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三届二次会议 / 联组会议
发布日期:2024-01-25 00:01 来源: 本站原创

   124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工青妇组、社科组、教育一组、教育二组、体育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医卫组委员围绕加强民生保障和基层治理,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主题进行讨论。副省长方伟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省委会主委洪慧民主持会议,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省委会主委胡刚出席会议。省委政法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体育局负责同志到会听取委员发言并参与互动交流。

王维婷、朱家伶、张洪晖、何培根、杨海燕、保海燕、宋学锋、张明霞、黄文武、尚洪波、康立为、陈奕、孙陈、张兵、秦引林、魏嘉、成祖明等委员先后发言。 

王维婷委员(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授、民盟徐州市委会常委)就加快推进适老化改造,提升居家养老能力提出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服务全覆盖,精准对接老人需求。在社区、广场等老年人活动场所,利用宣传栏、滚动屏广泛宣传适老化改造项目,借助可视化线上线下短片、实景模拟,更加直观地认识适老化改造带来的益处。发挥社区网格员铁脚板作用,入户摸清辖区老年人口基础信息情况底数,建立一户一档,实现信息共享、实时更新。街道社区建立帮办代办清单,对行动不便、家属不在身边老人上门登记申请,提高申请覆盖率,确保愿意接受适老化服务老人不漏一人,从而逐步打造实景体验馆、示范户、示范社区,营造适老化改造全面覆盖的氛围。 

二是统一标准,服务满意度,监管到位服务有效。相关部门院所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住宅环境等情况,先行一步研究制定不同条件下适老化改造市级标准和行业规范,完善适老化改造服务体系,引领适老化改造市场的发展。各级民政部门、街道、社区成立适老化改造项目监督组,通过电话回访、实地入户、随机抽查等多种举措,对项目的匹配度、舒适度、便捷度等情况开展常态化监督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第三方机构对接协调,对不符合服务对象要求的产品进行调整,对产品的安装、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政府购买的第三方机构服务能够保质保量、落地见效。  

三是产品研发,服务受欢迎,丰富创新改造项目。各级政府立足本地,有序招引养老产业项目,支持银发经济发展。探索基于微观需求和改造意愿差异化的居家改造模式,如年龄较低且家庭支付意愿高,进行全屋适老装修;年龄较高但家庭支付意愿低,进行快速翻新;超高龄老人以老年产品适配为主,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差异化的居家适老化改造刚性需求。 

四是协同服务,人员专业化,培训社区服务管家。发挥五社联动机制,鼓励公益组织、志愿者、互联网企业、家庭等多方协作,帮助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和应对各类高频场景必备的数字技能,打破数字鸿沟。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培训,如设置实用小组课程内容,包括教老年人连接网络、下载微信,浏览新闻等课程。推广居家养老上门服务,通过专业化的心理辅导、卫生护理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细致、暖心、周到的服务。 

朱家伶委员(江苏赛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有限公司董事长)就加强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提出建议。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基层治理体制。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及监督机制,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和思想观念,提高民众参与度和自主化治理水平。创新服务方式,将网格化、精细化服务理念切实贯彻到基层服务中,引导市场力量,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力量,培育多种社会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是加强基层治理投入。基层治理经费在以政府拨款为主的前提下,多渠道筹集经费,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做好待遇保障工作,及时奖励基层人才,留住和吸引人才。运用现代科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加快智慧城市、智慧乡村(社区)建设,搭建基层治理信息处理平台,实现信息资源有效共享,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三是增强群众自治意识和参与治理能力。强化社区作为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第一平台,增强社区对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引导和支持能力。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治理的自觉性。完善社会治理的公众参与渠道,确保群众意见能够及时收集和反映。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确保群众意见能够被采纳并反映在治理成果中。 

四是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加强引导和保障。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渠道,实现富民增收,提高生活质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均衡教育医疗资源,提高教育、医疗、养老、幼托、文化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群众基本生活权益。 

张洪晖委员(南通市妇联主席)就加快完善婚姻家庭纠纷防范化解综合工作体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质效,护航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提出建议。 

