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二届四次会议 / 大会发言
发布日期:2021-01-27 13:41 来源: 本站原创


张亦军委员代表省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发言

江苏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国土空间开发集聚要素资源能力强,但苏南、苏北发展分化态势客观存在,区域一体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为此建议:

一、在国家战略中提升江苏地位。一是争取沿海发展战略纳入国家级规划。加快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推进连云港连云港区和徐圩港区、盐城港大丰港区和滨海港区、南通港通州湾港区等重点港区发展。在产业、基础设施、城镇定位、生态修复等方面争取国家布局倾斜和空间支持。二是争取在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格局中提升江苏发展地位。提升南京首位度,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争取支持宁仪、通沪、崇海、张靖等跨江通道建设和预控,以宁镇扬、锡常泰、(沪)苏通紧密融合发展,促进长江南北一体化发展。三是争取更多与江苏人口、资源相匹配的要素倾斜。适度增加江苏建设用地规模,保障重大战略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镇人口增长、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口转移、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等合理需求。以“三调”实有耕地数据为基础,合理确定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做到应保尽保。

二、推进形成省内全域一体空间格局。着力形成以都市圈和城市群为主体,美丽宜居城市、美丽特色城镇、美丽田园乡村合理布局的省域空间形态,构建“两片两心三圈四带”的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格局。“两片”指江苏南部高密度集聚发展,北部绿色生态发展。“两心”指太湖及以西的丘陵地区为江苏南部生态绿心,江北“七湖”水网地区为江苏北部生态绿心。“三圈”指南京、徐州、苏锡常三大都市圈。“四带”指沿江、沿海、沿大运河、沿东陇海地区四大发展功能走廊,以“井”字形走廊带动江苏全域一体化发展。

三、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一是加强政府统筹。统筹安排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增强我省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承载能力。二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有序开展省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流转工作,有效缓解苏南地区重大项目用地计划与建设用地规划空间不足难题,也为苏北地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苏北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等提供资金支持。三是改革自然资源价格机制。探索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路径,逐步将生态修复和补偿成本纳入自然资源资产市场配置价格形成机制中。健全各类土地等级评价评估体系,组织制定公共服务项目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农用地基准地价。四是建立健全江苏特色“人地挂钩”机制。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相挂钩,构建合理的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五是鼓励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

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一是健全转移支付和正向激励机制。建立财政支持生态保护建设和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配套,支持构建具有当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绿色产业体系。二是采用综合性生态补偿方式。以南北共建园区为契机,把产业转移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补偿手段。探索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补偿制度,以及跨地区污染赔偿和生态收益双向补偿机制。三是实施差异化绩效考核约束。差异化设置地方发展绩效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调动和保护好各市县差异化发展的积极性,保障差别发展政策落到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