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二届五次会议 / 联组会议
发布日期:2022-01-21 22:09 来源: 本站原创

 

121日下午,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中共组、特邀二组委员围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主题进行讨论。省政协党组书记张义珍,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费高云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姚晓东主持会议。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应急管理厅负责同志到会听取委员发言并互动交流。

刘以安、姜金兵、卢佩民、查斌仪、王加培、朱从明、王小红、王华、周常青、夏春胜、吴晓丹等委员先后发言。

刘以安委员(南京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就推动城市内涵发展、构建科创生态、促进产业转型和推进区域协同提出建议。

吴政隆书记在全会开幕时的讲话中提出,要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挑战主动仗,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许昆林代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作出了明确的部署。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必须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下面着重围绕内涵发展、科创生态、产业转型、区域协同四个方面作一发言。

一是聚焦内涵发展,打造坚守底线的城市建设示范地强化底线约束,推动省域城市建设由愿景式终极目标思维转变为底线型过程控制思维,守住城市发展的底线。一是转变发展方式。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功能,确定城市建设约束性指标,实现从外延扩张内涵提升转型。二是加强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向公共服务水平更高、要素使用效率更高、能耗更低、风险更低的方向发展。三是强化风险防控。构建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安全保障体系,有效防控工业生产、城市运行、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各类风险;加强城市建设全过程质量监管,增强交通、能源、排水防涝、管线管廊等城市部件的安全能级。

二是聚焦科创生态,打造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地加快构建全国一流创新生态,让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一是深化制度型开放。放眼全球配置资源要素,立足自身培育市场主体,智改数转推动转型升级,打造生机勃勃的科创企业森林和高端产业集群。二是营造最优营商环境。制定实施助企纾困、畅通经济循环等政策措施,兼顾面上普惠和点上精准,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政策兑现的便利性,简化政策申报流程,运用大数据推广免申即享,细化落实举措,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三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健全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发挥科创基金、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撬动效应,引进更多创投风投,为创新产业营造最友好金融生态。

三是聚焦产业转型,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策源地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向各行各业的融合渗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一是推动制造行业数字升级。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产业特色发展引领区和工业智能特色引领的智能经济特色发展引领区,推动企业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改造、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升级和服务模式的数字化创新。二是加大经济领域数字含量。加大数字经济领域的投入,及时兑现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投入普惠性奖补资金;加大对地标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支持,确保年度投资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建立江苏特色数据交易中心,构建数字经济核心资源汇聚、分享、联动的平台。三是大力发展跨境数字贸易。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开拓力度,加快推动全省数字经济新产品、新服务向全球扩散,促进江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经济互联互通、合作共赢。

