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凉寺历史悠久 清凉寺始建于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是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发源地和唯一祖庭。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其禅学思想及理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极大的价值,影响远及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清凉寺位于江苏南京鼓楼区清凉山上。清凉山,古名石头山、石首山,踞于南京城西隅,广州路西端。唐以前,长江直逼清凉山西南,江水冲击拍打,形成悬崖峭壁,成为阻击北敌南渡的天然屏障。吴主孙权在此建立石头城,作为江防要塞,故南京又有石头城之名。相传三国时诸葛亮观金陵形势为“钟阜龙蟠、石头虎踞”,这只蹲踞江岸的老虎即指清凉山。 清凉寺为南京最悠久的古刹之一,自建寺以来,历经兴废: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创建寺宇;五代十国之杨吴.顺义中,(公元921——927年间)大丞相徐温重建,名兴教寺,请悟空休复禅师主持;南唐.升元初(公元938年)元宗李璟扩建兴教寺为清凉大道场,礼请文益禅师主持,从此,石头山改称清凉山;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72年)改称清凉广惠禅寺;明.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3年),周王朱橚重修山寺,成祖朱棣题额“清凉禅寺”;太平军占领南京时,对南京城内的文化胜迹进行了大规模毁坏,清凉寺也未能幸免于难;2009年1月1日,在市园林局、市宗教局和清凉山公园的支持下,清凉寺作为宗教活动场所恢复开放,同年6月20日,举行了恢复开放暨佛像开光仪式。 二、清凉寺文化深厚 1、清凉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发源地,在海内外佛界的影响较大。 2、佛教场所敲击“幽冥钟”规制起源于南唐首刹清凉寺,“清凉钟声”驰名中外。 3、历史上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清凉问佛”盛况空前。清康熙年间的《金陵名胜图》载,清凉山又名小九华,相传为地藏菩萨驻锡地。每逢农历七月初一至七月三十日,前来清凉山礼佛者络绎不绝,川流不息。据史料记载,仅供香客休息的进香茶棚,从大中桥一直摆到清凉山,此一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的繁荣盛况,形成了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清凉问佛”,传诵至今。 4、清凉寺开创了帝王以国家之力支持佛教兴办放生池之先河,清凉寺的放生池就是今天的乌龙潭。 5、江南最大的书院—崇正书院,就座落在清凉山上,它与明末清初的金陵八大家之首恭贤而闻名的扫叶楼,共同丰富了清凉山文化的高雅内涵。 清凉山众多的人文景观与清凉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都是以清凉寺为背景而衍生出来的。如果离开清凉寺谈清凉山的南唐帝王文化及众多名人文化,显然缺乏核心支撑力。清凉寺如果能复建,既是一个能够凸现南京佛都文化的平台之一,又是宣传清凉山历史人文景观的依托载体,才能使南京清凉山精英文化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展示出历史的文化价值。 三、复建清凉寺意义重大 一是弘扬南京佛都历史文化的需要。南京市政协2010年《关于彰显佛教文化,建设江南佛都的建议案》中提到,“恢复名寺集群、弘扬祖庭文化”是彰显南京佛教文化、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物质保证,要在建设大报恩寺的同时拓建、复建“被称为法眼祖庭的清凉寺”,要着重对“独具南京特色的‘法眼宗’等‘祖庭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阐述,使之成为南京佛教文化的一大亮点”。清凉寺既是南京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之一,又是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发源地和唯一祖庭,理应是南京佛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作用。 二是挖掘律宗中兴文化丰富“清凉问佛”内涵的需要。距清凉寺北仅千米处的古林寺(已毁损,在古林公园尚有遗存),是律宗中兴的祖庭。古林寺始建于梁代,时称观音庵。