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提案 / 2017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7-02-07 15:51 来源: 本站原创

完善西部扶贫的多维平台,实现从“东资西调”到“西智东补”转化建议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副院长 博士生导师 周勤 教授(民革)

在过去十几年中江苏对西部发展战略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在定点扶持和扶贫方面在贵州和西藏都取得了极好的声誉,赢得了当地政府群众的一致好评。在进入经济新常态后,江苏对西部发展帮扶现有模式的成效逐步下降,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五年五千万”的目标,作为东部经济大省责无旁贷。但是,根据本人在20167月在贵州铜仁短期支教和在甘肃西藏的调研,按照现有的模式,江苏要完成中央制定战略方钟,完成扶贫任务,完善西部扶贫的多维平台,实现从“东资西调”到“西智东补”升级和转化。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重硬轻软。现有扶贫的主要模式,重点是在基础设施等硬件投入等方面,这对西部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也出现了一些无处可投的现象,甚至把大量资金投入楼堂馆所的现象。随着这几年国家在西部投入的不断扩大,基础设施的完善,西部更需要软件方面的投入,包括与西部发展水平相应的教育培训信息等。由于这些投入本身的显示度比较差,收益比较慢,也是难以得到比较准确的需求信息常常被我们所忽略。

二是有表缺里。在一方面支教表现的特别明显,全国每年高校和各个地方组织了大量的人和物,到西部地区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支教,江苏和江苏高校也不例外。但是从个人的实践来看,这方面常常是便十分热闹,而一部地区的学生和学校得以相对有限。特别是由于法规上的限制,实际上目前支教行为的法律方面的问题依然是难以逾越的一个障碍,还是支教效果难以深入的主要原因。而支教可能是解决第一个方面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流于表面的支教活动实际上是非常可惜的。

三是引资少智。过去我们认为吸附地区缺少资本,本人对西部的调查看来是缺少运用资本的能力。有些典型的例子,只要拥有一个简单的种蔬菜或者做苗服技能,就可以每年增加收入近十万元,但是西部区域广阔,自然禀赋差异,巨大培训的层面用传统的培训模式,是无法满足这种智力的引进的需求的。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制定地方性法规,最终希望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法规。将西部支教教列入到合规合法的路径中,对有效的给西部提供短期和中长期的智力资源的人和事有相应的法律保障。

二是协调省政府西部扶贫的多方力量,特别是发改委要督促协助有关部门整合有关力量,将扶持西部的重点从硬件投入转向软件运用。

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一个将支教、扶贫和社会发展多重功能于一身的多维平台,真正从实际资本投入转向为智力输输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