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二届二次会议 / 联组会议
发布日期:2019-01-16 12:31 来源: 本站原创

  1月15日上午,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中共组,民革组,致公组,无党派组,侨联、台联、对外友好组的委员,围绕“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主题进行讨论。副省长郭元强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省委主委麻建国出席会议,省政协副主席王荣平主持会议。

  董运弟、高健、蒋鹏举、张梧华、孙晓青、李萌、薛涛、夏兴华、汤建鸣、王华、汪旭东、康慧、张卫东、闵学勤、雒永信、 周建农、杨勇、麻建国等18位委员先后发言。

  董运弟委员(江苏董运弟律师事务所主任,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就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标杆示范项目建设提出建议。

  近年来,连云港在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标杆示范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需构建完善。通道建设覆盖中亚5国及国内7省,加上其他延伸国家和地区,覆盖面广,层次较高,诸多事项涉及国家间、省际间合作,需要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加强协调沟通和统筹推进。二是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建设需要加强。港航能力有待提升,港口30万吨级航道二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仍需推进,需要加快构建集装箱远洋干线,布局自贸区等开放平台,形成干支航线网络,发挥“一带一路”交汇点商贸集聚功能。建议:

  一、大力支持连云港区域性国际枢纽港建设。省自然资源厅帮助争取徐圩港区3区、4区吹填海项目用海审批问题,保障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加快建设。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对徐圩港区疏港铁路、公共管廊、支航道建设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资金补助。省级层面设立集装箱航线补助专项资金,支持连云港集装箱优先发展,对远洋干线、近洋和内支航线、海联运航线加大补贴力度,提升港口航运能力。

  二、有效提升连云港中欧班列竞争力。省财政厅、交通运输厅等部门根据中欧班列实际运行和延伸拓展情况给予扶持性补贴,重视东向货源支持政策,更好发挥出海口作用。在组建全省班列运营公司及加强统一运行时,突出连云港枢纽地位,依托中哈(连云港)物流基地等,建设全省统一的国际班列物流信息化平台,巩固提升连云港至霍尔果斯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标杆示范地位。

  三、加快完善连云港“一带一路”交汇点核心区功能。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等牵头协调,支持连云港以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提高产能合作能力;支持加快上合国际物流园建设,尽快批复省级开发区,支持设立铁路口岸,帮助争取设立连云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完善商贸、国际中转和交易等功能,形成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业态支撑。

  四、在连云港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律师学院(论坛)与国际律师培训中心。

  高  健委员(致公党连云港市委主委,市教育局副局长)就“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背景下做好留学生教育工作提出建议。

  “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教育的双向开放,特别是留学生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气象:一是留学生规模增长和培养层次的显著提升,2018年,全省93所高校共招收4.59万名外国留学生,学历生占比达到了60%;二是出现了新的区域增长点,如“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连云港,致公党江苏省委在做好“引凤工程”的同时还为来华留学生提供中国文化和对接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服务;三是政府资助力度增大,连云港市于2015年在全国设区市中率先设立“丝路”奖学金;四是对接走出去企业本土人才需求,开展校企合作。但是,当前留学生培养工作仍面临几个问题。一是规模扩张带来了管理难度的增大,部分高校缺乏专业的留学生服务和管理队伍;二是融入中国文化和对接走出去企业的程度不够;三是“海外留学生”话题陷入了舆论的漩涡;四是来华留学生不同文化背景等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突出。为此,建议:

  一、构建多方协同育人的良好机制

  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各方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鼓励行业、企业、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来华留学生的招生、指导、管理、服务、研究和课余活动组织等工作,鼓励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走进学校。建立同一城市高校课程选修共享平台,为留学生进行跨校学习和交流提供有利条件。

  二、平衡好“趋同管理”与“中国关怀”

  一方面,在学业管理上要一视同仁。教育部门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认证工作。各高校建立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与良性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在生活管理和教育方式上体现“中国关怀”。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减轻留学生来华学习的经济负担,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关注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将中国学生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机制拓展到留学生。