一是广精结合,提升网格化管理服务质效。在空间上推动工作全覆盖,填补宣传教育、走访排查的疏漏与空白区域,特别是园区楼宇工地等区域的流动、暂住人员家庭;在队伍上推动网格员专职化,探索科学的网格员责任清单,建立健全网格员聘任、管理、考评、激励机制;在服务上推动精准化,更多关注留守妇女儿童及老人家庭、流动人员家庭、涉案人员家庭、特殊特困家庭等群体,找准服务对象,选准服务内容;在手段上推动数字化,充分用好市域社会治理指挥平台,围绕婚姻家庭纠纷的预警排查、联动处置、跟踪回访等环节,推进各部门数据实时共享、动态感知。目前,常州、南通等市建有家庭婚恋纠纷风险预警专项子系统,建议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政法牵头、部门参与、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提优系统效能。 

二是建用结合,强化一站式平台功能发挥。南通一站式平台建设经验入围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验,下一步将针对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特点,探索在该类纠纷防范化解工作中,一站式平台如何在化解首问的基础上延伸开门服务链条、拓展主动化解功能。 

三是点面结合,放大治未病思维运用成效。强调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各相关部门端口前移、合作分工,以预防婚姻家庭纠纷为目标,分众分类开展多元正向引导。面向社会大众开展法治宣传,提升大众法治观念;面向广大青年开展积极婚恋观、家庭观引导;面向广大家长,开展科学家庭教育指导,和谐亲子关系、家庭关系;面向妇女儿童,开展自主维权辅导,提升其勇于维权的意识和依法有效维权的能力。 

四是专群结合,吸纳社会化力量有效融入。在网格员专职化的同时,推进婚姻家庭纠纷从预防到化解各环节工作力量的专业化,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发挥群团优势,引导群众力量有效参与。一方面,加大专业社工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围绕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家教指导、就业培训、残疾康复、生活照料等方面需求,壮大专业社工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完善公、检、法与司法、教育、民政、卫健等职能部门与各群团组织的协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分工、有效融合。 

何培根委员(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就多维度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推动老旧小区建设完整社区提出建议。 

一是坚持党建统领,积极推动多主体全过程参与社区营造。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龙头的多级组织架构,招募相关单位、在职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加入,形成红色联盟,以党建带群建促社建,强化老旧小区改造的组织力。搭建科技支撑+民主协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基层协商议事新模式,收集民需、汇聚民智,形成居民自治、协商议事、互助服务体系,打造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社区治理新路径。调动各方积极性,用好专业部门和社区能人等力量,从服务场景设计、空间配置、运营测算,再到社区治理,为社区改造提升保驾护航。积极推行社区设计师、营造师制度,依托专业力量,协助管理社区建设。 

二是拓展服务空间,提升老旧小区公共服务效能。一方面,采用置换、征迁或收购方式,通过拆一点、腾一点、退一点、借一点,深挖社区可利用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实现空间功能复合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缓解社区配套服务空间不足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设施功能兼容性、空间组合结构和空间运营模式的深入分析,以人性化、集约高效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为原则,构建邻里中心新模式。有空间条件的采用一站式布局,空间条件不足的采用多模块组合布局,形成社区服务综合体。聚焦一老一小,建设代际融合服务设施,打造多空间尺度下老幼同乐互动模式,探索社区老幼复合型设施空间,促进老幼群体之间建立情感连接。 

三是探索空间换服务,引进一体化市场运营。激发社会资本和社会组织潜能,实现老旧小区公共服务的资源链接和整体运营。一方面,通过空间换服务引入专业服务机构。将空间提供给企业运营,由企业承担运营费用,同时社区对入驻的运营主体提供免租金等优惠政策,从而实现政府财政减负、产权单位减少投资、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社会资本创造经济效益的多方共赢局面。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化运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探索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改造参与机制。通过前置社区运营需求,以运营指导设计,挖掘改造社区闲置的金角银边,保障社区公共服务的落地及后续运营成效,真正实现百姓需要、居民满意 

