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提案 / 历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7-04-04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提案者: 卢章平等 3
内容:

    在2003年取得抗击“非典”斗争胜利后,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把各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省实施农村新五件实事,其中就包括农民健康工程和农村环境整治工程中的农村改厕试点工作。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省建立起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村居民健康需求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完善、基本设备齐全、人员队伍素质较高,运行规范;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在现有基础上逐年提高;建立农村公共卫生政府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居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所有县(市、区)都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人数达3900万,人口覆盖率达到88%,覆盖率居全国首位。新增农村改水受益1419.37万人,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5.7%,列全国各省区之首。至去年底,江苏已初步建成了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2005年末,全省有县综合医院26所,平均每所医院卫生技术人员384.6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26所,平均每站卫生技术人员42.27人;县妇幼保健院(所、站)23所,平均每所(站)卫生技术人员23.70人,基本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无钱治病的状况。

  但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严重制约着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推进,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薄弱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环境污染和各类疾病已成为农民健康最大的威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卫生资源结构不合理

  农村卫生远远滞后于城市卫生,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服务条件和水平差距较大,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有待提高。

  2、公共卫生投入明显不足

  公共卫生工作是社会福利事业,其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投入。长期以来我市农村卫生事业经费总体投入不足,国家给予农村卫生机构的优惠政策也难以落实。设备落后、业务经费不足,工作人员的流失,严重影响了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如全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普遍缺乏传染病专用转运车、疫苗储运冷链设备、接种调入器材以及副反应处理、疫情监测网络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等设施。

  3、农村公共卫生形势严峻

  村容不整,与禽畜共居,健康隐患若隐若现。一些农村自来水接通状况、厕所、粪池建设情况比较落后;饮用水资源安全受到威胁,地表水污染严重,给居民健康带来隐患;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按政策规定应采取“三集中”处理方式,但现实中仅流于形式。

  4、基层公共卫生工作薄弱

  作为农村公共卫生基层组织的村卫生室医疗水平差,组织松散,防保功能薄弱。很多村卫生室既无固定资金来源,且专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亦农亦医,业务水平低,缺乏系统内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难以应付和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5、公共卫生知识宣传不到位

  农村缺乏传统的公共卫生知识宣传方式(如黑板、广播等),新的媒体宣传方式没有及时跟进,形成局部真空。由于宣传不到位,造成农民对传染病预防和治疗政策认识不足,致使患病农民消极对待,忽视了主动预防性治疗的作用,人为增加了社会医疗成本。如某市乡镇一居民由于对公共防疫政策的不了解,不愿接受当地卫生院的免费诊疗,结果导致自身所患吸血虫病恶化。

  如何走出“重城市、轻农村,重治疗、轻预防”的误区,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解决的问题。为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1、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与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利用方式不当密切相关。基层发展滞后,既影响了卫生资源的总体效能,也无形中增加了卫生服务体系的运行成本。要按照“重心下沉”的思路,一方面把卫生资源向基层转移作为卫生改革的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防控措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实施城市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从全省宏观来看,要向苏北地区加强设备装备,为苏北地区培训医疗技术骨干;从地区微观来看,要注重偏远乡村的医疗投入,同时,可以组织实施城市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采用有限期派驻和专家组巡回问诊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卫生事业进行帮扶。

  2、增加人员数量,提高人员素质

  扩大疾控、卫生监督机构编制,有计划地增配足够公共卫生人员,充实公共卫生队伍,并加强队伍建设,定期逐级建立培训制度,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以适应岗位工作需要,严格对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资格确认,按照国务院《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规定纳入法制化管理。

  3、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