  三、推动来华留学生培养服务“走出去”企业

  实施产教融合“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专项,把留学生招录与特定国家的支柱产业相关联,与“走出去”企业的用人需求相对接,为这些国家和企业定向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探索留学生的订单式培养,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师资驻企业研修、“一带一路”国家访学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蒋鹏举委员(致公党常州市委主委,市科技局副局长)就把握“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机遇,提升城市群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我省交汇叠加,建议把握好这一重要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统揽全省对外开放的决策部署,花大力气推动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构建新的区域开放格局,提升城市群创新能力,通过优化城市群的发展动能,重塑江苏经济地理版图,推动区域融合同步发展。

  一、发挥“乘数效应”,协同提升战略支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

  “一带一路”建设首先是科技创新的建设,而且必须是协同推进、集成跨越式的科技创新。要打造战略支点城市协同创新环境,让创新成为发展的最大公约数,通过要素集聚和优势互补等协同效应有效提升城市群的创新绩效,进而推动区域共同发展。此外,沿线城市在经济创新发展过程中,还要通过多方的交流互动达成经济创新发展思想的一致;通过城市间协同创新提高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发挥“乘数效应”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利用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外来创新能量,加强城市内和城市间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和深度融合,形成以核心城市为首的“雁行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沿线城市产业升级是通过知识、技术、组织制度和商业模式等要素的创新,驱动产业链的整体优化和升级。一方面,打破传统生产要素对产业结构的低端路径依赖,促使传统优势产业从低水平、粗放型向高水平、集约型的转变;另一方面,实现先发核心城市“腾笼换鸟”式的再发展,提升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逐步形成以核心城市为雁首“雁行模式”,进而提升城市群的产业链发展水……同时,沿线城市还应基于自身产业发展条件,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数字经济的机遇,加快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传统服务业与互联网新经济的融合,加速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形成“互联网+”的产业新业态。

  三、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空间开放融合,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强化“一带一路”沿线创新型城市的空间关联,注重消除地理隔阂,通过打造创新要素快速流动的物理环境,改善资源配置的空间和模式。其次,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便利性,促进创新要素的流动。完善城市间基础设施网络的互联互通,建立基础设施无缝化衔接、运输装备标准化升级、信息资源交互化共享、市场主体多元化培养、联运模式多样化创新的多式联运体系,提升“一带一路”通道的运输能力,引导创新经济空间拓展,并不断强化组团式发展格局,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张梧华委员(省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安生教育集团董事长,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执行副主席)就深化对外人文合作与发展,为营造一流营商国际环境打好基础提出建议。

  发展对外经济在当前环境下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有外部人文环境做保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开展人文合作与交流在先、提前布局。基础打好了,随后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将会变得通畅和顺利。建议:

  一、科学决策,先谋后动。深入研究和分析各国国情、风土人情等,确认我方在当地国家的短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推进最适合的人文项目落地。国情不同、项目不同,切不可一刀切。不然浪费金钱不算,更会错失宝贵机遇。因此,必须用有限的资金来推动和落实最有效的、最能出彩、出成果的人文项目。

  二、放软身段。在科学分析各国的国情、舆情、人文特征、政教体制和环境基础上,在开展对外人文交流和合作时,及时调整策略,充分发挥政府或非政府机构的独特作用。

  三、充分运用和发挥中华文化千年的文化积淀与智慧,与当地一批本土主流人士及其机构开展人文合作。

  四、入乡随俗,以跨部门联席会议协调工作。对外工作、对外人文合作与交流,由于其复杂性和综合性,均是跨部门合作,因此各部门应该撇弃部门利益或部门之间荣誉之争,充分联合、配合和支持,协同开展对外人文推广与合作。不求部门一时政绩,只求国家长远利益。

  五、增强定力。对外人文合作和发展与对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细雨润物于无声处的工作,政府各相关部门要有长期工作、长久规划和长远布局的准备,一定要有定力。

  六、明确各部门对内对外工作的边界。

  孙晓青委员(台盟中央委员、南京市委副主委,江苏宏坤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就充分发挥东部机场的引领作用,搭建空中丝绸之路,挖掘临空经济潜力提出建议。

  江苏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上,具有区位优势、开放优势、产业优势和走出去的园区优势。然而在国际运输实力和园区国际化联动层面仍存在不足,无法应对全球贸易向少量、多样、高频、碎片化的交易,去渠道化发展的挑战,无法满足贸易便利化、信息化、快速辐射全球的物流网格化布局的巨大需求。建议:

  一、构建面向全球的自有贸易区网络结构。一是以东部机场集团为载体统筹协调全省机场资源,整体规划以禄口机场为核心,打造临空产业服务园区,通过搭建空中丝绸之路,实现多国多园联动,挖掘临空经济潜力。二是打造全球化多边贸易交易平台。以临空产业服务园区为依托,充分发挥江苏的产业优势,搭建多边采购交易平台、跨境贸易结算平台,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结算方式。三是重点发展临空产业。打造保税展销中心、进口商品集散中心、进口商品展销中心、进口生鲜分拨中心、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保税仓储、高端制造业全球分拨中心、高端科技展览馆、国际快件基地等;通过整体供应链体系的设计,推动产业发展。四是通过产业集聚,带动酒店、商业、居住、餐饮、休闲等配套设施的完善,从而对周边省市形成辐射和拉动优势。

  二、搭建空中丝绸之路,专项支持东部机场国际货运能力的搭建,以南京禄口机场为先行,形成国际货运航线的集聚地,有效提升全球分拨能力,降本增效。一是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在贸易全球化的趋势下,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基地航空公司,建议尽快统筹考虑。积极争取更多的国际国内航线、航班,客货并重,增强全省航空服务的多样性、便利性。二是通过有效的补贴政策,吸引全球多条航权的全货机包机落地禄口机场,打造包机集散中转基地,通过定期包机专线,打通全球的物流分拨能力,有效带动出口和进口在江苏的集聚。三是联合中国邮政、联邦快递、UPS 等快件公司,充分发挥航线密集的优势,在禄口机场形成快件分拨中心,从而带动跨境电商交易的提升。四是改善国际客货运的经营保障环境,打造完善高效的国际航空客货运平台,吸引更多的客货运代理和客货运航空公司到南京来。

  三、深入研究对外监管政策,结合园区的创新模式、跨境模式、多国多园联动模式,联合海关、电子口岸、平台服务公司探索新的通关服务流程,有效支持产业的落地和发展。

  李  萌委员(省政协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民革连云港市委主委)就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做大做强国际物流业提出建议。

  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东部起点城市,在国际物流业发展中面临着外部经济环境疲软、竞争激烈,内部环境局限多、推进缓慢的双重压力。为对接“一带一路”、做大做强连云港国际物流业,建议:

  一、高端定位,用足政策

  以现有的中哈物流园和上合物流园为发展基础,开拓中东欧物流园和中亚西亚物流园等不同地域合作园区。积极推进连云港市与国家部委、省相关厅局的对接,将政策横向用到边、纵向用到底,使规划落地生根。

  二、鼓励创新,勇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连云港打造“一带一路”的标杆和示范,而陆海联运通道建设需要在省级层面的支持下创新中突破、在突破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国际供应链体系建设将带动跨区域整合资源,占据产业链的龙头。在供应链体系建设中,我们要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为创新者担当。

  三、理顺关系,形成合力

  争取土地所有方、事务管理方等利益相关方的理解与支持,事先做好相关方的利益分配和受益年限等事项的协商,形成合力。设立专门的国际物流园区管理委员会,全权统筹开发建设,赋予对划归的土地做出出售、出租或无偿使用等权利的决定权。尽快建立健全国际物流园区开发建设、项目引进、人员编制等管理与运行机制。

  四、赋予职能,整合资源

  设立国际物流园区管理委员会,赋予其相应职能,做到责权统一。不局限于已经规划好的区域,实现以一个国际物流园区为主体,多点补充为延伸的格局。打造稳定的人员编制与人员发展的通路,发挥出能动性和创造性。

  五、加强外宣,扩大影响

  充分发挥媒体作用,采取走出去讲和请进来看等方式,提升连云港国际物流业园区的知名度,加快建设及项目引进步伐,促进园区早日形成规模,产生更大联动效益。

  薛  涛委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就借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动我省农业“走出去”提出建议。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小麦和优质大米种植区。抓住机遇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开展农业国际合作实现双向流动,有利于保证我省主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确保食物安全,也有利于我省有优势的农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农业“走出去”战略规划