四是利用数字技术,确保多方需求精准供给。通过多渠道数据采集和大数据分析,对社区居民精准画像,识别其需求特征和消费特征,构建需求感知服务供给的动态服务系统,合理组织和有效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开发社区公共服务数字应用场景,贯通居民基础数据,为精准供给提供智慧化途径。联合人社、教育、卫健等相关部门,通过跨行业、跨领域数据资源开发,贯通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社区居民,精准解决社区居民关注的高频事项,实现常规化、碎片化、低水平服务向精准化、集约化、高效化服务转变。 

杨海燕委员(北京炜衡(南通)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提出完善长护险制度,为失能老人撑起保障伞的建议。 

一是不断完善评估机制。尽管2021年国家医保局和民政部已发布《关于印发〈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规定了统一的评估指标、评估实施和评估结果判定标准,但在实际执行中,各试点城市实施的评估标准不同。需要持续跟进《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的实施情况,建立统一的长期护理需求认定和等级评定标准体系,并适时开展长护险制度立法工作,建立健全长护险违法违规行为处罚机制,为长护险制度保驾护航。 

二是持续加大宣传落实,增强长护险制度城乡覆盖面及服务供给。尽管我省已建立全面的服务网络,但是社会知晓度不高,很多符合条件的家庭还没有申请并享受这一福利制度。这一制度是从城镇开始试点的,所以在服务供给上城乡还有差别,难以满足乡镇老年人的需求。不仅需要进一步增加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要选择有代表性、条件许可、风险可控的农村地区开展试点工作,持续总结评估试点经验成效,逐步扩大农村长护险试点范围。 

三是稳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监管水平。要从服务时间、服务对象、服务流程、服务水平满意度等方面分别明确考核要求,建立护理服务质量监管机制,并充分利用互联网+长护智慧监管手段,对长护险进行闭环管理,加强护理服务质量全程实时监管。 

保海燕委员(民革无锡市委会副主委,无锡市锡山区副区长)就加快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江苏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出建议。 

一是进一步推动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措施。认真落实《江苏省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从生育支持友好、生育服务友好、生育照护友好、生育政策友好、生育氛围友好、生育保障友好等方面持续发力、创新突破。加强对生育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严格落实产假、护理假、哺乳假等制度,保障生育妇女休假合法权益。 

二是进一步打造优质安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坚持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同步发力,扩大供给和品质发展同步推进,加强系统谋划、注重实践探索,全力以赴构建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体系,努力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建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卫健部门联合发文,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办托班或扩大托班规模。 

三是进一步加强鼓励生育宣传引导激励力度。在生育支持和家庭发展方面持续用力,建立健全优化生育政策投入保障机制,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设立生育奖励金,完善生育奖励政策,激励提升生育意愿。加大对省内各地好做法的宣传,引导社会各界正确认识人口发展形势和生育政策调整的积极意义,释放生育潜能,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四是进一步打好四育组合拳。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积极稳妥推进优化生育政策,满足群众多元化的生育需求,将鼓励生育、优生优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切实减轻群众负担,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将人口发展工作与家庭教育、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努力创建新型婚育文化、家庭文化,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宋学锋委员(中国矿业大学校长)提出深化殡葬祭奠改革打造网络虚拟公墓平台的建议。 

一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打造网络虚拟公墓平台。由民政部门主导,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体打造的公益性网络虚拟公墓平台,要坚持公益性、易用性和稳定性。祭奠网站平台的制作,应符合公墓特点和祭奠习惯,做到好上手、功能全,利于家风传承;要引导民众从要你用逐步转变为我要用,让网络祭奠逐步成为祭奠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方式;要坚持公益性,避免过度商业化;要高度重视平台教育教化、敦风育俗的功能,同社会治理政策同向同行。 