宋淳熙中(1175-1189年)改古林庵,至万历十二年(1584年)由古心律祖化庵为寺,三年告成。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赐额“振古香林禅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圣祖御驾南巡,赐寺额“古林律院”。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高宗钦赐“古林律寺”额。史载,古林寺历代祖师皆以弘扬戒律为己任,自明末古心律祖起,历清至民国,高僧辈出,代不乏人。只是到了近现代,古林寺由于位于城市中心,因城市建设,逐渐缩小直至消失。律宗创始者为唐代道宣律师,依据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曾一度大盛于世。但在北宋末年,由于禅宗的盛行,使得律学无人问津,所有唐宋诸家的律学撰述数千卷悉皆散佚。元、明之际,私度泛滥,戒律几乎埋没,法系失传。直至明万历年间,古心如磐律祖崛起于南京古林寺,大宏律宗,戒律为之一振,南山宗遂得以重光。特别是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神宗帝延请古心赴五台山永明寺开建皇坛,传授“千佛大劫”,钦赐“慧云律师”号,并颁贲“金顶毘卢帽”。使他的宏律事业达到巅峰,久已湮没的中国佛教律宗得到恢复和发展。南京古林寺也因此名声大噪,是公认的“中兴戒律第一祖庭”,寺内的戒坛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戒坛”。古林寺作为律宗中兴祖庭,在南京佛都文化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只是相对于清凉寺而言复建古林寺难度更大,但可在复建清凉寺的同时在清凉山辟出专门场所展陈古林寺和律宗文化,以使清凉问佛景观内涵更丰富,江南佛都文化更丰厚。 三是满足南京西南隅信众宗教生活的需要。南京是佛教重地,南方佛教以南京为中心,佛教中诸多宗派的创立及经典的翻译都是在南京完成的,从古至今南京拥有众多佛教信众。每逢重要佛事活动,鸡鸣寺、毗盧寺、玄奘寺等人头攒动,拥挤不堪。重建清凉寺可以分流部分进香信众,缓解人流及交通压力。而且南京老城西南及河西地区没有一座寺庙,重建清凉寺可使城西南、河西的信众有一个就近满足宗教生活的场所,也符合宗教合理布局的规划要求。清凉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历史及人文风貌,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重建后的清凉寺可以发扬佛教利乐众生的传统,劝人向善,增进团结,倡导和谐,为社会带来祥和平安。 四是青奥会运动员等信众就近佛事活动的需要。国际奥委会第二届青奥会将于2014年8月16日在南京举行,预计将有5000名以上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到来,另外还有大批中外记者前来报道赛事,他们将集中居住于河西南部的青奥村。其中不乏大批宗教信徒,在15天左右的比赛观光期间如何满足他们佛事活动需求,无疑也是办好青奥会的服务内容之一。抓紧复建清凉寺,完全来得及也能满足这一需求。 四、复建清凉寺的建议 目前,恢复一年多的清凉寺只有一座三开间殿堂和五间供僧人生活、居住的平房,空间狭小,格局逼仄,功能失却,掣肘较多,难以保证正常佛事活动的开展。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2009年12月31日曾在一封关于清凉寺发展的来信上批示:“关于我市的佛教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乃为一件大事,要更加重视并统筹提出思路和规划及计划。此事不能拖延,应抓紧进行。”鉴于领导已有明确指示,清凉寺也已制定了复建规划,且佛教界表示复建资金可由他们凑集,应该说复建清凉寺的条件大多已具备,尚需做好以下工作。 1、请省政府有关部门督促南京市政府尽快决策复建清凉寺,以大雄宝殿遗址为轴心扩大寺院规模。清凉寺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势开阔,周围没有永久建筑,为复建、扩建预留了很大的空间。 2、请南京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审核清凉寺复建规划,使寺院与园林相融合,传统与现代齐彰显,并尽快审批实施,以使清凉寺能在青奥会前配套大报恩寺塔的重建,以崭新的面貌向中外信众与游客开放。 3、因清凉寺复建选址与清凉山公园有着直接利益关系,此案办理宜请南京市政府领导直接组织,协调好民族宗教、旅游园林及鼓楼区政府之间的关系,共同围绕打造江南佛都文化、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旅游胜景开展工作,明确责任分工,保障复建工程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