四是聚焦区域协同,打造省域平衡发展新高地树立一盘棋思想,在全国大局中找准位置、谋划发展,走在率先高质量发展的前列。一是发挥南京都市圈独特作用。带动提高各种资源要素流动的畅通性和便利性,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在都市圈内探索一批重大改革试验、重大载体平台、重大工程项目,为国家探索跨省级行政区区域治理新模式。二是增强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发挥南京、徐州的区域中心功能作用,构建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以城市群带动区域融合的发展模式。三是推动省域各城市协同发展。巩固全省域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均衡的特色优势,推动政策协调、功能整合、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持续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为实现省域平衡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姜金兵委员(省政府信访局局长兼省政府副秘书长)就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提出建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完善信访制度,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社会治理效能等六个显著提升目标任务,要求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开局之年,扎实做好信访工作,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近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健全完善信访工作体制机制,深入开展信访矛盾攻坚,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全省信访形势呈现总量平稳、结构优化、秩序向好、群众满意的良好态势。在全国信访工作考核中,江苏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等次,并蝉联长三角地区第一。但也要清醒认识到:信访矛盾多发态势仍未改变。我省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面临复杂外部环境,全省信访总量仍在高位运行,控增减存任务十分艰巨。重点领域信访矛盾仍较突出。城乡建设、涉法涉诉、农业农村、劳动社保、教育等领域新老矛盾交织叠加,占全省信访总量60%以上,房地产项目烂尾、校外培训机构跑路等引发的信访问题持续增多。涉访风险防控压力仍然较大。一些特定利益群体网上网下串联频繁,以多造势意愿强烈。少数信访人生活失意、心理失常、仇视对立,长期缠访闹访,容易发生个人极端事件。境外反动势力插手信访领域,挑动社会对立,利益诉求处置不当不力易传导到政治领域。建议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提站位、强思想,切实强化信访工作责任担当。党中央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各地各部门各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重要工作,密切党群关系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履行好为民解难、为党分忧政治责任,以信访工作实际成效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建机制、聚合力,持续巩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坚持常抓常议。要把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为加强党对信访工作领导的重要抓手,推行实体化运作,推动县乡党政主要领导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化解制度,带头领包领办难案积案。健全优化督查、约谈、问责和考核评价机制,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把信访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三是明责任、抓落实,扎实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省委决定今年在全省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省两办专门印发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四下降、四提升、四个不发生目标任务。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履行主体责任,自觉对标对表,细化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建立周排查、月交办、季通报机制,以案结事了、停诉息访为目标,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全面排查全力化解本地区本系统本领域信访突出问题,服务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 

四是重源头、治根本,构建完善常态长效工作机制。把信访工作的关口前移到问题产生的源头上来,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有效防止决策失当失误引发的信访问题。加大调查研究和政策供给力度,及时解决政策不周全、不连续、不完备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发生。提高依法办事能力,防止侵害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就地解决好职责范围内的群众诉求,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

卢佩民委员(泰州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就高位整合资源、聚力基层基础、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提出建议。

统筹发展和安全,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大局。去年以来,泰州市以开展祥泰行动应急演练和祥泰系列创建工作为抓手,打造祥泰城市安全工作品牌,取得明显成效。祥泰行动聚焦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险情处置等关键领域,通过逼近实战的应急演练找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城市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为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保驾护航。祥泰系列创建,则以创建祥泰小区”“祥泰商超”“祥泰酒店(宾馆)等为主要内容,夯实各类主体的安全责任,并通过典型引领塑造文明风尚,强化安全理念。例如,祥泰酒店(宾馆)作为市政府授予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每年评选命名一次,测评体系包括了公共卫生与疫情防控、治安管理、酒店服务质量、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7个测评项目52条测评标准。全市430家左右的规模酒店(宾馆),首批将创成不超过30家。立足泰州实践,着眼全省大局,建议省有关方面进一步重视安全工作的落实见效,高位整合资源,聚力基层基础,以专项行动为抓手,着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把安全工作做得更加精准扎实。对此提四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强化系统思维和资源高位整合理念,把安全意识贯穿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要从政治和全局高度,进一步强化大安全观,加快形成有利于稳中求进、安全发展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以系统思维实施整体行动,以高位协调促进资源整合、力量凝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例如,在开展祥泰行动中,我们发现条块分割、部门分割是制约安全举措落实的关键因素,为此,坚持系统谋划,高位协调,资源整合,打通上下左右的连接点,取得较好成效。

二是进一步补强短板弱项,不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系统工程。结合祥泰行动实践,我们建议,提高应急管理水平,要加强指挥调度能力建设,构建完善统筹协调、统一调度的大应急指挥体系;要加强协同作战能力建设,高位整合资源,健全联动机制,完善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充实物资储备,合力打好应急处置的整体仗;要加强专业处置能力建设,实施专业化决策,引入专业化力量,持续开展系统化专业培训,建好用好相关领域专家队伍。