二是加强网络祭扫平台监管,规范网络祭扫规则。网络祭奠平台要纳入职能部门专门监督管理范围,做到设立有审核、运行有检查、违规有惩戒;网信部门要在相关时间节点与民政部门联动,对相关网站、APP进行专项检查,切实保障网络祭扫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传统祭奠方式向网上祭奠方式转变。结合地方特色、针对不同人群特点采取多形式宣传,除利用电视台、日报晚报等进行宣传外,还可利用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的同城功能推荐,也可以由政府、媒体创办的微信公众号发送推文宣传,循序渐进地开展殡葬祭奠改革。 

张明霞委员(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提出以高质量集团化办学助力教育强省建设的建议。 

一是完善集团化办学的领导体制。采用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方式,研制党建引领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加强集团党组织领导的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课题研究,合理设置集团党组织,指导探索集团化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明确职责定位和权责边界,推动集团党组织对成员校党建工作的领导,促成集团党建与集团化办学有机融合。 

二是优化集团化办学的治理典制。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把集团化学校内部治理问题作为重要议题,组织省内外专家开展专题研究、主题研讨、课题攻关。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集团编制统筹使用制度、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支持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等,指导教育集团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构建规范化的决策体系、穿透式的执行体系和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实现共同优质。 

三是打造集团化办学的溢出机制。行政部门要不断变革,完善动态进入、加速孵化、成熟退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形成加入门槛、溢出标准,鼓励办学质量优、社会声誉高的成员校溢出教育集团,支持独立办学,牵头组建新的教育集团,将优质校的盘子做大,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量和覆盖面。 

四是创新集团化办学的考核赛制。要制定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也可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一要体现科学性,既考察集团总校在带动成员校提高办学质量过程中输出性,又考核各成员校办学质量的增值性。二要体现精准性,使用规范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工具,全面考察集团校办学实效,形成全面、科学、立体的判断,引导集团化办学走向规范管理。三要体现激励性,将评估结果与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支持挂钩,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激发集团内学校办学活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局面。 

黄文武委员(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就推进高质量教育,助力高品质生活提出建议。 

一是脚踏实地,积极辐射优质教育资源。南师附中充分发挥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首批立项学校、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等高端平台的作用,与兄弟学校互学共研,为帮扶学校提供了大量学习观摩的机会。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教育帮扶活动,对重点帮扶校的学校管理、教师培训、优生培养、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帮助,旨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共享,促进区域和校际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是与时俱进,积极落实优质教育理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归根到底要靠人才、靠教育。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江苏省作为教育强省,在新时代更要进一步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让教育公平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要在推进学生发展方式的转变上下功夫,要在学校评价、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案上抓落实。学校要根据学情、教情、教育设施等综合推进,形成因校、因地、因人制宜的模式。 

三是不断创新,积极深化优质协同发展。改革是教育自身提升发展的方向与路径。打通与高校、科研院所、特色基地的通道,加快建设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同时,也是在深化不同学段间的信息互通桥梁,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合作,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踏上多元化的成功之路。以双高协同育人的理念、方法、机制等共建共享为着力点,积极构建新时代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育人共同体,对于推动教育高品质发展具有深远的探索意义。同时,推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教育也意义重大,三方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同发展,形成有机联动,同样直接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尚洪波委员(淮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就引导农村低龄老人参与庭院经济,带动增收共富、助力乡村振兴提出建议。 

一是一二三产融合,集约化深度运作。在传统模式基础上,拓展经济附加值更高的养殖、种植;将种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和乡村旅游三产融合,形成产业发展协同效应;引导开展标准化、集约化种植养殖,如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打造一批示范点,提高经济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激励引导。通过宣传到位,让农村低龄老人及时了解政策内容,享受政策红利。因家庭而异,制定和实施差别化支持方案,进行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健全完善政策执行和监督机制,不断优化政策,提高满意度和认同度。 

三是优化市场服务环境。建立市场对接机制,畅通与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合作社、电商平台等合作渠道,提高市场意识和敏感度;做好产品销售和物流配送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建立市场监管机制,定期对庭院经济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和标准认证,提高产品安全和产品信誉。 