  充分利用全球性、跨区域和次区域组织,建立省级农业国际合作机制,搭建机制灵活的对外合作载体,拓宽农业交流合作领域。借助江苏与沿线国家缔结的友城关系,在友好合作协议框架内,携手开展农业交流国际合作项目。尽快建立对外合作平台的稳定支持与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对全省农业国际合作项目统筹协调,提高项目的实施效率。集中分散的农业对外合作资源,强化省内开放型农业企业间的合作。

  二、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农业“走出去”水平

  突出农业科技合作先导地位,加强与沿线国家间农业科技交流。推进科技与农业产业“大对接”,以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互联网+农机”等为依托,提高农业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农业科研院所抱团出海,打造高水平的海内外农业科技实验室,组织开展境外联合攻关、试验示范、集成推广。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与“走出去”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项目合作,助力推动农业企业“走出去”。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破解农业“走出去”融资难

  建立境外农业风险补偿资金,鼓励农业“走出去”企业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政治相对稳定国度的农业投资力度。加大政策性信贷资金投入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为农业企业“走出去”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和完善境外农业投资保险制度,鼓励保险公司开办境外农业保险业务,帮助企业规避“走出去”风险。

  四、打造境内外农业合作示范区,优化农业“走出去”通道

  积极推动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境内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共建一批农业合作示范区。引导企业参与农业合作园区建设和运营,重点要建立海外农产品生产、收购、仓储、加工和运输体系,能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质小麦、大米、牛奶和木材等及时运回我省、我国,让“一带一路”班列都能满载而归。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农产品贸易通道,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贸易规模。发展“一带一路”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培育打造一批“苏”字号优质农产品品牌。

  夏兴华委员(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就发挥留学人员优势,助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提出建议。

  留学人员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中优势得天独厚:一是视野开阔,人脉广泛,了解国际规则,熟悉“一带一路”国家的国情,是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中宝贵的群体性人力资源。二是国际合作中最重要的是拥有一批桥梁性人才,即可以为合作双方提供无缝对接,既可以助力中国优势供给在当地转化落地,也可以把当地的有效需求精准对接到中国来。他们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难得又最具规模的“双跨”人才群体。三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伟大构想,集中体现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上。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国际化合作工程,“民心相通”是基础,也是最为基本和需要持久的。留学人员在“民心相通”工作中具有天然的优势,他们了解和熟悉留学国的文化、风俗等,特别是熟悉这些国家的话语系统,这是最为重要的两国及人民之间交流的条件,应该为各方面重视。

  江苏是科教人文大省,留学人员众多,是江苏国际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和沟通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落实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中,建议重点发挥其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在治理机制和平台建设中的作用。经过五年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到打造国际平台、推进国际治理体系实施的新阶段。具有专业背景和国际沟通能力乃至国际治理背景的留学人才积极参与其中,能充分发挥桥梁的作用,完善和提升江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在“一带一路”倡议落实过程中的作用。大批留学人员活跃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各个领域,他们拥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背景,有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时,金融、法律、财务、咨询等高端服务业也聚集了很多留学人员,他们也将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要充分发挥留学人员人才库、智囊团、生力军的作用,助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

  汤建鸣委员(省政协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就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提出建议。

  我省海洋资源比较丰富,海洋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江海联动、陆海统筹的特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但是,与广东、山东等沿海省份相比,我省海洋经济还有明显差距。建议省政府进一步重视沿海开发,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一、加快沿海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利用沿海港口运输、滩涂资源和海域空间有利条件,布局一些重大项目,提升海洋产业规模和水平。依托省港口集团,进一步优化整合沿海沿江港口资源,以连云港港30万吨航道建设为重点,打造航母级旗舰型港口,扩大辐射能力,提升枢纽港地位。重视培育发展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完整产业链,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加快发展远洋渔业,利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丰富的渔业资源,鼓励重点企业走出去,利用我们的技术资金优势,开发“一带一路”海洋渔业,实现双赢。

  二、加快建立海洋经济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海洋经济涉及行业多、范围广,加强海洋经济统筹协调尤其重要。建议借鉴山东等省的做法,成立省级海洋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自然资源厅,负责协调全省涉海政策制定、重要规划编制、重点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资源利用等重大决策,督促落实有关政策措施,统筹海洋经济发展。

