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的履职,省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杨继全选择用调研开启——1月8日,他先后走访了南京市栖霞区、玄武区多家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为细化即将提交省两会的提案做好准备。今年,他将重点围绕构建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和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建言献策。
九三学社省委会常委、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多个科技组织负责人等多重身份,让杨继全有更多机会与政府、高校以及不同领域的企业家深入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这些经历,都是他履职的“天然优势”。
过去一年,学习和调研成为杨继全履职的两个关键词。他先后参与了围绕科学仪器设备国产化、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情况开展的各类调研活动,提交了《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与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等多份调研报告;参与《关于积极谋划前瞻布局,加强我省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提案督办会,并从算力基础设施数据共享、大模型成果共享、算力科技普及等方面提出建议;提交的4件提案均得到及时有效回复,撰写的两份围绕新能源汽车保险、中职院校生岗位管理的社情民意被九三学社中央采用,并报送全国政协。
他欣喜地看到,在各方合力推动下,我省已经启动了省级专业特色学院建设工作,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急需紧缺领域,建设一批优势鲜明的高校专业特色学院,培养大批行业领域急需的专门化人才。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他和团队也收获了累累硕果:2024年,他带领科研团队获批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00余件(其中已获批发明专利22件);获批省复合增材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开展江苏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获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各类赛事国家级奖项5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项)。
在杨继全看来,政协委员履职与本职工作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找到专业领域和人民群众所思所盼的结合点,提案才能更有力量、更接地气。
围绕创新人才培养,去年以来,他先后深入南通、无锡、苏州、扬州、南京等地进行密集调研,与高校院所、企业、政府有关部门深入座谈。“在参会和调研过程中,听到了许多企业的声音,比如急缺领军人才、产业人才等等。”在他看来,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各具特色,人才培养政策也应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例如,南京地区研发机构众多,对研发人才、领军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而苏北一些城市产业密集,则急缺工程师等实用型人才。“因此,人才培养政策、不同高校的培养重点都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有所侧重,才能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