三是进一步完善治理机制,切实提高城市本质安全度。城市犹如一台高效运转的仪器,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可能导致经济和社会紊乱。因此,提高城市的本质安全度对于稳中求进十分迫切。建议有方面深入研究,一方面,将安全理念和要求融入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分专题开发跨部门城市灾害风险预警模型,打造城市智慧安全中枢,努力实现城市安全运行一网统管、智能化联动处置。另一方面,要夯实基层基础,通过大数据+网格化+面对面治理模式,深化城市风险源动态管理、常态化巡查,全面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及时做好矛盾纠纷调处、社会心理引导等具体工作,更加高效地防范和化解城市风险隐患。

四是进一步厚植安全文化,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氛围。统筹发展和安全,需要硬件软件协同发力。建议加快建立完善全民安全教育体系,推进安全文化元素融入校园、企业、社区、家庭,统筹有序开展相关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凝聚安全发展、人人有责、人人可为的共识,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提供支撑保障。

查斌仪委员(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就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更好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提出建议。

过去的一年,全省金融系统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做好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主要金融指标保持全国前二位次,金融安全形势总体平稳、风险可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贡献重要力量。全省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过3.3万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3.66%;当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首次突破100家,其中在北交所上市13家、在科创板上市29家,均居全国第一。特别是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全省金融系统积极应对挑战,守牢金融安全底线,取得了显著成效。进一步完善省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全面推行金融领域风险防控四项机制,研究制定全省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积极推进省地方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巩固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成果,P2P机构存量风险大幅压降。推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果,2021年非法集资新立案件、涉案金额、涉及人数大幅度下降。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各级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和中央金融管理部门驻苏机构应当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防风险,合力强治理,聚力抓发展,以金融的夯实全省发展大局长期稳定向好的基础。

一是全力打好防控金融风险主攻战。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原则,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金融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和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动态开展风险排查,精准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密切监测大型企业债务风险,充分发挥债委会、联合授信管理、民营企业会诊帮扶等机制作用,支持地方政府市场化、法治化化解风险。完善债券领域风险防范化解专项工作机制,梳理省内企业债券到期及兑付资金情况,指导重点地区和企业研究制定工作预案,严防发生恶性债券违约事件。配合财政、国资等有关部门规范融资平台投资行为,督促其进一步改善融资结构、压降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保持房地产信贷合理有序投放,做好出险房企的风险处置,加大对保交楼的金融支持。贯彻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健全省市县乡四级处非工作体系,会同政法、公安、法院、市场监管等部门落实网格化排查、打早打小、存案处置、源头管控等工作措施,不断巩固处非攻坚战成果,坚决防止非法集资风险反弹。全面实施金融领域风险防控四项机制,做好金融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二是持续增强地方金融治理能力。深入落实《江苏省地方金融条例》,在中央统一规则下,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制度体系,建强地方金融监管队伍,落实执法规范化要求,强化地方金融监管规范化、法治化建设。持续提升中小法人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水平,督促其完善公司治理,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切实增强风险抵御能力。落实零容忍要求,加大对资本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动金融监管全覆盖,探索金融科技监管创新,完善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坚决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加快建设全省地方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加强各地各部门信息整合共享,进一步提升金融风险防控信息化水平。 

三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金融安全。围绕六稳”“六保任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强项目储备,挖掘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持续加大对制造业、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金融服务重大项目跟踪评价机制,重点保障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的重大工程项目融资需求。落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强企业上市发债辅导培育,鼓励更多企业利用直接融资渠道募集资金。充分发挥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用,高标准建设省级企业征信服务平台,打造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持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加强自贸区金融创新集成,为我省企业走出去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王加培委员(连云港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就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决守牢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防线提出建议。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卓有成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特别是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2020年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大幅双下降,去年又分别下降35%30%,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吴政隆书记和许昆林代省长在这次讲话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打好主动仗,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我们要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自觉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牢牢守住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防线。结合连云港的情况和我自身工作体会,简要提几点建议:

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当前,我省尤其是苏北地区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部分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安全发展的理念还不牢固,重发展、轻安全思想还不同程度存在,迫切需要增强安全发展的思想认识和实践自觉。建议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级干部切实转变观念,将安全生产作为第一政绩,坚决守牢安全底线红线;细化党政领导责任和部门监管职责,形成科学合理、清晰明确、覆盖全面的责任体系;健全安全生产动态考核和综合评价机制,严格考核管理。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加强政策激励和典型示范引导,强化执法监管,加大惩戒力度,切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二是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安全监管水平。目前,基层安全生产监管能力依然相对薄弱,县区专业人才、专业执法力量缺乏,乡镇街道安全监管工作专职人员少,对隐患的辨识和风险评估能力不强,监管机制、手段、设备与安全监管任务没有很好匹配。建议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监管体制机制,理清专业监管与综合监管、部门监管与属地监管的职责关系;强化市县监管部门履职能力建设,在人员配备、技术支撑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保障落实,建立与职责、任务相适应的专业化的监管队伍;完善乡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格局,配强配优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完善机制稳定队伍,优化网格监管体系,增强群防群控能力。

三是突出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筑牢安全发展基石。重点领域安全,事关发展全局,必须万无一失。近年来,连云港在强力推进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坚持把安全与环保放在首位,决心打造国内化工园区安全环保示范标杆和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目前已累计投入3.5亿元,用于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并积极申报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连云港)基地,不断提升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的能力。但随着重大项目陆续投产,面临的安全形势任务更加复杂艰巨,石化基地的安全环保、工程抢险等应急救援能力亟需加快提升。建议省级层面帮助协调应急管理部,尽快批复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连云港)基地挂牌,并在装备、技术、人员配置等方面给予相关政策支持,为国家级石化基地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支撑。

四是全面配套要素支撑,健全安全生产工作体系。抓好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多部门、各层面协调联动,需要各种要素资源的保障。建议加强安全生产专家队伍建设,培育高水平技术服务机构,推动校企合作、院企合作,不断强化安全技术支撑;大力推进安全信息化建设,打通省市县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大数据库,实现安全监管一网共治,提升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和事故警示教育,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培训制度落实,深入推广应用典型经验做法,并将典型经验做法固化为制度性成果。

朱从明委员(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就强化使命担当、把牢人社领域安全发展主动权提出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总体困难明显增多。省委吴政隆书记指出,江苏经济总盘子大,如发展失速,不但自身会遇到问题,还会对全国发展大局产生较大影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江苏的地位和责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更高的政治站位统筹发展与安全,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下面,结合人社部门职责,谈四点认识和体会。

一是统筹就业发展与安全。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和疫情冲击叠加,缺煤、缺芯、缺柜对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带来较大压力,就业负面影响不容低估;技工、普工招工难与大学生、低技能农民工就业难并存;黑中介、高返费乱象和网络招聘欺诈行为时有发生;异地转移少数民族劳动力还存在不稳定因素。我们一方面要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拓宽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渠道,优化公益性岗位开发,提升重大项目投资、重大产业布局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同时,要妥善应对重大政策调整,前瞻性做好就业引导分流,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规范,大力打击市场违法行为;强化部门联动,建立应对异地转移接收少数民族劳动力潜在风险的防范和快速响应机制。

二是统筹社保发展与安全。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保扩面收窄、养老金刚性上调等因素叠加,社保基金运行可持续性矛盾日益突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滞后,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独大,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跟进不足。我们一方面要多途径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有序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扩大基金委托投资运营规模;持续开展社保扩面攻坚行动,多方发力做实缴费基数,推动社保制度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构建省市县联动的基金风险预警机制,增进互助共济,严防基金局部穿底风险;加强基金运行动态监测和精算分析,提高打击欺诈冒领养老金行为的能力。

三是统筹人才发展与安全。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受美国等西方国家遏制打压,我国暴露出一批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总体安全。有关部门对我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梳理排查出近400项技术短板,均卡在了高端人才上。美国立法阻断科技人才交流合作,调查涉华科研人才案件逐年增多,引才安全风险明显加大。面对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处置需要,亟待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应急人才队伍。我们既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聚焦关键领域人才供给不掉链子,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完善引才方式,在其他具有科技比较优势的国家开辟人才蓝海;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激发企业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人才自主培养;又要加大对重点人才群体安全保护,做好涉外纠纷应对指导,及时有效化解国际人才引进的风险;健全应急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有效提升党委政府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处置能力。

