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下午,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中共组和特邀二组委员围绕“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隐患”主题进行讨论。副省长陈星莺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姚晓东主持会议。省卫生健康委、省应急管理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同志到会听取委员发言并互动交流。
陈扬、戚寿余、陈红红、巩海滨、朱从明、陈德鹰、张小兵、陈芬、毕于瑞、高建新、常青等委员先后发言。
陈扬委员(扬州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就健全和完善医疗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提出建议。
一、建设高水平的疫情预防控制体系。切实加强市级统筹,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的领导体制、指挥体系和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定期点调、督查督导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地方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强化“五有一网格”防控措施。重点抓好冷链系统、“两站一场”、医院、学校、商场、农贸市场、宾馆、餐饮企业等重点场所和农村地区、城镇社区等重点区域的常态化疫情防控,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前哨防线和基层防线。切实加强以市级疾控中心、县级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干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网络建设,推动各级疾控中心达到国家标准。按照“统筹规划、能级分工、常规下沉”的原则,加快构建统一质控、资源联动、信息共享的实验室检测网络。落实好“四早”要求,强化监测预警,规范化、常态化开展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实现“检测—流调—隔离”的闭环管理。加强城乡社区小诊所的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发挥好他们的“哨所”作用。
二、构建平战结合的疾病救治体系。建立分层分级分流的高效医疗救治网络,推动市级传染病医院创成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县域建设二级传染病专科医院,并配齐负压手术室、ICU、血透室等功能间和医疗设备。加强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院内感染防控科等专科建设,加快发热门诊(发热诊室)规范化改造,严格做好院感防控。制定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方案和方舱医院改造预案,一旦出现疫病流行,可迅速启用,快速集结救治资源。
三、形成科学畅达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市级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统一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一步健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机制,完善市级大数据中心功能,配强卫健、公安、工信、通信等部门大数据专班力量,实现数据共享,使推送的数据信息更精准、更及时,确保境外人员、境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查得到、管得住”。完善局部小规模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升处置能力。强化公共卫生应急力量,提升流调、采样、消杀、检测能力。优化疫情防控联防联控机制,努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应急联动机制,强化部门间、区域间、专业间联防联控,形成规范化、常态化的运行模式和精准、高效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戚寿余委员(淮安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就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隐患提出建议。
一、绷紧防控“责任弦”,强化协同联动。一是进一步完善全省联防联控机制,充分发挥省级牵头抓总、指挥调度作用,推动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迅速落地见效。二是着力强化信息直报、应急值守、快速反应等工作机制,细化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方案预案,组织开展不间断、全覆盖的大巡查大督查,确保全省疫情防控工作体系高效运转。三是切实加大防疫专家、医疗队伍、隔离场所、检测试剂、防疫物资、救治设备等全省统筹调度力度,大规模组织开展核酸检测、仪器操作、病患救治等实战训练,确保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
二、筑牢安全“防火墙”,把好源头闸门。一是坚持把外防输入作为全省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对境外及国内风险等级划分和疫情变化情况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着力提高全省各地疫情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切实加强卫健、公安、通信、外事、海关、民航、交通等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及时掌控境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货物特别是冷链食品进苏情况,做到信息见底,确保防控精准。三是建立健全水陆空“三位一体”防控体系,全面落实进口冷链食品“核酸全检测、外包全消杀、来源全追溯”管控措施,扎实抓好入境人员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进苏人员的闭环管理。
三、织密管控“防护网”,推进关口前移。一是突出农村、社区和城乡结合部,进一步完善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网络,组织开展境外、省外特别是中高风险地区江苏籍人员情况大排查,多渠道做好说服动员工作,做到风险未解除、个人不返乡。二是严格执行“应检尽检、应隔尽隔”要求,进一步加大高风险、高危人群筛查力度,扩大核酸检测范围,重点抓好符合集中隔离、居家观察条件人员的精准分类管控,加强对密切接触人员的快速追踪排查,确保一个不漏。三是推动落实“两站一场”、医院门诊、商场超市、餐饮酒店、旅游景点、教学机构、影院网吧、公共浴室、养老服务机构等人员密集、空间密闭场所标准化防控措施,严格控制各类集会、庙会等大型社会活动,坚决防止聚集性疫情发生。
