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二届二次会议 / 联组会议
发布日期:2019-01-16 08:50 来源: 本站原创

  1月15日上午,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民建组、工商联组、科技一组、科技二组、经济一组及经济二组的委员,围绕“坚持创新发展,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主题进行讨论。副省长马秋林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民建省委主委洪慧民出席会议,副主席阎立主持会议。 

  马啸平、束长好、李晓义、朱绍玮、孙德荣、沈健宏、薛驰、周海江、潘镇、邵丹薇、徐长军、沙敏、方一明、杜爱祥、李志坚、魏然、张伟、颜开等先后发言。 

  马啸平委员(民建南通市委主委,市政协副主席)就发展智能服装产业,打造我省纺织业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 “高峰”提出建议。 

  我省纺织业高原效应集聚优势明显,科技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信息技术、物联网、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配套可谓十分完备,具备发展智能服装产业的诸多关键要素。目前,国际智能服装产业方兴未艾,我省应抓紧机遇,紧抓空窗期提前布局发展智能服装产业,全力打造我省纺织业在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中的“高峰”。为此,建议: 

  1.培育产业集群,推动智能服装产业集群带动力自主可控。建议将智能服装产业纳入我省高端纺织业集群培育的规划。江苏高端纺织产业是我省重点培育的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规模居全国第一。发展智能服装产业可以依托现有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建设智能服装产业试点园区,引入智能设备龙头企业,打造园区公共创新平台,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形成智能服装产业要素集聚的产业载体。 

  2.加大技术突破,推动智能服装产业技术创新力自主可控。建立智能服装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加强产学研协作,鼓励引导江苏高端纺织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相关技术攻关项目,加强高端智能传感器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提升智能服装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能力,重点开展军民融合智能服装产业技术攻关。同时,加快智能服装产品的推广应用,将智能服装产品纳入全省政府采购体系。 

  3.优化产业基础,推动智能服装产业资源整合力自主可控。建立江苏智能服装制造协同创新联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资源,推动装备、自动化、软件、信息技术等不同领域企业紧密合作、协同创新,构建江苏智能服装产业布局。引进、培育智能服装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商和细分领域的“专精特”企业,共同构建江苏智能服装制造发展生态体系。 

  4. 加快两化融合,推动智能服装产业智能引领力自主可控。推动信息技术与纺织服装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纺织企业的跨界整合及智能生产。除加大纺织服装生产等中间环节的信息化应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智能制造之外,更要在产品设计环节引入电子信息技术,开拓纺织相关的跨界科技开发及应用,实现纺织服装产品功能的智能化,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自有智能服装产品和品牌。 

  5.抢占市场先机,推动智能服装产业标准主导力自主可控。建立江苏智能服装产业协会,引导鼓励海澜之家、江苏阳光、江苏天源等领军型智能服装制造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增强江苏智能服装产业的市场主导权和行业话语权。智能服装产品是跨界、集成产品,所以必须吸纳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等领域专家参与标准制定工作。 

  束长好委员(南京市扬子石化橡胶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就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提出建议。 

  在落实党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精神和加快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过程中,沿江沿河而生的我省传统制造业,特别是危化品生产企业,如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只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才能推动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此,建议:  

  强基固本、管理创新,顺应高质量发展。“管理出效益、从严管理出大效益、精益管理出最大效益”,管理创新推动了效率变革,推动了成本降低,塑造了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筑牢了“安全、环保、质量”等生存基础,就是在践行“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安全发展理念。企业要善于借鉴现代化管理方法,善于应用先进管理工具,积极利用现代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大力培育“严、细、实、恒”安全文化,实现企业运营的提质增效。 

  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促进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观特征,企业必须坚定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主动担当作为,落实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治理措施。要持续开展能效、水效提升技术改造,积极开展“无泄漏装置、无异味厂区、花园式工厂、绿色企业”创建活动,坚持开门办企业,定期组织公众开放日活动,强化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自觉履行好社会责任。 