四是统筹劳动关系发展与安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事关广大职工企业切身利益,社会敏感度高。受疫情影响,接触性服务业用工出现明显波动,劳动纠纷显著增加;平台企业违规用工、部分企业假外包、真派遣现象多发,灵活就业劳动关系认定难、调查取证难等问题进一步凸显;劳动争议案件中涉及欠薪、恶意降薪等占比明显上升,极易引发群体性维权。我们要强化政策引导,统筹劳动者权益维护与企业发展,规范重点行业领域劳务派遣用工行为,加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同时,要健全劳动关系风险研判、决策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控协同机制,强化矛盾纠纷梳理排查和应急处置;加强与公安、法院、工会等部门执法联动协作,大力打击欠薪、恶意减薪等违法行为。

统筹发展与安全,需要部门间相互协作、同向发力。希望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人社领域发展安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恳请继续予以更大力度的支持与协助,共同做好统筹发展与安全这篇大文章。

王小红委员(南通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就厚植发展环境、深耕成长沃土、推动民营经济行稳致远提出建议。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了重要信号,再次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如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想从民营经济角度出发,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是立足重要性,充分认识民营经济稳则经济全局稳。江苏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占据了全省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之多。可以说,民营经济的稳定是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的重要环节。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广大民营企业迎难而上、奋力突围,民营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主要指标持续向好,为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民营经济的稳定对科技进步具有引领作用。我省民营企业承担了90%的省科技计划项目、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90%、高新技术产值占全省的90%,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成为领军企业、骨干企业,成为新时代转型提质、率先发展的引领力量。民营经济的稳定为吸纳就业提供了更多渠道。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六稳中居首位,关系经济社会稳定大局,江苏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的贡献率超过80%,因此,稳就业最关键的就是稳住民营企业。

二是立足优环境,当好民营经济发展店小二” 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江苏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我们要找准民营经济的关键点和的切入口,营造更优环境,推动全省民营经济迈上新台阶。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注重顶层设计,聚焦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发展全周期、人才成长全维度,加大政策集成和制度创新力度。多渠道倾听市场呼声,精准服务企业融资、用人、用地等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互联网+监管”“一件事一次办等办法,推动行政审批简而再减,增强企业家扎根江苏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二是持续优化法治环境。进一步清理完善发展民营经济的相关法律文件,从制度设计上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落实司法责任制,在提升解决商务纠纷的效率和信息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司法改革,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提升干部法治思维水平,规范行政执法,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进去产能、节能降耗等工作,坚决避免一刀切

三是持续优化安全环境。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在重点产业链、数据安全、资金负债、内部治理、对外投资等领域的共同研判、协同防控、联合化解机制。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职能和各相关部门专业优势,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治。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衔接好的责任链条,提高应急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三是立足高素质,大力培育张謇式民营企业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民营经济稳中求进,除了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还要发挥好民营企业家的主观能动性。2020年总书记视察江苏时,赞誉张謇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这对南通乃至全省企业家而言是极大的鼓舞,更是极大的鞭策,我们要通过大力培育张謇式民营企业家,推动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一是思想上引领。民营经济人士作为自己人,始终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要继续加强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建设,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引领社会风气,不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政治上关心。严格政治标准,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真正把那些思想政治强、行业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推荐出来,尽量在人大、政协、工商联等组织中多作些政治安排,在司法、监督、教育等部门多聘请他们为特约监督员、审计员、检察员等。加大优秀民营企业家宣传表彰力度,倡树优秀典型,通过各种有效激励措施,为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创造条件,促使他们的潜力竞相迸发。

