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7 关于推动“江苏文明之根”顺山集遗址有序保护和遗址博物馆建设的建议
日期:2020-01-13 提案者:谢波等8人

调研情况:

顺山集遗址,位于江苏省泗洪县梅花镇大新庄西南,地处重岗山北麓,西临赵庄水库,东距宁宿徐高速公路约2公里。遗址总面积17.5万平方米,核心区约5万平方米。

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被评选为2012年中国考古“六大发现”,“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整个淮河下游流域发现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环壕聚落。目前发掘共清理墓葬92座,灰坑26座,房址5座,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器400多件,特别是距今约8300余年人工栽培水稻的发现,将江苏的古代文明推前了至少1500余年。

距今8000年左右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之前在东北的兴隆洼和长江中下游的贾湖也都发现了大型聚落遗址,但在淮河流域是第一次。这个聚落有房址,有规划整齐的墓葬区,有丰富的与栽培水稻有关的遗迹遗物,说明这个时期已经有初步的农业生态,是江苏“鱼米之乡”的最早实物见证。顺山集遗址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江苏文明之根”。

问题分析:

2013年8月20日,江苏省文物局公布了第二批大遗址名录,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名列其中,成为全省6处大遗址之一。2019年10月,顺山集遗址已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为了切实保护“江苏文明之根”,顺山集遗址所在地泗洪县政府,在省文物局和相关专家学者的支持下,委托完成了保护规划的制订,划定了20万平方米的保护区,分为本体(核心)保护区、遗址外围建设控制地带、外围环境控制区三个保护层次,确立了建设“集遗址本体保护、历史环境修复、生态环境建设、传统农业生产等为一体的考古遗址公园方式”的指导思想,保护遗址本土及其周边环境,实现文物环境保护的有效性、完整性以及遗址文化价值的可持续合理利用。但是,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作为全省贫困县之一的泗洪县,是勉为其难的。

具体建议:

省人民政府对顺山集遗址的历史文化意义高度关注。在有关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文本中,开宗明义地指出顺山集遗址是江苏文明之根,这也是对南京博物院关于顺山集遗址考古发掘结论的充分肯定。为充分彰显江苏文明之根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加丰富江苏作为文化大省的内涵,建议省人民政府借鉴浙江省推动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建设遗址博物馆、杭州市良渚遗址建设良渚国家遗址公园的做法,结合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抓紧在省级层面推动顺山集遗址的有序保护和遗址博物馆建设。

浙江已办到的事,我们江苏也一定能够办好。

附:

1.河姆渡遗址: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在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首先发现,故于1976年命名为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波)绍(兴)平原,并越海东达舟山岛。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前6000年。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与确立,扩大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领域,说明在长江流域同样存在着灿烂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1982年2月,河姆渡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98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即启动河姆渡遗址的有序保护和博物馆建设,1988年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总体规划》,1994年5月,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

2.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县和德清县境内,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群,年代为距今5300-4000年。经考古发掘,良渚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水利设施等各种遗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器最具特色。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显示出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命名地,它的发现对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1996年11月,良渚遗址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目前,良渚遗址内已建成良渚遗址博物馆,正在全面建设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3.江苏文明之根:顺山集遗址。位于泗洪县梅花镇,遗址总面积达17.5万平方米。是处距今8000年前的大型环壕聚落。共清理出包括92座墓葬在内的一批重要史前遗迹,出土陶、石、骨器等文物400余件。顺山集遗址的发现将江苏的史前文明向前推进了1500年,是目前江苏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探讨该区域史前环境变迁、种群迁徙及人地关系等诸多问题提供了新线索。以顺山集一二期遗存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可命名为“顺山集文化”。

顺山集考古发现入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评选的“2012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和国家文物局评选的“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