四、打好宣教“组合拳”,造浓防控氛围。一是大力开展全省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全方位、高频率做好疫情发展形势、常态化防控要求、防控知识以及防控责任义务宣传工作,切实加大春节期间管控力度,特别是防控意识比较薄弱的广大农村地区要重点强化,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理性看待、科学应对疫情。二是统筹安排全省范围内新冠肺炎疫苗定点接种单位,按照摸底排查、组织培训、规范接种和及时处置不良反应等要求,有序组织实施新冠肺炎疫苗接种,重点落实好高风险、高危人群疫苗接种工作。三是在严格执行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要求的基础上,扎实抓好“六稳”“六保”工作,支持引导各类经济主体疫情防控和经济活动一同推进,努力化解因疫情防控带来的群众生活和社会治理问题。
陈红红委员(盐城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提出突出“四个坚持”,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建议。
一、坚持人防物防同步,做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工作。在人防方面,细化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和工作流程,通过大数据协查、社区网络主动搜索等手段,精准掌控中高风险地区来(返)苏人员信息。要对入境人员实施“14+
二、坚持守牢农村底线,健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近期疫情与此前相比,大多集中在农村以及城乡结合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薄弱。要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科学谋划、整体推进”的原则,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议从体制机制上加快构建医防融合的基层公共卫生防治体系,不断增强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尽快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提高门诊、急诊、住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健康促进及医防融合等方面能力。积极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完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装置,提高快速检测和诊治水平。建立疾控和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协调联动机制,在重大疫情预警监测、应急响应上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从而织牢基层公共卫生防护网。
三、坚持加强制度设计,建立疫情防控长效机制。健全制度机制,将疫情防控期间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予以固化,建立健全一体化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整合信息系统,为党委政府在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决策方面提供参考。建立经费投入增长机制,进一步落实政府责任,加大保障力度。推行大型诊疗设备共享机制,组建公共卫生机构和传染病专科医院与综合性临床医疗机构间的紧密型专科联盟。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支持苏北地区医学本科院校建设,完善医学继续教育制度,对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工作者开展“补缺”式继续教育。重点加强临床医疗工作者公共卫生知识全员培训,在市级层面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队伍,定期开展传染病紧急医疗救治集中培训和现场演练,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四、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疫情防控不能松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不能放松。江苏是外向型经济大省,建议在做好各种风险防范的同时,精准制定针对性强的措施,开辟更多绿色通道,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江苏贡献。江苏高校众多、人才密集,建议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出国留学人员和外籍高科技人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提供科技支撑。
巩海滨委员(镇江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就有效防范化解债券市场风险,助推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百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江苏的债券规模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债券市场为全国全省的经济发展发挥着强大的“输血功能”。近年来,债券市场风险频发,对金融市场造成了很大冲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金融风险点,我们一定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去年,全省全面推行金融领域风险防控四项机制,不断完善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体系,在防范化解我省债券市场风险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积极防范有效化解债券市场风险,建议:
一、切实压实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在利用金融“输血”的同时,必须考虑经济发展的“造血能力”。督促发债主体依法合规诚信经营,市场化运作,坚持可持续、协调发展,始终把发展实力和营利能力作为发债融资的基础条件。
二、总量管控,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科学合理举债,做到“管控好总量,维护好存量,安排好增量”。确保全省债券规模与经济总量保持在科学适度的比例,不溢出风险边界。目前,必须确保存量债券资金接续安全可靠,信用风险整体可控。确保增量债券规范、有序发行,处理好规模、成本、结构三者关系。
三、优化债券市场整体信用环境。要加强债券项目储备管理,筛选储备符合国家投资导向、产业发展方向、企业发展实际的高质量债券发行项目,有效规范利用债券市场。推动发债主体不断提升经营能力、流动风险管控能力,从而提升信用评级、增强市场信心和认可度。通过设立省级和市级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方式,缓释发债信用困难。保护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畅通债券违约司法救济渠道。
朱从明委员(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党组成员)提出未雨绸缪,精准施策,全力防范化解就业风险的建议。