三是培养上重视。要充分发挥张謇企业家学院作用,分期分批对民营企业家进行轮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并将培训经历作为其政治安排的重要条件。有计划地选派民营企业家到政府有关部门和重点园区挂职锻炼,帮助提高政策把握能力。加强企业家后备人才特别是年轻一代企业家的培养,组建由优秀企业家、相关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及金融、法律、财务等专业人士参加的导师团,与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结对,助推新生力量迅速崛起。

四是机制上保障。将培育张謇式企业家纳入省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与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将张謇企业家学院培训经费列入省级年度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经费保障。帮助促进全国更多省级工商联参与共建,各级发改、工信、科技等部门以及社会组织、机构关心支持张謇企业家学院建设,形成培育民营企业家的强大合力。

  华委员(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就推进统战侨务工作、发挥侨力服务大局、营造发展与安全并进新局面提出建议。

我省处在应对国际斗争的前哨,是全国海外统战工作的重点省份之一。全省现有200多万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还有大量外省籍侨胞;侨资企业约2万多家,科技新侨约10万人;各类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中,90%具有海外留学或侨的背景;一些海外侨领也是省政协特邀列席代表。结合工作,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是心系国之大者,坚持的基调,推进统战侨务工作行稳致远。海外统战工作关乎国之大者,要把准国家站位、地方定位、国际方位。一是审慎开展海外统战工作,守住的底线。海外统战工作政策性、敏感性很强,稍有不慎就会引爆燃点。面对美西方对我统战工作盯防加强的新形势,要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海外统战工作的方针原则,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开展工作。二是做好海外统一战线风险防控,筑牢的基础。海外侨社新老交替、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为突出。对此,要完善海外统一战线领域风险研判、防控责任等机制,以斗争精神化解风险。三是深入推进暖侨行动,增强的动能。针对疫情下海外侨胞面临的困境,启动江苏侨爱援助行动,向44个国家的129个社团援助抗疫物资2714万元;开展中医云诊室、中餐云教学、中华文化云课堂等活动,网上参与人次逾1000万,为做好双稳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肩扛责之重者,保持的态势,发挥侨力服务大局务求实效。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约6000多万,华商经济总量约5万亿美元,华侨华人专业人士近400万,基本涵盖所有前沿学科领域。这些,是新江苏建设的独特资源。一是在引进海外人才中彰显的态势。许多海外人才在江苏创新创业中作出重大贡献。今后,我们要进一步优化海外高层次人才江苏行”“相聚长三角等侨务品牌引智活动,发挥省海联会智能制造等10个专委会的蓄才功能,引荐更多高精尖缺海外人才落户江苏。二是在引进海外资金中彰显的态势。近两年来,仅新加坡金鹰集团、丰益集团这两大侨企在省内的总投资额达1270亿元,带动形成了侨资、外资在苏投资新热潮。今后,要继续打造侨梦苑等各类华商产业园,开展小规模、多频次、匹配精准的引资活动。三是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的态势。助力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建立沿淮河528市联动的淮河侨盟,举办首届淮河华商大会,37个项目签约总额近300亿元。今后,要聚焦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等,用好侨的资源。

三是当好行之实者,强化的意识,营造发展与安全并进新局面。在实干中以应变、以,实现”“良性互动。一是服务走出去,走得更稳健。近年来,我省走出去的企业因不熟悉当地法律导致纠纷增多。为此,成立一带一路国际法律服务联盟,覆盖34个国家和地区,为省内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护航,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和走出去企业的联动,在中做好风险防范。二是服务请进来,留得更安心。针对海外人才请进来后水土不服的问题,联手当地政府、园区、高校,加强包括创业孵化、生活医疗等在内的为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放大服务的辐射效应。昆山引进小核酸的领军人物梁子才,他觉得当地创业环境很好,又引荐了一支近20人的海外创业团队加盟,实现了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催生一个产业,形成一个小核酸基地。今后,要在做好服务的基础上,发挥好省华侨投资权益协调保障委员会作用,协调解决重大涉侨纠纷,增强侨胞公平感、获得感。三是服务谏真言,谏得更有效。联手南京大学,创建华智全球治理研究院,江苏碳达峰、碳中和现状及对策建议等多篇调研报告被国务院办公厅等部门采纳。今后,我们将聚焦发展与安全,以海外独特视角,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建言献策。

