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提案 / 历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7-04-04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提案者: 王忠
内容:

    江苏是一个化工大省,化工行业是我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目前有化工生产企业8843家,其中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4421家。化工产业已经成为我省GDP的重要增长点,但同时也是污染排放的“大户”。2005年,全省化工行业废水排放量占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33.7%,化学需氧量占35.5%,而当年全省化工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911.8亿元,仅占全省GDP的5.4%。可以说,化工产业污染负荷高居各行业前列,其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大大高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如何既让化工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又使其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是当前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严峻课题。

  当前我省化工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化工企业临江而建,对长江水质威胁很大 全省相当一部分化工企业布设在沿江岸线,仅南京、扬州两市就有南京化工园、扬子-巴斯夫、扬子石化、金陵石化、扬州化学工业园、仪征化纤等六个化工集中区域。这些园区距离长江远的几百米、近的只有几十米,一旦发生重大污染事故,长江沿岸城市的供水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其后果可能远远大于松花江水污染事故。另外,化工园区排放的大量有机有毒因子以及众多配套港口,码头的建设使得长江岸线自然形态受到一定破坏,影响了生物多样性。

  2、老企业环保欠帐太多,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 我省相当一部分化工企业是历史悠久的“老企业”,在环保工作上“旧帐未还、又欠新帐”,遗留的污染治理问题多年累积。一些设备陈旧老化、工艺比较落后、管理不尽科学,导致近年来环境安全隐患逐步凸现,化工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3、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覆盖面大 全省化工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高消耗、污染重、安全隐患多、资源不循环利用等问题,虽然近年来很多分散布点的化工企业逐步整合到专业园区集聚发展,但是仍有一定数量的企业零星布点、遍地开花。这种分散的特点给环保监管带来很大压力,存在污水很难做到集中、项目管理很难做到区域一体化、企业生产很难形成产业循环链等弊端。

  4、基础设施不到位,污水处理困难 由于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设施利用率不高;工业废水种类繁多,处理难度大,尾水回用、污染处理处置水平不高等问题普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此外,由于污水收集系统没有健全,很多污水无法送入污水处理厂,导致很多污水处理厂虽然已经建成投运,但是由于“吃不饱”污水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5、企业环保意识淡薄,群众投诉不断 当前“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客观存在。一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和环保意识,治污设施当作应付环保检查的摆设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偷排、漏排现象屡见不鲜。松散的企业管理和落后的生产工艺导致大量无组织“跑、冒、滴、漏”废水和废气,对周边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群众投诉不断。此外,一些企业对环境风险意识淡薄,对潜在的环境风险估计不足。据了解,虽然大部分企业也制订了环境污染事故预案,但多停留在纸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一旦遇到紧急事故很可能手足无措。

  二、建议

  1、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环保优先”方针 各级党政领导理应本着对广大老百姓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原则,牢固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既不能因噎废食,为了防止污染而放缓发展;又不能消极对待,为了加快发展而放纵污染。要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审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发生矛盾时坚决服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环保优先”方针,树立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老百姓的生命健康、破坏环境就是破坏人民的安居乐业”的执政理念,科学决策、综合决策,切实负起应有的领导责任。

  2、坚持科学规划,对化工企业实施园区化集聚发展 从源头把关。对拟在非园区内新建的化工项目一律停止审批,对现有的非园区内化工企业加强政策引导,有步骤有计划的实施搬迁整合到专业园区内集聚发展。对于一些农村“十五小”(小型造纸、制革、印染、炼焦、炼硫厂和土法炼砷、炼汞、炼油、选金、农药、漂染、电镀的企业,以及生产石棉制品、放射性物品的企业)、“新五小”(小火电厂、小钢铁厂、小水泥厂、小建材厂和小化工厂)的企业,可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集中开展专项整治依法取缔,另一方面“扶大关小”,将一批小企业通过有效组合在专业园区内建设规模化大企业,既有效解决了企业污染,又促进了产业发展。

  3、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型、循环型化工园区建设 实践表明,发展循环经济,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在企业内部、园区内的企业之间及其全社会推行以清洁生产、产品延长使用、资源循环利用和循环消费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治本之策。在治理化工污染,实现化工企业园区化的过程中,要利用生态设计的理念,大力建设生态型、循环性化工园区,拉长园区内企业内部和各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把上游的产品作为下游的原料或者把一家企业的废弃物作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最终达到污染物的“零排放”。此外,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重点引进关联度大、牵引力强、产业链长的战略性投资项目,提升园区的建设品位。

  4、坚持从严执法,建立全覆盖的监控网,保障环境安全 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措施,从根本上扭转“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被动局面,对环境违法行为采取强有力的震慑举措,使违法企业必须付出十分高昂的代价。要针对化工行业的特点研究建立沿江有机毒物控制的统一环境监测网络,实施“有毒物排放清单”制度,确定优先控制的有机毒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预警应急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各类园区和重点企业要分别制定和细化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加以演练,确保危急时“拉得出、打得响”。

  5、坚持从基础抓起,建设完善的治污设施确保达标排放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成分复杂,往往含有苯系、萘系、蒽醌系及杂环类等有毒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毒性大、难处理,进入环境后危害大,往往一个化工企业就造成周边很大一个水域、空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因此,各类化工园区都应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实现所有污水集中处理。要加快技术攻关研究,利用先进的技术促使企业改进工艺、规范管理,切实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废气、废水的无组织排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