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提案 / 2015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5-01-29 22:26 来源: 本站原创

 2009年我省启动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建设。研究生企业工作站作为全新的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出资建设,引入高校研究生导师指导下的研究生团队为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到2013年,已设立了1606个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设站范围涉及31所高校和13个省辖市。

通过对设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企业和安排专业研究生实践活动的高校调研,要提高专业研究生实践活动的质量,当前培养环节还面临许多新问题。表现为:

1.实践活动的计划方面:与以往多数教学实践活动不同,专业研究生实践时间长,完成6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活动安排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从参与的学生反映看,如果长时间就在一个工作岗位进行实习效果不好,既不利于学生对一个企业的全面了解,也不利于企业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考察;就农林类企业而言,实践活动中野外内容更多,单一的活动安排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2.实践活动的组织方面:无论是专业研究生的指导教师还是组织实践活动的高校教学单位的人员都不可能在学生时间活动中全程与学生一起待在企业。因此,在企业的学生的生活安排、安全责任和日常管理等事务与压力不同程度的都转移到设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企业中。而一般农林类企业,不在市区中心,要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有专人专职地安排;

3.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经费:专业研究生到企业工作站进行实践活动,一般都需要企业解决吃、住和行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还需要解决一些通讯、交流和文体活动方面的实施问题。如没有网络(特别是WIFI),在离开城区较远的农林类企业中参与的部分学生就会产生“与世隔绝”的感觉;当然,也不方便他们与导师的学习交流。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定的建设经费来支撑;

4.企业指导老师的问题:面对专业研究生的实践这一新要求,一些企业还一时很难在各实践岗位上安排好“教师型”的企业管理人员或者技术人员。与已毕业到企业工作的新员工不同,来参加专业研究生实践活动的学生是没有“毕业”的在校生,对于找工作的过程没有切身的体验,更需要耐心的引导和系统地讲解;

5.实践活动的“双赢”问题:如果设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企业不能从接受教师与研究生活动,特别是专业研究生实践活动中获得促进发展的动力,包括解决技术革新、产品质量和市场活力等,则企业欢迎,成为企业“包袱”;从高校而言,如果研究生到企业活动不能取得实效,则长期以往,师生们都会将其视为一种“软安排”,应对考核与检查的“形式”;从地方政府方面看,如果不抓好促进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建设工作,则许多吸引“人才”的计划与效果将“事倍功半”。

为此,我们建议:

1.积极应对全国研究生培养的调整,努力做好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我省是全国研究生培养的大省之一。做好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从报考2015年的研究生人数上看,基本的面是考研人数下降,但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却在增加。我省2015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规模达到了18241人,是2009年的3倍多。因此,需要高校、企业和政府都来关注具有很强实践特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问题;

2.积极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特别鼓励现有的省级研究生企业工作站接受更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活动。依托好现有省级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和鼓励更多企业参与研究生的实践活动,特别是要更多地吸收专业学位研究生来企业的实践活动。从政策、资金和课题方面(甚至税收方面)更多地支持省级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和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基地设立的企业,扩大其接受专业学位研究生长期实践活动的能力,为这种新形式的“产学研”模式提供发展空间;并奖励有作出突出贡献、起到示范作用的企业与高校;

3.认真开展调研工作,出台解决问题的对策。面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调整和快速发展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形势和新要求,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引导企业和高校提高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的建设水准和做好研究生到企业实践活动安排,同时也要认真地分析临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如建议设立专项研究生实践活动经费,解决师生到企业的交通、住宿、生活补贴和安全保险等方面问题,让研究生实践不因为经费的不足而流于形式,或者成为企业和高校的“包袱”。再如,高校是否要对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进行投入?如果投入,资金与资产的管理方面需要如何界定等。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很多的硬件条件来支撑,实习或者实践教学需要的经费一般都超过课堂教学;如果这些费用都单纯地依赖企业来解决可能不是一个好办法;

4.鼓励企业认真地研究研究生实践活动安排问题。帮助企业认识到参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实践基地不是一个“荣誉”形式,或者获得更多政府支持的理由。除了做好研究生们的生活安排问题外,更需要能提出总结与提出企业的发展“瓶颈”问题,并利用站或者基地这一平台,更有效地与高校老师与研究生沟通,“借”高校之力,开发新产品或者降低生产成本,以加快企业的升级和新品开发,实现企业的更好的发展,并“留住”适合自己企业所需要的后备人才;

5.鼓励高校出台针对专业研究生实践活动和参与师生的管理办法和奖励措施。大规模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强化研究生到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开展研究活动对部分高校而言,还处在一个调整与适应期。如从管理制度上看,还没有对培养专业硕士导师出台具体要求,一些涉及导师的具体考核指标也没有制定,如到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指导学生在工作量如何计算等问题都没有出台专门的文件。这也是导致目前存在的“按科硕的要求来指导专硕的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各高校能针对企业研究生企业站建设和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出台更有效地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