  三、加快出台推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我省实施“1+3”功能区战略布局以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但是到目前沿海经济带的政策意见尚未出台。建议省里加快组织研究,借鉴国内外好的做法,尽快制定出台,提高含金量,使沿海经济带建设获得充分的政策保障。同时,加快审议出台《江苏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

  四、加强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海洋经济的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去年国家八部委下发的《关于改进和加强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推动海洋产业与金融的对接。建议省政府适时建立海洋产业投资基金,组建国有海洋投资公司,重点扶持海洋龙头企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海洋科技创新,以金融强有力的支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  华委员(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侨办主任)就发挥侨务优势,在助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中谱写海外统战工作新篇章提出建议。

  华侨华人人力、财力、智力优势突出,人脉资源广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在助力服务“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中,我们实施了面向全球布局联谊、引智、引资工作站点的“三百计划”,设立智慧城市、生物医药等16个专业人士委员会,持续开展“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江苏行”“相聚长三角”等侨务品牌活动等。为持续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建议:

  一、发挥侨的资源优势。持续推进“三百计划”,力争达到“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全覆盖。发挥好“纽带”作用,以侨为“桥”,以侨引侨,以侨引外,促进投资贸易,扩大跨境合作效益。研究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模式,聚焦海外人才“引进来”,协助省内企业“走出去”,穿针引线、铺桥设路。

  二、加快构建载体平台。以“南京侨梦苑”为载体,大力推进“南京侨梦苑”和“南通华商产业园”建设,打造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的对接基地和落地平台。持续实施“百千万工程”,做大做强“水韵江苏”摄影图片展等国际性、区域性活动,持续开展“海外江苏之友”“中餐繁荣”“中医惠侨”等系列侨务品牌活动,有序推进华文教育基地建设,推进中华文化、江苏特色文化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传播交流。

  三是构建“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警侨联动。深化南通维护海外通商权益的实践探索,实施警侨联动,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积极推进成立“一带一路”国际法律服务联盟,为沿线华侨华人提供法律服务。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要积极引导包括华侨华人在内的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要统筹规划,稳步推进;既要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更要巩固和扩大向东开放优势;既要注重经济项目对接,也要注重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既要全面推进,也要做好重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切入点,推动江苏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

  汪旭东委员(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主任)就着力提升创新服务和保障水平,促进高水平开放提出建议。

  结合江苏所实施的创新驱动战略,高水平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内在发展目标,江苏应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好的方案、更高水平的开放积极融入和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现就着力提升创新服务和保障水平,建议:

  一、全力打造和构建满足创新力量发展要求的办事规则。创新需要聚精会神,全力以赴。要努力营造一个办事靠规则、不靠人情关系的环境和机制,把一切问题简化成“公式”,让科研人员看得懂也最喜欢看,让创新主体有更多精力投入创新实践、开发创新成果。

  二、建立创新成果的先用推广制度和氛围,促进国内外创新成果在江苏的转化应用。江苏要以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精神,建立面向全国甚至全球的创新成果的先用推广制度和氛围,即建立真实、有效、科学、专业的创新成果评价评估机制,接受应用创新成果的申请,经评价评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促进其在江苏相关行业和领域的落实运用。这既为江苏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不断的新成果的支撑,提升江苏产业发展水平,更可以培育江苏成为创新成果集聚的地位和力量。

  三、让知识产权工作回归本质,提高创新的水平和质量,为走出去、引进来服务,促进高水平开放。针对国内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海外知识产权壁垒限制、诉讼风险、环境差异挑战,引进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关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一是为社会创新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披露服务。二是建立海外知识产权援助和服务机制,更主要的是依靠所在国、所在地的专业力量,建立海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为走出去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同时,切实加大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还要积极完善和发挥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机构在服务上的放大效应和作用,为创新主体提供专业化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服务,提高创新的水平和质量,促进江苏高水平开放所需要的创新服务和保障环境的形成。

  康  慧委员(江苏国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就以“一带一路”激发江苏企业投资潜力,促进江苏经济向更大开放和更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一带一路”是国家大战略,也是江苏大机遇,更是江苏企业投资发展的大视野、大空间、大舞台。从企业投资层面提几点建议:

  一、构思优势大布局。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江苏在全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算是具有很好的相对优势,无论是有形的资源和产品,还是无形的技术和模式。站在当前扩大开放和“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来总结与梳理这些优势显得很有必要,然后放眼向东向西、对内对外,构思优势布局总体方案,以优势统领来形成新一轮更高开放工作的破局、布局和开局之势。

  二、谋划资源大整合。江苏有江苏的优势,各地有各地的资源,从更大范围布局优势的同时,也需要梳理、分析、吸引、转化各地的优势资源,形成对江苏优势的联合放大和弱势的补充加强。以自身优势的走出去,促成外部优势的引进来,根据江苏需要,谋划更大范围的优势组合和资源配置。

  三、开辟交流大通道。可以建成多形式的网上与线下交流方式,充分发挥网络交流优势、驻外机构与在外乡友优势、民间商务团体优势、互访论坛研讨活动优势等,形成立体式交流大通道,以交流形成信息互通、信任深化、信心对等,为深入合作打好基础。

  四、构建合作大网络。在大范围、大联通、大投资时代背景下,会呈现更多的点到点合作的新空间,但同时也会形成更有潜力的多层次、网络化、集成式的合作机遇。因此,让合作形成大网络,不仅是扩大合作的范围,更是促进深入合作、稳定合作、持久合作的需要。

  五、促进市场大融通。从政府层面来说,及时了解投资一线的情况与需求,改善宏观环境与基础条件、促进文化交流与信息互通,对促进市场大融通将会起到巨大作用。

  六、培育投资大生态。就是要形成市场要素功能的充分展现与全面发展,是为投资提供全方位的综合保障,既能提高投资的效率,又能化解投资的风险,更能激发更大的投资动机与动能,最大化地激活市场投资潜力、扩大投资效益、让投资行为形成最大化的自觉、自信和自主,不断将开放引向持久深入。

  张卫东委员(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分党组书记)就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彰显东方桥头堡新作为提出建议。

  连云港作为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区位优势、开放优势十分明显,紧紧抓住开放机遇,充分彰显东方桥头堡新作为,对于拉动整个苏北腹地经济腾飞,加快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应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深入解放思想,着力践行开放发展新理念。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机遇,探索建设江苏(连云港)自由贸易港,通过争取举办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等品牌展会,进一步提升地区国际影响力。

  二、立足区位优势,着力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推进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沿海通道建设,加快推动交通、港口、航空、信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出台省级层面支持连云港战略支点建设的政策意见。高水平建设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等合作平台。

  三、坚持双向并重,着力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进一步扩大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引进与制造业相配套的信息服务、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外资进入医疗养老、教育培训、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恒瑞药业、豪森药业等本土品牌企业,加强创新合作和成果转化。

  四、强化创新引领,着力培育开放发展新动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完善开放创新体系。重点吸引技术含量高、有利于提高全行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外资,加快引进拥有先进研发成果的国际研发团队和领军人才,鼓励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在连云港设立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

  五、整合资源要素,着力打造开放发展新平台。针对开发区多而不强的现状,推进资源整合优化、管理提升和制度创新,有序推动优势产业链向境外延伸,鼓励开发区参与境外重点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六、完善开放体系,着力构建营商亲商新环境。不仅要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更要重视外商投资准入后国民待遇。从制度上保障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在建设法治政府、规范政府行为的同时,打造创新型、服务型、有限型政府。

  闵学勤委员(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导)就创建“一带一路”交汇点商会,推动民间合作一体化进程提出建议。

  “一带一路”沿途相关65个国家,贯穿整个欧亚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涉及中亚、东南亚等沿线的众多国家和经济体。建议以江苏三大交汇点城市商业企业为龙头,创建“‘一带一路’交汇点商会”,通过民间力量推动“一带一路”交汇点的一体化进程,协助政府并带领会员企业在民间外交、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经贸合作和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参与并落地“一带一路”战略。建议:

  一、整合商会资源,形成超大体量合作平台。“交汇点商会”可以由省发改委和三大交汇点城市发改委牵头,联合省内各类各级商会及三大交汇点城市著名企业搭建高规格、强互动、大平台型社会组织,其使命是成为省市政府有关“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首席战略官(CSO)、首席营销官(CMO)、首席谈判官(CNO)、首席技术官(CTO)、首席协调官(CNO)和首席文化官(CCO)。

  二、遴选精英理事,建构超常规运营模式。无论从国家经济走势、中外贸易摩擦、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建成开放强省等方面,还是省内三大交汇点建设对“一带一路”的贡献而言,都已时不我待,应该破釜沉舟,此时创建“交汇点商会”必须遴选有影响力、有行动力及有大格局能量的精英来搭建理事班底,来展开高频度的“走出去”、“请进来”系列行动,例如定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经贸合作和民间外交、定期在交汇点城市举办高规格“一带一路”论坛、定期向中央提交“一带一路”推进的建言献策报告等。

  三、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超一流服务平台。“交汇点商会”不同于普通商会,必须有常设的、确保日常运行和大数据服务的信息平台。这一平台不仅要帮助江苏企业家开展“走出去”的市场挖掘、调研、决策和评估工作,还要肩负向江苏省委省政府提供“一带一路”商圈的各类经贸信息以及相关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信息重任,以便江苏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重镇,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做出重要贡献。

  雒永信委员(徐州市旅游局局长,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执行会长)就深化文旅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江苏既是旅游大省,也是文化大省,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无论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造文化旅游强省,还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

  一、加强人员培训,推进思维融合。要适应文旅融合的新形势,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知识培训,掌握综合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以事业性思维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性思维推动事业提升。

  二、做好制度设计,推进工作融合。一是规划融合,构建文旅大格局。调整合并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突出文化资源的旅游化开发和旅游项目的文化价值提升,形成文旅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的鲜明导向。二是政策融合,扶持文旅大产业。在市场准入条件、文化资源开发、公共服务配置、发展资金导向、扶持政策配套等方面进行优化,形成合力,优先支持文旅融合度高的项目,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三是监管整合,规范文旅大市场。

  三、适应市场需求,推进业务融合。一是旅游商品研发。江苏文化遗存丰富、民间工艺品繁多,文创产品开发条件得天独厚,若能加以科学组织,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文创产品,既能促进文化的传承,也能进一步提高旅游综合收入。二是旅游演艺开发。要充分调动景区、企业、民间艺人等多方面的积极性,打造一批主题鲜明、构思新颖、制作大气的主题文化旅游晚会,创作一批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微节目。三是研学旅行促进。大力开发设计研学课程,推动研学营地建设,促进研学活动开展,为全国研学旅行树立标杆。

  四、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促销融合。一是整合促销内容,把文化资源和旅游优势作为一个整体对外推介,树立江苏文化旅游的统一形象。二是搭建统一平台,无论是原来文化类的博览会还是旅游类的推介会,都应整合推介。三是把文化场所改造为文旅综合展示馆。在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摆放江苏旅游的宣传资料和精品线路,成为文化旅游宣传的重要窗口。四是加大对江苏本地的宣传。开设江苏文化旅游频道,宣传江苏各市的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江苏人游江苏活动的开展。

  周建农委员(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党组书记)建议:

  一、对外开放发挥侨务资源优势的方式方法上,对华侨和华人能够规范地、区别化对待,以免相关国家政府产生误解。

  二、营造营商环境下,对涉侨、涉外案件,规范化依法依规处理。对积案找典型,深入调研,解决好陈积案件,对提升海外投资发挥积极作用。

  三、对内讲“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外宣上强调“一带一路”倡议。

  杨  勇委员(省政府副秘书长)建议:

  “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有些问题应该重视。我国有些省(市)对中欧班列的补贴巨大,江苏的很多货物不从江苏走。江苏的市场性意识更强,与西部省份相比补贴较少。政协委员可从这一方面发声,靠大量补贴终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应培育市场,发挥市场主导作用。

  麻建国委员(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常委、省委主委)建议:

  我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友好城市在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和发挥商贸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让其成为对外交流贸易的纽带。不仅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现有友城之间文化交流商贸活动的关系,另外还要有意识地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开发新的友好城市,不断推动江苏省改革开放力度,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