周常青委员(无锡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就推动民营经济稳中求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中央对今年经济工作明确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主基调。在理解和把握这一工作要求中,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的关系,是前提、是大局,是目的、是方向;既要反对急于求成、冲动蛮干,也要防止片面求稳、原地踏步;政府政策要稳健有效、稳定预期,市场主体要坚定信心、积极进取,要在的良性互动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无锡的民营经济发达,在GDP中占比近七成,个别板块近九成,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民营经济息息相关。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新冠疫情的巨大影响,不少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承受很大压力。比如,疫情对供应链造成较大冲击,原材料大宗产品大幅上涨,企业物流费用显著上升,不少企业赢了订单、亏了利润;有的企业前期盲目扩张,短贷长用资金错配,积累了较高的债务风险,而且由于连环担保,还导致风险进一步外溢;有的地方对国家出台的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等政策执行偏紧偏硬,再加上招工难、融资贵等问题,使得企业发展困难重重,等等。于是,一些企业守摊思想抬头,对未来发展持谨慎态度,这必然会制约投资、就业、税收等方面的稳定增长,并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对经济社会稳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有内部治理的因素,如缺乏清晰发展战略,盲目扩张,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采取家族式经营模式,管理粗放,成本风险控制不足;面对转型担心入不敷出,犹豫不决,错过发展机遇;社会责任履行不到位,投入不足,安全环保问题频发。另一方面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从营商环境看,政府政策预期不明、执行偏颇;从要素环境看,土地、资金、人才等供给问题依然突出;从市场环境看,市场准入不足、资本垄断造成不公平竞争;从法治环境看,诉讼周期长、维权成本高困扰企业;从社会环境看,尊重支持民营企业家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强化服务,稳定预期、增强信心,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助力民营企业危中寻机、务实奋进,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多作贡献。

一要稳住市场主体。全力强化政策资源保障,严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坚决遏制变相增加企业负担行为,切实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要更大力度帮助解决用地难、用工难、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通过政策支持的阳光雨露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针对出现经营困难的民营企业加强兼并重组,依法依规做好资产处置,积极盘活有效资产。

二要强化企业治理。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切实增强治理能力,在经营过程中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积极运用各类工具有效分散经营风险。做好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的教育培养,实施民营企业家基业长青培育工程,实现民营企业家队伍薪火相传。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提升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加强安全环保投入,积极推动共同富裕。

三要优化营商环境。在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之后,切实解决钱难赚问题,深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乃至生产流程中解决企业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并推动制度创新。扩大市场准入范围,消除民间投资隐形门槛;提升市场执法水平,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检查、标准不一现象;打击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切实保障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

四要加快转型步伐。全力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努力在产品、工艺、模式上大胆创新。通过整行业推进、金融支持、综合补贴等方式,降低智改数转成本,调动企业积极性,助力降本降耗降碳。通过企业上市、定增融资、基金加持等方式,推动实现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努力成为行业内的单打冠军专精特新

夏春胜委员(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就扛稳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提出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压舱石,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粮食安全是我们统筹发展与安全必须坚守的底线。

第一,曾经饿过肚子的人今天还大有人在,中国人人能吃饱饭的历史并不长。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第二,在中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并不容易,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从国内看,近些年,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供应充足、市场稳定,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但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并未消除,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国内刚性消费需求增加, 2021年国内进口粮食1.6亿吨,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大豆、玉米等饲料和工业用粮,产需缺口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同时,资源约束矛盾日趋突出,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着22%的人口。但国土三调结果显示,耕地面积又相当数量减少,吃饭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从世界范围看,近年来,在地区冲突、极端气候、经济衰退、分配不均、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下,全球饥饿人数增加至8亿,而且呈增多趋势。目前世界粮食贸易量80%被以美国为主的跨国粮商所控制,如果把饭碗放在别人手上,不仅靠不住,而且极易受制于人。即便我们能把国际市场上的谷物都买过来,也不够我们吃半年,同时,还会影响到其他缺粮国家的粮食供应,引发发展中国家的不满,这对我们营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也极为不利。