康立为委员(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建议改善教育供给侧资源,优化人才培育整体架构,提升人民群众对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一是切实加强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高层次引领,努力建设一批具有较高社会声誉度和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品质特色普通高中。我省已组织开展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项目,积极倡导普通高中应当追求高品质理念、高品质队伍、高品质课程、高品质文化和高品质管理,具有自我发展的强烈意识、自觉创建的责任担当、自信建成的理想追求,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品质示范高中。在此基础上,要倡导并鼓励普通高中学校不一味追求大而全,要积极去探索小而精,在办学特色和独特的学科优势上做足特色发展这篇大文章,鼓励广大基层学校敢于创新创造,勇于特色立校、特色强校。 

二是切实优化普通高中现代课程的专业化架构,努力创造一批契合人工智能时代知识更新和科技发展特征的高水平育人课程。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构建STEM教育生态体系、推进职业生涯教育、注重社会情感学习、实施主题式跨学科学习、探索数智技能赋能评价、促进教育包容与公平等,需要我们对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审视与架构,并从校本、师本、生本的视角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重组与创构,真正实现与时代育人要求相一致的课程实现过程。 

三是切实提升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努力培育和建设一支富有江苏特色的普通高中综合实践课程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国家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普通高中阶段实施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以研究的方式去学习课程和解决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一课程的实施情况,通过组织专项督导和专业培训,切实提高这一课程在普通高中阶段的实施和评价水平,提升师生对这一课程的认知水平,有效发挥这一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和特殊功用。 

陈奕委员(民盟无锡市委会副主委,市体育局局长)就提高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水平,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提出建议。 

一是更加注重协同发展,增强融合度。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将公共健康作为标配,强化用地的功能混合,综合利用绿色空间和公共空间建设运动空间,改善城市运动形态。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与其他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和建设,促进区域内健身步道、沿河步道、城市绿道互联互通,健身设施共建共享。 

二是更加注重公众需求,增强可及性。出台《家门口运动空间设施导则》,对家门口运动空间包括综合运动场地、公园绿地、闲置用地、老旧厂房、短期不开发土地、桥下空间等,出台标准进行有效指导、联动管理,提高建成后的使用率。主动释放优质体育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参与全民健身设施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三是更加注重管理效能,增强获得感。指导各地建设全民健身综合服务平台,围绕群众体育服务领域高频需求和关键问题,为群众提供线上场馆预约、科学健身在线指导服务等智慧化服务,逐步实现资源的整合联通,准确掌握全民健身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孙陈委员(苏州市太仓市德颐善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党支部书记)就夯实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美好生活提出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养老产业发展规划。以老年人及其家庭的需求为导向,充分识别养老服务的特性和要求,将养老产业发展政策与制造业、文旅业、体育业、教育培训业以及数字经济等相关领域政策进行整合,形成政策协同优势,以此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发展。 

二是培育多元服务供应主体,夯实产业基础。以市、县(区)为单位建立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供应商库,引导鼓励各类养老服务主体入库,按照老年人及市场评价结果进行定期淘汰更新。在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养老产业中主体作用的基础上,鼓励国企与民企、社会组织协同发展,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供应体系。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引进。鼓励高校大力培养老年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等相关紧缺型专业人才。加强校企合作,设立专项奖学金,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推动产学研一体化,鼓励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我省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社工根据专业能力、实操经验也已形成了助理社工师、中级社工师、高级社工师等三级职业技能认证,但是缺少相应的职称认定,建议推进社会工作师的职称认定。 

张兵委员(南通市卫健委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就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一是聚焦基层民生所需。20239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着力加大基层扶持保障力度。基层医疗机构运行发展需要财政倾斜扶持、甚至财政足额兜底,建议在基层投入保障上进一步明确兜底。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实施是基层卫生服务的重头戏,建议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结果运用。 

二是聚焦优质资源所盼。20234月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实施方案》,省政府将投入39亿元建设15家高水平医院,形成较好示范效应。人民群众对于高品质医疗资源的需求,需要高峰、也需要高原,更需要以高峰为载体带动医疗洼地转变为高原,形成更为合理的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去年,国家、省有关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意见均提出了大病不出省的目标,建议在上海毗邻地区高水平医院建设方面予以倾斜或者引导,助力形成本地优质医疗资源的高原效应。 

