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投放是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垃圾分类收集是按垃圾可处置的性能或可利用的价值而分别收集的方式,其目的是为资源回收和后续处置带来便利。
一、效益
据了解,在生活垃圾成分中,金属、纸类、塑料、玻璃被视为可回收利用的资源,占垃圾总量的42.9%,可回收利用率应不低于33%。垃圾中的有机物质能转化为资源,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快,可少采20吨铝矿;节约能源、减少污染,高燃值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变废为宝、保护资源,处理回用100万吨废纸,可避免砍伐600平方公里以上的森林,每吨废纸转化为纸张、纸板产品,可节省电能225千瓦时等等。所以说,各种废弃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选开就是垃圾利用的潜力资源,可以变废为宝。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实现废旧物资弃置最小化,达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便于垃圾处理和处置,减少垃圾的处理费用,减轻市民的负担;便于垃圾中有用物资回收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利用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效益。
二、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全国668座城市,2/3被垃圾环带包围。我省的情况也是如此,我省城乡日产生活垃圾7万多吨,堆放城镇垃圾已占地约1.5万亩,此外农村还有大量分散的垃圾场。南京日产生活垃圾约4000吨,每年总量递增约9%,水阁、轿子山、天井洼3个垃圾填埋场已占地1350多亩。无锡垃圾年产量近100万吨进行填埋,按常年4%的增长速度,2012年的填埋垃圾总量将超过100万吨。垃圾填埋的费用是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250元,年处理垃圾费用就将达到2亿元多。由于大量的垃圾都没有严格分类处理,它们对环境和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去年,“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已被列入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南京市在四个街道八个社区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无锡新区新安街道推广垃圾分类,建立了江苏首家厨余垃圾处理站,在小区设立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4种不同颜色的收集箱,并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分类投放已经成了当地居民自觉的做法。淮安市有些小区中设立了简易分类垃圾箱,垃圾箱上标有“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样,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三、问题
进行垃圾分类,还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是政府相关部门对分类投放的引导性措施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市民没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大部分市民还不能接受垃圾分类的概念;分类投放器具不到位,配置更多垃圾桶需要增加费用,小区内垃圾投放点仅仅只有一个垃圾收集筒;分类投放后还需分类收运、分类处理,涉及的人力、资金比较大。
其次是现行的垃圾分类不完善。现在实施的街边、公交车站等公共场所虽然采用了分类垃圾桶,但许多人不知如何进行分类投放,不知道什么是可回收的垃圾;在一些社区,开展了垃圾分类的尝试,但垃圾车又把分类好的垃圾倒在一起运走,挫伤了试点小区市民的环保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第三是分类处理未形成循环产业链。像废纸、废金属、旧家电等回收因有利可图,建立了成熟的消纳处置市场,而过期药品、废水银温度计、废旧荧光灯、废电池等因量小盈利不大,未形成良性循环,特别是危害有毒的废弃物品,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帮助建立有序回收、处理的消纳处置链。
第四是市民普遍缺乏分类常识。政府部门对垃圾分类常识的缺少宣传和引导,市民未能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一般只知道卖钱的可利用,其他的垃圾混杂在一起扔掉,给末端处理厂造成分类处理的难度。
因此,要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四、建议
第一、健全垃圾分类处置的法律支撑,树立垃圾分类的观念。制定垃圾分类回收的政策、规章制度,从法律的角度明确市民有垃圾分类投放的权利和义务,形成市民的法定行为。建立管理机构,明确政府有关部门的法定职责,有利于部门依法行政。参照《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条例》,出台我省垃圾分类管理的有关文件及实施办法,统一垃圾分类标准,明确各类垃圾处置方式,建立垃圾处理设施平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行管理。
第二、健全垃圾分类处置体系,推动垃圾分类产业不断完善。建立垃圾规范收运制度,实行垃圾收运主体准入、退出机制,制定垃圾分类实施政策,推动垃圾分类产业不断完善。加大我省分类垃圾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及分类垃圾处理企业合理保障,推动产业发展和市场环境完善,特别是促进危害有毒的废弃物品的有序回收、处理。
第三、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网点建设和回收资源再利用的研究。
在社区建立规范的回收站,加强现代社区的垃圾经营和回收服务功能,鼓励垃圾管理员分类垃圾,变废为宝,创收所得归个人所有。实行减免经营税的倾斜政策,调动社区的管理积极性,强化新型社区的综合功能,为产业的形成打下基础。
设立分类垃圾潜力资源再利用研发基金,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对垃圾利用研发的投入,建立垃圾利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技术人才队伍,促进多层次、多部门的技术研发,促进企业与有关院校及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如电池、塑料等的无害化处理技术的研究,消化和充分利用垃圾潜力资源,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第四、积极开展宣传活动,让市民在平时生活中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需要每个市民从源头上参与,应把宣传对象着重在广大市民身上,达到全民参与,让市民掌握部分垃圾分类的方法,垃圾桶上必须注明回收的类别和简要使用说明,指导消费者使用。通过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和意义,让市民了解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增强市民的环保理念,促使广大市民进一步认识到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从人人做起分类投放,便于后续的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使垃圾分类投放逐渐成为自觉和习惯性行为,为我省垃圾分类工作的推广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五、垃圾分类收集工作要分类指导,有序推进。拟定我省垃圾分类实施规划,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可以“先发达地区后一般地区、先城市后乡村”的要求进行垃圾分类。要让垃圾真正减量化、资源化,关键在前端分类,要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在城市按照“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在农村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如果政府预算能够考虑到“前端”需要,提供专项资金激励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对分类指导志愿者、从事“二次分拣”的保洁工等给予补贴,加大环卫分装、分运设备的投入,那么垃圾分类的推行效果就会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