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二届五次会议 / 媒体报道
发布日期:2022-01-27 07:41 来源: 人民网

  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现场。人民网 耿志超摄
  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1月19日,在江苏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省委书记吴政隆表示,江苏要坚决扛起“三大光荣使命”,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回顾去年,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2021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1.6万亿元,增长8.6%,总量再上一个万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0015亿元,增长10.6%,总量迈上万亿元台阶。这两个“万亿元”,是江苏实力稳定发挥的亮眼成绩。
  展望新岁,目标描摹划定、信心满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降低3%、4.4%左右……
  “责重如山,使命如磐。”新任江苏省省长许昆林表示,将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不偏向,在科技自立自强、经济转型升级、美丽江苏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上持续用力,以江苏的“稳”和“进”扛起稳定宏观经济责任、当好全国发展大局的“压舱石”。
  大块头,有底气
  2021年7月,南京禄口机场突发疫情。江苏举全省之力,在一个多月时间内相继打赢南京、扬州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治愈、零病亡”。省人大代表、扬州市委书记张宝娟说,过去一年,扬州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全市上下攻坚克难、负重奋进,实现了经济大盘稳中加固,社会大局稳定安全,“十四五”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顺利开局。
  作为东部发达地区,江苏“强将手下无弱兵”,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榜江苏13个设区市全部上榜。“万亿俱乐部”,江苏占了苏州、南京、无锡、南通4个席位,总数与广东持平。其中,有最强地级市之称的苏州,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7万亿元。许昆林在参加苏州代表团审议时亦寄望苏州当好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压舱石”。
  经济“稳”的背后,离不开发展质量、结构、效益的“进”。
  紫金山实验室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南京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和苏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
  1.6万多字的政府工作报告干货满满,既向8500万江苏人民交出了一本明白账,也绘就了2022年的发展新蓝图。
  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凤阳对于报告中处处体现的发展导向印象深刻。在他看来,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一道又一道辩证题,不断在发展中探索解决痛点、难点问题,“新的一年,需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人民网注意到,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
  近年来,苏北农业大县沭阳依托花木特色产业和电商发展基础,积极探索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作,率先尝到了数字化的甜头,以花木为代表的农产品电商销售额位列农产品电商百强县之首。
  “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省人大代表、沭阳县委书记彭伟认为,只有修好信息“高速路”,数字经济才能驶上“快车道”。他表示,沭阳将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搭乘数字快车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成效,提炼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

  围绕太湖湾科创带建设,无锡打造“一带多点”的全域创新发展格局。无锡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体化,有活力
  成功承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审议通过《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与省内兄弟城市苏州、常州,跨省与上海嘉定青浦、浙江湖州嘉兴以及安徽宣城,签署共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1年,无锡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动作连连,这也是江苏践行这一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
  “我们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深度融入苏锡常一体化、深层推动城乡一体化。”省人大代表、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介绍,近两年,无锡将环太湖科创圈作为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关键抓手,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重大产业项目,推动苏锡常都市圈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同时加大苏南硕放区域性枢纽机场建设力度,规划建设蠡湖未来城等地区,推进一批国际化重大功能设施建设,争创国家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更好融入和服务全省全国发展大局。
  在省会南京,“轨道上的都市圈”正在步入现实。去年12月28日,除了南京至镇江句容的宁句城际开通运营,南京至马鞍山、南京至滁州、南京至扬州三条城际轨道线南京段也同步宣布开工。
  南京与滁州之间,除了直接拉近距离的交通领域,随着国家发改委去年底颁布《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两地全方位的发展协作将再加码。根据双方去年达成的合作清单,两地跨界区域合作突出“共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产业合作突出“共融”,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共促”,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突出“共治”,高水平公共服务突出“共享”。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既是江苏不断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的解局之招,亦是更好融入和服务全国发展大局的初心所向。2022年,江苏省将协同打造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环太湖科创圈,共同开展“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积极实施一体化示范区水乡客厅等重点项目,推动构建省际毗邻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在省人大代表、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如海看来,进入新发展阶段,全省各地应注重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交通、教育、科技、创新资源方面都要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本质上就是聚焦‘一体化’规划和制度创新,最终合力构建一个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和强劲增长极。”他说。

  徐州市铜山区潘楼村村貌。铜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好生态,有颜值
  “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省人大代表、徐州市铜山区潘楼村党总支部书记张衍刚对省政府工作报告里这句话深有体会。在他看来,农村不仅要风景好,还要腰包鼓。
  潘楼村从前是穷村,环境脏乱差。张衍刚担任村支书20多年来,面子里子一起抓,在逐步改善村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带领群众发展起了运输业、绿色农业。“不少去过我们村的人都说,咱这可不是苏北小江南吗?”张衍刚说。
  苏北看重村美民富,沿江地区更是如此。
  “我喜欢早晚在家门口的江边走一走,看日出日落,听江水打浪。”泰州靖江市新桥镇新合村村民王孩林前些年可没有这般的惬意。新合村2.6公里的长江岸线原来分布着鱼塘、码头和船厂,去年当地全面推进“退企还绿”“退渔还湿”,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才有了现在的芦絮飘荡、白鹭翱翔。
  而这,只是江苏持续践行“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一个缩影。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江苏巩固提升沿江岸线整治成果,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保持Ⅱ类,自然岸线比例提高到73.2%。
  “通过全力推进十年禁渔行动,多年不见的江豚又活跃在长江江苏段,这一点很是难得。”省政协委员、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建军说,过去一年,江苏扎实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农业农村部门聚焦“禁得住、管得严”,做到每一段岸线、每一片水域、每一个村组都有人管理、有人执法。
  如今,从南京滨江风光带的惊艳到南通五山地区的蝶变,从徐州叫响“一城青山半城湖”到无锡再唱太湖美,从淮安精心打造里运河文化长廊到盐城悉心守护黄海湿地遗产地……“美丽江苏”的底色已然更加鲜明,不论江城、海城,也不分都市、乡村。
  “让江苏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江苏省将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美丽江苏建设步伐。在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同时,持续抓好长江大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大力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承载着继续为全国探路的光荣使命,“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已然开足马力。“今天,大踏步走在新的征程上,我们既为江苏取得的骄人成绩而无比自豪,更为江苏充满希望、更加美好的明天而无比自信。”吴政隆在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讲话中表示: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干,我们要以实干作答,埋头苦干、干在实处、干成干好。
  “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我们即将迎来又一个春天。”吴政隆说。
  (责编:唐璐璐、吴纪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