三是聚焦持续发展所虑。在公立医院财政投入保障上加大力度,特别是在人员经费、科研补助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支持,保障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医保总额预算制度上进一步优化,医保支付以医疗行为合理性为依据,不因医保总额而限制。同时,政府在居民医保总额吃紧的特殊背景下,阶段性及时给予足额财政补助。在医疗机构人才引培上给予更多扶持,通过政府专项督查等形式加快推动两个允许”“高层次人才薪酬不计入薪酬总量核定基数等政策落地落实,同步考虑将科研补助纳入薪酬总量核定基数,进一步增强医疗机构的内生动力。 

秦引林委员(江苏柯菲平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建议大力支持创新药,惠及更多患者。 

一是在创新药研发阶段给予大力支持。省政府发布的《关于促进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从科技、工信、发改等不同条口给予创新药项目扶持,一类新药免申即享资金补助等。但1000万元的支持力度与医药大省地位稍显不匹配。建议我省加大财政资金对于创新药全生命周期,包括临床前、临床、上市和产业化等关键环节大力支持,促进创新药更快产业化落地,更早惠及患者。 

二是在创新药商业化阶段,从价格、准入、支付多措并举,助推创新药更好惠及患者。国谈价格层面,创新药企通过降价换市场份额进入医保目录,不仅要承担新药开发的高风险高投入,还要背负和传统药企同样巨额的销售费用。建议国家医保谈判价格综合考虑创新药开发全生命周期持续高额的投入,给予创新药高回报,以激励人才和资本源源不断地涌入创新药领域。在市场准入层面,目前省医保局出台了一系列创新药推广政策,明确在新版目录发布后1个月内召开药事会,为本土创新药进院开辟绿色通道。建议每季度召开药事会,取消医院用药数量限制,参照基药考核指标重点考核覆盖率和使用率,对创新药应配尽配。在医保支付层面,建议在医保基金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压缩仿制药基药占比,提高创新药支付比例,提高患者门诊报销水平和便利性,提高创新药可及性。国家、地方、行业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让创新药发挥价值,实现医、患、企多方共赢,促进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魏嘉委员(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建议以高水平医院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一是聚全省之力,推进医学高原、高峰、高地建设。医学高峰建设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的重要载体,更是提高疑难急危重症诊疗水平的重要途径。为了推动构建国家有高峰,区域有高原,省内有高地’”的格局,建议聚全省之力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首先加强顶层设计,聚焦重点,支持省内顶尖医院参与竞争,奋力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其次优化体系布局,集中力量,推动省内头部医院依托优势学科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再次坚持高位推动,多措并举,强化省内重点医院能力建设,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减少患者跨区域就诊,减轻患者负担。 

二是优化资源布局,建立合理有序的诊疗格局。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对于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建议:首先通过多院区建设、拓展集团医院、构建医联体等方式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同质化的医疗服务。其次以基层为重点推进服务能力建设,持续加强县医院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千县工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格局。再次畅通上下联动机制,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鼓励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立药品联动管理机制,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 

三是强化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开展前沿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是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建议:首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引领医学技术的进步。各公立医院要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转化,有效解决医学科学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其次加强临床专科建设,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在全面分析本地疾病谱的基础上,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建设思路,实施好临床重点专科百千万工程,完善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各项支撑政策和制度,探索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再次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全面实施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的活动。优化门诊就诊流程,推广多学科诊疗、责任制整体护理等服务模式,推动形成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 

成祖明委员(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现代经学与世界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就深化高中和大学合作,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学生提出建议。 

康立为委员关于在中学阶段强化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议,思路很好,对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学生很重要。中学在培养研究型学生的深化与转型中,需要相关的师资能力来支撑。解决这个问题,高校专业型博士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适应时代需要,加强研究探索,推动普通高中和高水平大学联系合作,进行相关专业博士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