一、抢抓关键节点,全力稳岗留工。针对江苏制造业发达、外来务工人员多的特点,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活动,尽量减少春节期间的人员流动,有效保障节后企业用工。积极倡导员工“就地过年”,及时发布公开信、倡议书,免费开放公园景点、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引导外来务工人员留城过年或者错峰返乡。鼓励企业“暖心留工”,以岗留工、以薪留工、以情留工。落实政策“援企稳岗”,建立重点企业专人挂钩联系制度,对春节期间正常生产企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组织员工以工代训或参加技能提升培训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二、突出重点群体,兜牢就业底线。全方位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岗位,挖掘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岗位,调动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积极性。大力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制定节后农民工“点对点”返岗复工预案,继续扶持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建立就业服务常住地登记制度,支持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全力帮扶城乡困难人员就业,健全失业登记、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和生活保障联动机制,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并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
三、创新配置方式,促进供需对接。针对疫情对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加快体制、机制和服务创新,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供需“无缝”对接。推动供给转向需求,逐步把政策扶持重点从供给侧的劳动者转到需求侧的企业,通过降本减负、援企稳岗,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吸纳更多劳动者就业。推动公办转向民办,积极培育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在13个设区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做大做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更好满足企业个性化、多元化的用工需求。推动线下转向线上,推广应用网上经办服务系统,做到“网上办、掌上办、一网通办”,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人力资源服务。
四、强化应急处突,防范化解风险。针对部分地区和行业失业风险上升的趋势,建立健全就业应急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四早”方针,力争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各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成立就业应急工作专班。更多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监测预警,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根据疫情防控和就业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调整各项政策,必要时再次启动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租金减免、就业补贴等阶段性政策,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确保受疫情影响而失业的人员基本生活。
陈德鹰委员就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江苏经济社会安全发展屏障提出建议。
过去一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眼成绩单,令人无比振奋和自豪,这标志着我省经济实力、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也标志着我省统筹发展和安全取得重大成果。这是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上下砥砺奋进、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凝聚着广大政协委员的辛勤付出和智慧力量。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内外环境总体趋于复杂。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江苏经济社会安全发展屏障。一是抓好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教育。要把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专题学习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国安委全体会议学习内容和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打牢维护国家安全“思想根基”。二是抓好国家安全责任制落地落实。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绝对领导,深化落实国家安全工作责任制,构建起党委统筹揽总、部门各司其职、条块紧密结合、纵横联动推进的国家安全工作格局。三是抓好国家安全风险预警化解。以维护政治安全为根本,着力防范各类风险挑战内外联动、累积叠加,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造安全稳定环境。四是抓好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发挥江苏教育大省优势,率先开展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加强国家安全领域专业人才和智库建设,并将成果服务于江苏经济社会安全发展。
张小兵委员(泰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提出落实“三大举措”,切实抓好疫情防控和风险隐患防范化解的建议。
一、注重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统筹”。各有关方面切实提高统筹驾驭能力,科学部署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序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持续释放经济社会系统的内部稳定因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后盾,尤其要关注医药类民企发展。泰州市委全会提出了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打造全国领先的地标产业的目标要求。建议各有关方面更加关注、支持包括医药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坚持两统筹、两兼顾,出台更为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对企业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的指导和帮助,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让医药企业在疫情防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注重抓好疫情防控和基层治理“两协同”。