  结构调整、提质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传统制造业要抓住国家“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升供给质量”经济转型发展的机遇期和强劲动力,填平补齐高速增长时期的历史欠账,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实施装备升级换代,以新替老,提质提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久久为功,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传统制造业要实现脱胎换骨式转型,必须要有创新突破技术,更应注重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特别是新产品的研发、新成果的转化、新技术的产业化、引进技术的改良等方面要发挥出创新主体作用,统筹协调好“产学研用”资源配置,按照“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滚动组织好科研开发项目,注重成果转化,形成自主技术产权,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李晓义委员(金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从金城实践提出建设我省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的建议。 

  首先,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体系,要与国家战略紧密相关。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我们依靠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仿真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新产业的选择和培育上,建议要基于战略业务聚焦、核心能力聚焦、重点企业聚焦。同时要关注“技术同源、产业同根、价值同向”,是否能实现高端装备项目规模化、高技术项目产业化、高附加值项目服务化原则去选择产业发展。金城的战略转型,经过多年的探索,目前已落户两个:无人机项目、高铁座椅项目。无人机具有军民融合的天然属性,属于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铁座椅项目也属于国家战略发展项目。未来,我们将通过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填补航空工业主机领域在江苏地区的空白,打造以南京及江苏地区为主的先进制造产业链。第二,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体系,要掌握能够广泛应用的先进制造技术。作为在全国制造业领先的江苏省,应该集中资源优势,在人工智能、仿真技术领域要关注源程序的开发(如果掌握了源程序,就相当你修了一条高速公路,跑工业数据时实现智能制造,跑办公数据时实现的智慧楼宇);在机器人领域要关注控制系统核心技术的开发。金城正在围绕智能智慧、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拟建立国家级仿真工程中心、省级共性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并通过国际化、市场化招聘的手段聚集了一批高端人才,希望借助江苏省、市、区级政府资源,打造先进制造体系领域人才高地。第三,坚持创新发展,要有创新的发展模式。1 月11日,国资委出台《关于中央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将航天科技、中石油、中航等10家单位列为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这些企业可以自主决策、综合运用混改、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政策,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创新的方向和动能。国资委将进一步放权授权,示范企业可自主决定发展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围绕主业开展的产业链延伸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业务,视同主业投资;在主业范围进行股权投资按年度向国资委进行事后备案。同时,实行工资预算备案制,自主编制年度工资预算;探索超额利润提成,可在工资总额中单列管理;对战略新兴产业子企业,对特殊高端人才,可实行市场化薪酬和专项奖励,工资总额单列,不纳入集团工资总额。年度工资总额在增幅不高于利润增幅的范围内,由集团公司自主决策,事后备案。此外,自主审核非上市公司产权无偿划转、非公开协议转让、产权置换等事项。自主决策下属企业混改、职工持股事项,向国资委事中备案。自主审批子公司股权激励方案。江苏省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充分发挥资本和体制优势,实现商业成功,促进各产业健康发展。 

  朱绍玮委员(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就创新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结合企业的创新实践,围绕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 创新以人才为本 

  希望政府加强对江苏服务业企业的培训及高端人才引进,在政策驱动、舆论导向上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流向企业。包括加强对企业精英团队的培训;加强人才投资,吸引复合型、国际化高端人才到江苏发展;出台相关扶持、优惠政策,驱动优秀人才甘愿在本土企业扎根,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储备。 

  二、通过新技术向传统交通行业赋能,打造全省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系统 

  江苏省有交通类资产近万亿,目前管理方式传统,可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强公路资产运营管理数字化建设,实现资产运营管理集约化、精细化和智慧化,提升公路资产管理效率,降低管养成本,提高公众服务水平。 

  例如苏交科结合自身核心技术经验与优势,自主研发了一批行业领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沥青路面智能施工系统;路面健康监测与管理系统;路面养护管理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试验检测管理系统等,可有效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三、鼓励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苏交科还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国际化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创新。2016年苏交科在中国工程咨询行业中率先完成了一起海外并购:收购了西班牙EPTISA公司。EPTISA为西班牙老牌工程咨询公司,业务范围覆盖欧洲、美洲以及亚洲地区,是亚开行2016年排名第一的工程咨询服务商。苏交科通过国际并购加快了对国外先进理念与技术的消化与吸收,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国工程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服务。2018年习近平主席访问西班牙时,苏交科集团副董事长兼EPTISA董事长王军华作为中西企业顾问委员会理事单位代表,获得习近平主席接见,受到国内外媒体和同行的广泛关注。 

