,我们必须去经历,去承担一定的风险,最终才能发现“正确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存在着焦虑、怀疑和不确定性。

  我们不可能完全摆脱担忧心理,但如果真正了解这些不健康的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就可以减少许多夸大的成分。应该说,作为人类,以下两大因素导致了焦虑倾向:

  第一,人的生物机能,以及谨慎和警惕等遗传倾向;

  第二,生活中的一些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阻挠和遏制人的欲望,人会为此而担忧。

  具体而言,焦虑心理源于一种生物因素,其中包括许多先天性倾向:产生一种愿望,找出一些可能会有助于你实现这些愿望的选择,冒险做出选择,然后变更并改变这些选择。所以,你可以说是一个天生的抉择者,你天生就具备强烈的焦虑倾向。随后,第二个重要因素出现了:你所居住的环境,你周围的人们和事物,这些都会帮助或阻碍你实现这些欲望。如果这些人与事是“有益的”,你几乎不会产生什么焦虑或抑郁心理。但是,如果这些人与事都是“有害的”,你会经历许多你不想要的,你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也会增加。

  在这两大容易导致潜在焦虑心理的重要因素面前,你束手无策。首先,你不能轻易地改变你的生物机能——你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类,有着各种品质、特征和爱好。虽然这些遗传特性也不是完全一成不变的,可以经过不懈努力改变其中的一些品质和习惯,但是,你只能做出一定的改变,而且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从而不得不去接受并适应“天性”。至于环境、伴随你生长的以及与你共同生活相处的人和事,你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甚至丝毫不能改变。你往往会受到这些不太容易发生变化的人与事的牵绊。

  所以,当你感到焦虑时,要清楚你的基本技能和天赋是不容易改变的,环境因素也是如此。但是,你可以改变一些关键性的事情。

  适度的担忧和极度的担忧或焦虑产生的影响相差很大。在面对困境时,你可以控制自己产生相对健康的担忧心理,而不是不健康的担忧心理。这主要取决于你自己的思想、感觉、行为,也就是导致焦虑倾向的第三个因素——你是如何思考的,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会做出怎样的行为。要知道,你自己很重要,你自身对焦虑的产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你自身决定着你会产生一种健康的或不健康的心理。

  如果发生了非常糟糕的事情,有违你的目标和利益,你很可能首先会产生一些健康的消极情绪,如失望、悲伤、悔恨、烦恼和挫败,因为你不愿意失去你想要的东西,或得到你不想要的东西。所以当这些不愉快事件发生时,最好先用一些负面情绪来应对。这是一种健康的表现,因为失望和沮丧的情绪会激励你回顾生活中发生的不愉快事件,回想一下这些不愉快事件,你才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并试图改变这些不愉快事件。如果你不会因此而产生一些情绪,你就会放任这些不愉快事件发展下去,而不会采取措施来应对。

  但是,这样的情绪,如焦虑、恐慌、抑郁、愤怒、仇恨和自怜,通常都是具有破坏性的,这些情绪会干扰你对问题的处理。它们往往异常强烈,迷惑和困扰着你,对线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干扰。这些情绪也可能会麻痹你,导致一些疯狂的行为,还会让你身心不适,如心悸和头痛,妨碍你应付这些不愉快事件。

  所以,当生活中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比如失去一份你真正想要得到的工作,你很快就会因此而感到焦虑和抑郁,这种情绪化的反应是你身体对糟糕事情的本能应对。但此时更重要的是你对这些不愉快的事情产生的想法。这些想法包括各种各样的看法、评论和结论,它们主导了你接下来对这些不愉快事件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而不是一味地沉溺于破坏性的情绪中。这一点有利于你控制自己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并能产生相应的感受,采取相应的行动。

      (本文节选自《控制焦虑》,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