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智委员代表致公党江苏省委员会的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近年来,我省已基本摸清红色遗产家底,红色遗产保护传承也稳中有进,但还有以下不足:
一是管理体制不顺,责任主体各自推进。红色遗产的保护利用涉及宣传、民政、文旅、文物、退役军人事务等多个主体,牵头单位和具体责任部门不明晰,缺乏总体统筹规划,导致红色文化开发利用与城市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结合不紧密。
二是资源融入不够,活化利用思路受限。大部分红色遗产以革命活动遗址等平面、静态展陈为主,活动参与性较少,缺乏体验式感受。红色遗产与所在地风土人情结合不紧密,“红色”是“红色”,“产业”是“产业”,“乡村”是“乡村”。
三是精品项目不多,自我供血功能薄弱。我省红色资源大多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效益明显,但经济效益挖掘不充分。开发利用投资渠道单一,缺乏红色旅游的经营理念和红色文化品牌意识,精品游览路线较少。
四是宣传方式单一,内容设计共鸣不强。未能通过市场运营扩大影响,知情度不高,声誉度不显。
红色遗产资源的热土在乡村,活化的主要途径是文旅产业。为此建议:
一是强化红色资源统筹协调聚合力。在省级层面,建立以财政、自然资源、文旅、民政、退役军人事务、宣传、教育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红色遗产保护利用联席会议机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红色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网格。研究编制“江苏省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和“江苏省红色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并指导各市编制市级层面的规划,明确红色遗产保护利用与民生改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方面的融合路径。推动“江苏省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的立法工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提供法律支持。
二是推动红色资源多元融合抓特色。统筹城镇和村庄布局,通过红色资源小品等“绣花”功夫,让红色故事融入乡村风俗、红色文化融入村容村貌。借助各类重大建设项目,如大运河文化带、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红色乡村。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各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标准化进程,改善景区旅游服务设施,规范景区管理。深入挖掘乡贤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弘扬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三是创新红色资源活化路径兴产业。大力发展乡村红色旅游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农业、教育、平台公司等资源介入,与文化创意、研学教育、乡村民宿、观光农业等产业协同共进,开拓“红色+生态农业”“红色+休闲康养”“红色+培训研学”等活化利用模式,打造地标农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等旅游衍生产品。对已发布的几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不能停留在“公布”层面,要根据市场反馈对线路进行持续优化,实现宣传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四是加强红色资源宣传推广引风尚。注重利用已有的新媒体平台,加强江苏红色资源的网络化传播。如通过微电影、短视频、线上互动等途径,官方推广与网络达人推广相结合。宣传内容要有时代性,避免“说教式”“上课式”宣传解说,充分激发受众的爱国热情。
发言人单位和主要职务:致公党省委会专职副主委
界别:致公党
主题词:红色资源 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