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国际创新合作园区布局早,定位标准高,创新思维活跃。但对标“十四五”期间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集聚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目标,国际创新合作园区在集聚世界一流创新要素、构建国际化的创新生态系统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苏南苏北地区国际化程度差距较大。一方面我省国际化创新园区普遍集中在苏南地区,苏北地区在全省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国际创新园区不多;另一方面随着苏南地区土地、人口等传统要素成本和环保要求的持续升高,外资工业园区面临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的考验。
二是对国际化创新园区的理解有待进一步深化。一方面少数市县仍在沿用传统的招商思维来经营科技创新园区,以投资强度和税收水平论“英雄”,但境外来华投资的创新创业企业,普遍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发展也需要时间,达不到地方政府的要求。另一方面园区举办各类国际峰会、创业大赛,因缺少快速有效的决策机制,对国际创新创业企业的支持决策较为迟缓,项目转化率不高。
三是符合国际规则的创新生态仍需提升。一是缺乏复合型的国际创新园高端管理人才,现有运营团队缺少产业技术、资本运作、知识产权运营方面的技能,而这正是构建国际化创新生态系统的最重要要素。二是与国际先进园区的交流较少,对融入全球创新生态体系的渠道重视度较低。三是只注重单向的国际科技合作,只进不出,不利于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创新生态。
为此建议: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方案,进一步构建国际化创新生态系统。完善地区间伙伴园区政策,在苏中、苏北地区布局1~2个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国际创新产业园,对向产业园转移的国际性制造类、检测类、试验类项目给予一定支持,在全省范围内打造研发、试验、制造、测试的梯次创新体系。在现有的国际创新合作园区内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政策向创新创业型企业孵化期前移,进一步简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永久居留权认定、创业期间居留签证、外籍人士境内工商注册等手续的办理流程,营造更加开放友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二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国际创新合作园区的考核方式,以打造开放透明和公平公正的国际化园区为目标,优化园区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考评指标,将对短期资本投入和税收产出的指标考核,转变为考核对外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对整个创新生态系统的服务。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在园区内直接设立专业化的国际型科技孵化器和加速器。加大对风险投资机构和风投基金的招引力度,鼓励园区与海外优秀创投机构合作设立合作基金,市场化运作(园区可设立一票否决制)提升对国际创新创业项目的决策能力。
三是吸纳优秀管理经验,进一步探索符合国际规则的管理模式。加强对海外来华创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海外来华的科技企业,在知识产权申报、保护和维权等环节设立绿色通道,提供更便捷、快速的服务。鼓励海内外市场主体参与到我省国际创新合作园区的建设,探索聘请具有国际化园区管理经验的高端人才(包括外籍人才)直接出任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或作为顾问指导园区建设。鼓励园区与国际同行开展交流合作,加入国际科创行业协会。加强对外交流,在宣传自身环境的同时,注重向海外展示我省企业,支持企业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