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8日在政协江苏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周 岚
各位委员:
我代表政协江苏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
2024年是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4+1”重大任务,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凝聚共识。全年共提交提案1194件,经审查立案1056件,均已按时办结。这些提案紧扣时代脉搏,聚焦中心工作,饱含为民情怀,凝聚着提案者的心血和智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政协提案工作,制定出台《省委、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领办督办政协重点提案实施办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其他领导带头领办督办重点提案。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提案成果得到有效运用,为助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在经济建设方面,围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加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力度等提出提案406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等建议,被吸收进《江苏省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唱响基础研究“合奏曲”、以产教融合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等建议,助力我省更高水平建设基础研究平台、开展有组织体系化科研攻关。提高涉海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向海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等建议,转化为壮大海洋产业、建立完善海洋经济发展主阵地的具体举措。顺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双向开放枢纽等建议,为我省与商务部签署《合作共建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框架协议》提供参考。
在政治建设方面,围绕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法治江苏等提出提案129件,助力更好巩固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关于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建议,为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持续加强对象化分众化学习教育提供了借鉴。采纳推进完整社区、韧性社区建设的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商议事平台。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培育知识产权强企等建议,对完善知识产权领域立法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吸收关于通过文化交流增进香港青年学生文化认同的建议,相关部门整合省内文化教育资源,探索开展文化研修活动,引导香港青年学生不断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在文化建设方面,围绕传承保护文化遗产、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推广公共文化服务等提出提案127件,助推江苏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地。提升江苏新四军历史文化传承建设水平的建议,助力我省充分用好红色资源,持续做好新四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弘扬工作。针对保护传统村落、发挥乡村非遗特色等建议,相关部门细化工作举措,推进传统村落全面复兴和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打造“水韵江苏”文旅大品牌、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等建议,推动我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水韵江苏”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完善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建议,为“书香江苏”建设提供了参考。
在社会建设方面,围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办好教育医疗、关怀“一老一幼”、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提出提案296件,助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针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改善“慢就业”现状等建议,相关部门持续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积极构建高效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扩大普通高中资源、促进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等建议,助力将“新建改扩建30所普通高中”纳入我省民生实事。建设国家老年病医学区域医疗中心、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等建议,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提供了借鉴。采纳加快老年助餐服务点建设、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建议,相关部门有效整合社区、家庭和学校等多方资源,共同营造尊老爱幼的良好氛围。关于利用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江苏实践等建议,为相关部门大力探索基层治理智能化、加强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支招。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围绕加强环境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提出提案98件,助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于新阶段太湖治理的建议,为我省深入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提供了参考。采纳关于新污染物防治的建议,相关部门着力建立新污染物治理技术指南和管控规范。强化城市垃圾分类处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建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议,在即将出台的《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中得到体现。针对发展绿色能源、健全长三角区域降碳战略体系等建议,相关部门深入实施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方案,以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为重点,打造一批行业能效“领跑者”。
二
一年来,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提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政协提案工作的政治属性,全面落实省政协“质效提升年”部署要求,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案实践,提案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全国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上,我省代表省级政协作交流发言。
(一)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常态化开展委员读书、理论学习和政治培训,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切实把政治要求、政治标准、政治原则落实到提案提出、立案、办理、督办、反馈等全过程各方面。
(二)着力提升提案质效。开展提案线索征集走访调研,省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队走访16家省直部门单位,各专门委员会牵头走访37家省直部门单位,共征集整理提案线索317条,并根据委员履职记录和关注偏好精准推送。做好集体提案统筹协调工作,召开重点提案培育会,推动提案选题更加精准、建议更加务实,2024年各党派团体、界别、专门委员会提出集体提案183件。开展提案质量评价,推荐60件年度好提案,发挥正向激励作用。
(三)丰富提案督办方式。省委、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通过调研、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研提办理思路方法等方式对27件重点提案开展督办,推动提案建议落地见效。报送《重点提案摘报》16期,省领导批示13期。围绕“加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劳动保障”B类提案开展跟踪督办和专家协商,完善提案建议,助推工作落实。就“进一步支持禄口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提高我省对外开放水平”提案专题,选择省及南京市政协委员4件议题相近的提案开展联动督办,拓展提案督办的深度和广度,有效调动提办双方积极性。
(四)优化提案服务保障。修订提案工作条例及提案审查工作细则,就提案征集和平时提案工作作出制度规定,为提案工作提供制度支撑。深化数字赋能,迭代升级提案信息系统,提案工作更加便捷高效。举办提案交办会和提案办理业务培训,引导承办单位更有针对性开展提案办理。召开全省政协提案工作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深化对提案工作规律性的认识,努力以理论研究推动工作创新。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提案的前瞻性、可行性、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提案协商有待进一步深化,提案民主监督实效有待进一步增强等。
三
新的一年,提案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中共江苏省委决策部署和省政协工作要求,紧扣中心、凝心聚力,开拓奋进、高质发展,推动提案工作特色优势更加凸显、作用效能更加显著。
(一)坚持服务大局,积极建言献策。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案不在多而在精”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组织和引导提案者从发展所需、百姓所盼、专业所长精准选题、深入调研、务实建言,提高提案精准度和含金量。充分发挥各党派团体和政协各专委会的优势,鼓励他们结合自身所长,将调研议政中的有关内容及时转化为提案,进一步提高集体提案比重。坚持提案立案标准,努力把选题准、情况明、建议实的提案立起来、交办好。
(二)坚持守正创新,提高督办实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领办督办政协重点提案实施办法》要求,以重点提案督办为抓手,以点带面推动提案办理质效整体提升。探索建立各专委会结合履职工作督办提案工作机制,并将提案督办与专题协商、调研视察、民主监督、网络议政等有机融合。深化提案督办协商,通过协商凝聚共识,通过督办推动提案成果更好转化。
(三)坚持协同联动,凝聚工作合力。加强提案者、承办单位、党委政府督查部门、政协专委会间的联系沟通,共同研究推进提案工作。承办好华东六省一市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加大对市县政协提案工作的指导,开展协同调研、联动协商、联合督办。
各位委员,改革大潮波澜壮阔,现代化建设气象万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在加强和改进提案工作中更好发挥政协显著政治优势,努力交出助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精彩履职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