  “走出去”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条很好的出路,但也面临着重重困难。结合苏交科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实践,希望政府能在以下方面给予企业更多支持: 

  1.在政策导向、信息咨询,以及与海外商务机构、国际化组织建立联系等方面为我们提供支持和指导,提供当地市场的投资指南。 

2.在外资引进方面给予支持,如我们希望海外子公司将其先进的技术与管理体系通过投资或合适的路径复制到中国,提升国内技术与业务水平,真正实现协同共赢。 3.帮助企业与优秀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服务商开展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展投资融资服务;

  4.给予“走出去”的民营企业更多优惠补贴或激励政策。 

  孙德荣委员(江苏斯尔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就解决中小微民营企业生存发展困难提出建议。 

  中小微民营企业是推动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创新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中小微民营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生存挑战,尤其以环保严查实行“一刀切”,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员工社保费用直接由税务部门征收增加用工成本为突出问题。 

  对于中小微民营企业来说,要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协作配合,特别是政府应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减轻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负担,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提高其发展的效益、质量和空间,能打造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发展的内生动力。 

  提几点建议:一是希望省委、省政府相关执法部门和政策制定部门多下基层,多倾听、多了解中小微民营企业的实际困难和真实需求,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在国家大的政策基础上根据江苏的实际情况出台更大力度的、能落地使企业真正直接受益的扶持政策,也可以参考借鉴兄弟省份制定出台的支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好的政策措施,多出台针对性更强的降税减费支持政策,真正能够帮助中小微民营企业渡过难关,让中小微企业有生命力、创造力和生存能力。二是各级政府连续出台了多项支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但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因此要对出台的新政策加强宣传督导,确保优惠政策及时落实到位,真正解决中小微民营企业的实际困难。同时,对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起到监管约束性的政策,建议在执行实施过程中有所缓冲和过渡,能创造更好的条件帮助中小微企业整改达标,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而非不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实行“一刀切”。 

  总之,解决中小微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重视中小微民营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表象问题,也要重视政策、制度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根本性问题,要多措并举地提升中小微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生产协作、市场开拓、信息化应用等能力,为江苏经济可持续稳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沈健宏委员(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就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实现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要以智能制造为引领。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作为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关键载体,智能制造推动企业节约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提升产业竞争力。大生通过打造数字化车间实现用工仅需15人/万锭,远低于普通车间40-50人/万锭,且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吨纱综合成本下降1000多元,产品供不应求。大生仍将以智能制造引领,坚定智能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道路,打造智慧化工厂。希望政府通过树立一批各行业的智能制造标杆,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通过召开全省范围内的行业示范大会等形式,大力度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企业应加快推进自主性技术产品的应用,以新产品为引领,再以品牌抢占细分领域市场。大生就是得益于这样的差异化产品战略,新品产业化率超70%、利润贡献率超30%。建议政府扶持创新能力强、技术实力佳的实体经济,研发关键核心技术,鼓励企业牵头组建新型产学研载体,开展企业核心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只有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才能实现企业智能化升级,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 

  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要以人才创新为支撑。实体经济的智能化离不开智力支持。而目前很多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研发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缺乏的困扰,对一些行业的持续发展形成挑战。从政府方面来说,充分发挥“无形的手”的作用,应制定完善相关人才政策,为科技人才、蓝领技能人才快速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让技能型人才引得来,更能留得住、用得好,提升实体经济的智能化水平。 

  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要以管理创新为抓手。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企业推广先进的管理模式,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构建高效、协同的集团型管控体系,从而提升高质量发展。建议政府能进一步推进产融结合,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制定相关政策,加快构建扶持民间投资的财税支持体系,全力打好降低企业成本的“组合拳”,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增强制造业发展活力,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薛驰委员(江苏省总商会副会长、致公党南通市委副主委、市工商联副主席、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就面对复杂变化,稳中求进、创新引领,发展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提出建议。 