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粮食安全纳入国家安全大局通盘考量。总书记明确指出对像我国这样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一定要警钟长鸣,不能轻言粮食已经过关了”“如果口粮依赖进口,我们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这些深切嘱托,蕴含着总书记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清醒的政治远见。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也是粮食生产大省和消费大省。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粮食安全保障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但由于耕地等自然资源约束趋紧,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土三调显示,近些年江苏耕地有所减少,依靠扩大面积增加产能几无可能,消费量的增长确是刚性的。对此,我们务必清醒认识,坚决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扛稳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坚守底线,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确保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此建议:

第一,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采取长牙齿的措施,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推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建设更多吨粮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的指示要求。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培育打好种业翻身仗,依靠科技提升粮食品质。

第二,完善粮食流通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统筹开展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健全完善粮食交易体系,加快提升粮食市场化服务水平,促进粮食市场供需平衡、健康有序,保护种粮农民收益和粮食生产区积极性。

第三,加强储备应急管理。深化地方储备粮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储备布局,加强储备管理和仓储物流建设,同时健全应急保供体系,完善粮情监测预警体系,防范市场异常波动风险。 

第四,拓展粮食来源市场。支持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特别是深化一带一路国家粮食贸易关系,破解进口来源地单一困局,提高对外粮食合作水平。同时加快推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粮食精深加工转化,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

吴晓丹委员(淮安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就以统战工作的为维护江苏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贡献力量提出建议。

万仞高山、始足于稳。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从国际国内形势看,格局加速形成。世纪疫情持续冲击,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与此同时,支撑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长期向稳向好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要正视压力困难、坚定发展信心,坚决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市党代会部署,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从江苏改革发展稳定看,全局之不能动摇。省委吴政隆书记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强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确保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江苏经济总盘子大,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6%左右的人口、创造了10.1%的经济总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一块压舱石。去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6万亿元、增长8.6%再上一个万亿元台阶。这么大的经济体量,稳住经济大盘对全国来说具有积极意义、重要影响。从淮安跨越赶超看,争先之态势良好。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对淮安嘱托期许,以总书记给淮安新安小学重要回信精神为动力,全面把握省委对苏北提出跨越赶超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2021年淮安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全省第,全年实现4550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全省第,实现297亿元、增长12.4%,各项工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展。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刚刚闭幕的全国统战部长会议明确提出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全年工作重中之重坚持统筹兼顾、稳中求进坚持守住底线、防患未然。作为淮安统战系统,将立足进位争先、主动担当作为。

一是夯实的基础,凝聚的共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贯彻落实到明年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持续做好争取人心、凝聚人心、稳固人心的工作,教育引导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在事关道路、制度、旗帜、方向等根本问题上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积极献计出力。

守牢的底线,坚持的基调。充分发挥大统战工作格局效能,深入开展统一战线领域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工作。着力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不断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积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

强化的能力,积蓄的力量。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围绕落实国家战略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发挥淮安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京津冀长三角主轴路径节点城市优势,借时借势放大淮河华商大会资源集聚效应,完善淮安昆山台资经济协同发展机制,推进淮安台资集聚示范区建设。延伸统战工作手臂,向长三角重点城市对接融合,向商会组织、行业协会有效覆盖,向主导产业、新兴产业聚焦聚力,推动全市对外开放载体功能持续提升。着力推进重大项目攻坚,聚力推动淮安百里画廊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百亿企业培育,推动经济稳健提质。在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的,为维护江苏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贡献统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