做好重点领域疫情防控,紧盯重要时段、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突出“人”“物”同防,全面落实源头防控各项措施。进一步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形成闭环管理;科学有序推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严格细化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措施,科学制定春节返乡人员疫情防控隔离政策,堵住一切疫情防控中的漏洞,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紧密结合疫情防控,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切实发挥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加强基层治理多元共治,建立健全社区干部、社区网格员、社区民警、志愿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五包一”网格化疫情防控和社会服务工作机制,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推动疫情防控和社会服务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三、注重抓好疫情防控与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两促进”。各种风险隐患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要做到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有效防范各类风险隐患内外联动、累计叠加。尤其要抓好“牛鼻子”,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在纷繁复杂的风险隐患中抓住主要矛盾,重点防控那些可能影响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进程的全局性风险隐患。安全生产风险就是其中重点。建议继续深化“排风险、建清单、除隐患、保稳定”专项行动,高标准落实“三年大灶”目标任务,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紧盯危化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和重大风险隐患,组织开展节前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全面落实安全防范各项措施,坚决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坚决遏制有较大影响的事故,防范一般性事故。
陈芬委员(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就毫不松懈做好文化和旅游领域疫情防控工作提出建议。
由于文化活动和旅游活动具有聚集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因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对文化和旅游行业冲击和影响是首当其冲的,也是巨大的。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文旅部决策部署要求,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有序有力推进复工复产复业,确保了全省文化和旅游安全平稳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旺盛,旅游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我省旅游市场80%以上的游客都是以自驾游、自由行方式出游。什么时候出游?去哪里?怎么去?这些都成为不确定因素,也增加了行业管控的难度。从工作实际来说,我们尽可能管好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出游前,通过各类平台开展宣传引导和教育工作,做好告知提醒;另一方面是严格落实各类文化场所和旅游景区的防控、管控工作,确保有据可查,追可溯源。
出境游、跨省游受限制之后,城市周边游尤其是乡村游成为热点。乡村游的特点是随意性、分散性、开放性。目前我省共有国家级和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75家,是可以保证管理和服务质量的,但更多的是散落在村庄里各种小型的以家庭为依托的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点,如何做好疫情期间防控工作?如何保障产品供给和服务质量?如何划分监管责任?属地管理的责任愈发重大。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需要文化和旅游、农业农村、交通、商务、卫健等多个部门主动靠前、协同管理,才能减少防控工作漏洞。省文旅厅将一如既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防止疫情通过文旅活动传播扩散。作为主管部门,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文化和旅游企业的纾困工作,帮助企业渡难关。建议各级政府出台纾困和惠企政策,帮助和支持旅游企业成长发展,发挥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吸纳就业、拉动消费、助力经济发展的作用。
毕于瑞委员(徐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就统筹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和农产品保供工作提出建议。
加强我省农村疫情防控,眼下重点要抓好两件事:
一手抓好源头防控。一是建立县、镇、村三级网络,镇村两级责任的指挥体系,确保政令畅通、责任到位。二是继续落实“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成功做法。以村为单位,对外来人员和物资,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排查、第一时间实行闭环管理,坚决守住外防输入的关口。三是有序做好内防扩散工作。对于低风险地区,在保证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前提下,引导群众少聚集、少外出,做好个人防护。进一步加强县、镇、村监测能力和预警机制建设,坚决守住内不扩散的底线。
一手抓好农产品保供。一是毫不动摇抓好粮食和生猪生产。要有序组织好春耕生产,确保粮食生产不减少。继续巩固生猪恢复生产的势头,坚定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稳定全国猪肉供应多出力。二是提前动态储备饲料。去年同期,由于饲料生产企业停产、交通不畅等原因,许多养殖企业饲料断供,尤其是种苗企业损失更为严重。今年,要未雨绸缪,各级农资部门可联手大中型养殖企业,提前做好饲料储备工作。三是筹划好鲜活农产品供应。各地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要提前摸清本地产能和需求,产能要落实到田,需求要落实到店,协调好产销对接,做好防寒、运输方案,确保农民卖得出菜、市民吃得上菜,让城乡居民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高建新委员(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副厅长)就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防范社会风险隐患工作提出建议。
