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1-20 12:02 来源: 本站原创

——冯泉委员代表民盟江苏省委员会的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江苏是高等教育发展高地,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数量均居全国前列,进入ESI全球前1%、前1‰的学科数分列全国第一、第二,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数量约占全国高校的10%。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必须坚持教育的“三重属性”,以高等教育强省建设为引领,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强大支撑。

  一、牢牢把握政治属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信仰根基。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思政教育贯穿专业教学全过程,系统梳理各专业课程体系,深度挖掘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鼓励师范专业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强联合,开展系统培训项目。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邀请党政领导干部、优秀校友、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健全教学优先的评价体系,完善思政教师地位待遇保障。依托数字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用新技术赋能思政教育,推进线上线下育人平台协同联动,使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更为立体、鲜活。

  二、牢牢把握人民属性,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让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继续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调整优化“专项”和“综合”建设项目,因地制宜推动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争创一流,形成“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进一步完善省域高等教育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展部省共建,探索省市共建高校体制机制,支持发展新型大学,拓展本科层次办学容量。优化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布局,资源配置优先向苏中、苏北倾斜。科学核定高校办学规模,争取扩大高水平高校招生规模,扩大硕博研究生培养规模,建立人才需求动态监测机制,摸清产业人才缺口,灵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让人才培养更加顺应人民需求与社会需要。

  三、牢牢把握战略属性,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高等教育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应把AI浪潮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科研范式变革作为教育强省规划的重要内容,更加积极主动地拥抱第四次工业革命。全面加强AI基础课程设置,开设更多AI +交叉学科课程,以项目驱动AI实操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批判性思维、跨学科协作与终身学习能力。坚持把高等教育一体化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建开放型、融合性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立一体化技术转移中心,激活国家大学科技园,建立跨区域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共享优质教育、导师资源,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策源能力。鼓励江苏名校与世界名校加强交流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学生交换、联合办学等多元活动,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来苏创新创业。积极推动江苏教育“出海”,输出理念与技术,提升国际影响力。

 

  发言人单位和主要职务:民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省政协副秘书长

  界别:民盟

  主题词: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