  中天科技作为高科技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代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正以“稳”为基础,以“进”为目标,坚持创新引领,为发展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而努力。还有更多的民营企业,正一路携手并进。我们的发展,需要自身的坚持与拼搏,也需要政府领导部门的关心与支持。在此建议如下: 

  一、对“卡脖子”项目的研发给予精准扶持 

  精准——不仅在省内确立的16个重点产业领域,还要扩展至国家范围重点产业领域,如海洋产业领域等。扶持要灵活,对真投入“卡脖子”要支持,不受一个法人、一个企业集团等局限。 

  与“卡脖子”相关的关键技术研发,往往是研发投入大、初期收益小,企业承担着较大的压力和风险。若非有强大的信念做支撑,企业算算还真不如从国外进口合算。但一直依赖进口的话就会永远受制于人了。建议政府能够对这些“卡脖子”项目予以扶持、帮助,为企业的“家国情怀”背书,让企业更加充满信心、勇往直前! 

  二、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战略方向。目前,数字经济在消费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推进速度较快,但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进展相对缓慢。江苏省是制造业大省,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应紧抓机遇,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数据驱动先进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1.支持制造业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引导平台内部加强合作,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项目; 

  2.建立适应大数据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加强大数据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3.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成立专项资金,专门扶持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鼓励大数据重点领域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创新。 

  “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作为民营制造业企业的一员,我们将秉承“产业报国、科技兴邦”的使命,坚守实业不动摇,在当前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坚持自主创新、坚持高质量发展,在全球布局经济发展空间,推动企业不断前进! 

  周海江委员(红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省工商联副主席、无锡市工商联主席福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省总商会副会长)提出四措并举,推进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建设。 

  从企业层面来看,要实现“自主可控”这个目标,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以自主创新来实现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可控。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要创新,就必须加大人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有条件的企业,在以往设立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还可以设立科技实验室,把科研和创新路径向前延伸,特别是要注重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我国市场巨大的效应,加快独创技术的成果化应用,形成市场先发优势。 

  同时要重视商业模式和新业态的创新,比如刚刚起步的工业互联网,我们江苏企业要利用好各自专长,在产业互联网打造各自的产业新生态。我们红豆集团申报的“红豆—纺织服装工业互联网平台”就入选了工信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项目。 

  二、以自主品牌来实现产业链分工和市场的自主可控。 

  从市场条件来看,品牌是创新的载体,最终划分市场的不是行政权力,而是靠品牌,这个品牌就包括了产品和服务。所以品牌代表了市场拥有率,中国企业要参与国际市场划分,就必须有一大批自主品牌;另外,品牌是产业链的链主,掌握着分工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家要主动创品牌,政府也要支持创新品牌,围绕自主品牌延伸上下游,形成相互配合、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体系,提升竞争力。所以,手握自主品牌,才能在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上,实现产业链分工和市场的自主可控。 

  三、以自主资本来实现产业整合力和防风险的自主可控。 

  “自主资本”是指企业可自主支配的资本,有了充足的资本,企业就具备掌握各类生产要素配置的主动权和控制权。现在我们广大企业仍然存在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多年仍然延续了老的借贷融资的间接融资模式,这不利于企业发展。我们要借鉴学习美国的直接融资模式,扩大股市直接融资,使企业成为资本的整合者,避免走以间接融资负债为主的欧洲模式成为被整合者。 

  四、以“一带一路”来实现国际化发展的自主可控。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企业国际化的过程需要国际市场。当前中美贸易战打打停停,我们需要开拓更多的国际市场,做深做大发展中国家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红豆主导开展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就是一个有益探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中去,才能更好的实现发展自主可控。 

  潘镇委员(民建省委副主委,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就加快构建江苏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提出建议。 

  1.在创新中,既要基于应用需求,同时也要超越应用需求 

  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关键依赖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积累,不仅需要基于现实需求的应用性创新,更需要基于底层技术的基础领域创新。建议加快科技研发供给侧的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不唯量、不唯利,激发科技创新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鼓励他们开展基础理论研究,进行原始创新。 