一、注重源头防控,筑牢防范社会风险隐患基础。一是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做好分析研判。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高传染性特征,建立跨部门、跨地域的疫情防控信息共享机制。明确防控原则和防控底线,明晰防控规则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形成快速响应、措施得当的处理机制。发挥疫情防控专家组作用,及时评估疫情影响,科学提出不同阶段不同情形下的应急处置措施。推动形成疫情防控联动协作机制。二是健全制度规范,为全社会提供稳定的预期。加强法规制度供给,推动出台传染病防治条例、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法规规章,为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基本法规依据。严格落实《江苏省预付卡管理办法》等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复工复产、纾困解难的各项措施,防止经济金融风险向社会领域传导。强化疫情防控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做好涉及的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等风险评估,推进依法科学审慎决策。三是完善疫情发布机制,及时准确披露信息。依法做好疫情报告和发布工作,严格按照法定内容、程序、方式、时限及时准确报告疫情信息。
二、深入排查隐患,确保重点行业领域社会矛盾可知可控。一是抓好以企业经营为重点的经济领域风险排查。要加大对疫情冲击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防范,特别是严防安全生产、合同履约、债务纠纷、劳动争议等各种风险。二是抓好社会面管控。在抓好疫情防控措施宣传引导的同时,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统一执法司法标准,加大对拒不执行防疫隔离、监测等管控措施的依法快速处置。对于因疫情滞留务工人员,要跟进完善相关保障措施。三是抓好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困难群体权益保护。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容易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要超前摸底、提前应对,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升级。特别是春节临近,对因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经营、就业,导致收入下降、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城乡居民,要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救助范围。
三、强化纠纷调处,及时稳妥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一是发挥各类矛盾调处平台作用。目前市县乡三级已全面建成非诉讼服务平台,集成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仲裁、公证等资源,要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完善“分级诊疗”机制,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针对疫情防控产生的合同执行、医疗纠纷、行政争议以及延期审理、终止诉讼等情形,要及时发布指导意见。推动公检法等部门建立健全快侦、快诉、快审机制,依法处置涉疫案件。二是加大涉疫法律服务供给。进一步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进网格、进园区、进项目、进乡村、进家庭,加强对困难群体法律帮扶和中小微企业的“法律体检”。强化卫生疫情法律知识宣传,引导群众增强公共利益、公共秩序意识。三是完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贯彻执行《江苏省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用好“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既要把服务和管理重心下沉到基层、下沉到网格,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也要防止对基层网格额外下任务添负担,推动更多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形成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的人民防线。
常青委员(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就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切实履行国企责任发言。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省铁路集团坚持“防疫毫不松懈,复工倍加奋斗”,疫情防控冲锋在前、勇挑重担,“轨道上的江苏”实现重大突破,在大战中践行了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当前,要巩固好前一段疫情防控的成果,必须提前筹谋、应势而动。
一、疫情防控与安全管理“融合抓”。要把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加强统筹协调、衔接联动,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细以安全生产为导向的疫情防控措施,抓好重点人员、重点部位的排查防控,消除防控漏洞和隐患,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安全生产管理,扎实筑牢疫情防控期间安全生产“防火墙”,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切实做到防疫情、保安全、促生产。
二、科技手段与精准防控“同步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要进一步运用好科技手段,向数据要“画像”,准确找出防疫风险、产业需求,向计算要“方案”,更快找到最佳路径、最优办法,实施精准防控,加强春运春节防控,落实“人物同防”措施,严格重点人员隔离管控,细致精准抓好铁路建设、铁路运输的防控工作和企业内部防护,配合做好流调溯源等工作。同时,强化自主创新,积极创新商业模式,推动数字化转型。
三、应急管理与治理体系“双提升”。要以此次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建设为切入点,把常态化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加强领导指挥体系建设,强化应急值守和应急处置,保持疫情应急体系高效运作,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机制,完善企业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物资保障,完善应急管理协调网络,进一步健全常态化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实现应急工作实效化、管理精细化、联动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