  2. 在主导产业选择上,既要基于传统优势产业,同时也要超越传统优势产业 

  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需要选择主导产业,构建比较完整的国内价值链,以产业集群为载体,实现产业链条的转变,带动上下游产业升级。江苏可以围绕现有的优势产业,如工程机械、新能源、物联网、高端纺织等进行产业群建设,但同时也要加快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要积极鼓励在新兴战略产业领域的军地合作项目,主攻如芯片、先进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等产业产品开发;创新军工集团、科研院所和企业深度合作方式,政府搭建平台,制定相关配套激励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 

  3. 在产业群的发展上,既要基于现有的优势企业,同时也要超越现有的优势企业 

  江苏制造业里有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商,它们规模不大,往往聚焦在价值链某一环节,发挥专业化优势做精做专。要引导和鼓励这些企业运用资本、管理方面的能力投身到现代产业体系中来,扩大企业规模和实力。建议在2018年省经信委筛选的17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基础上,以“隐形冠军”名单上企业为主,分行业分层次建立后备培育企业,给予财税优惠政策重点支持。 

  4. 在价值链的发展上,既要基于国内需求,同时也要超越国内需求。 

  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要构建比较完整的国内价值链,实现产业链条的转变,带动上下游产业升级。建议鼓励企业进行收购兼并重组,形成产业集群;培育拥有产业集成创新能力的终端产品制造商,通过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形成有机整体的动态创新过程;发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协同作用,建立重要产业之间的联合技术攻关的机制平台实现产业间的协同发展;瞄准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引导外资进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领域。 

  同时,要坚持开放,着力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是紧扣国家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做好对接,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二是鼓励有实力的制造企业在境外开展并购和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基地、全球营销及相关服务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江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邵丹薇委员(万帮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就三网融合下的新制造提出建议。 

  结合我们自己的产业,讲一讲我所理解的三网融合。2018年9月份,我们拿下了全国唯一的一个省级新能源汽车智慧能源装备制造创新中心,里面有三个关键词,首先是“装备制造”,再就是“智慧能源”,还有就是“新能源汽车”。相对应的三网就是工业领域的装备制造,我们叫做工业互联网,它引申出来了上游的智慧能源以及下游的智慧交通。 

  我们的产品能够高速、高效的迭代,离不开我们一直秉持的三网融合的制造理念。先说说工业互联网,第一方面,工业互联网能提升效能。第二方面,职能运维上能降低成本。第三方面,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第四方面,工业互联网大大提高用户的体验。第五方面,延伸战略纵深。 

  工业互联网尤为重要,但江苏企业家对工业互联网的认知还不足,在此提两个建议: 

  一、加大工业互联网方面的培训,拓展对互联网认知的广度和深度。 

  二、注重人才培养、使用、储备,出台相关政策并督促政策落地落实。 

  徐长军委员(朗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就支持“双跨”型通用工业互联网发展,支撑江苏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建议。 

  先进制造是江苏经济的突出优势。其中,企业众多、体量庞大、总和收入与利润占比都很高的中小制造业是全省经济与民生的活力源泉。立足制造体系转型升级,以制造业的持续繁荣保障就业、充实税基、维系稳定,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尤为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深入实施“两化融合”,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的作用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近年来,江苏工业互联网发展迅猛,但支撑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转型升级的平台、应用和交付都不够: 

  1.多数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特定行业或领域得以孵化,主要面向相似的大中型企业推广使用,通用性弱,开放度低,使用成本高,难以适应千差万别的中小制造业上云并接入服务的需要。 

  2.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工业应用匮乏,生态服务能力很弱,复合应用型人才奇缺,不利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交付”的系统落地。 

  3.中小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的积极性不高,自主支付设备上云改造费用的实力和意愿俱不足,需要政府加大力度予以引导、鼓励和支持。 

  无锡瀚云HanClouds工业互联网平台以独特的“软件定义硬件”的架构,和独有的应用加速器技术,诠释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跨行业、跨领域的高开放能力,在服务中小企业的实践中也取得初步成效,类似的平台应加大力度予以支持推广。使之既服务于包括广大中小制造企业在内的江苏制造转型升级,又有利于我省互联网新经济的发展。为此建议: 

  1.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商面向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开放注册,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低成本的自助服务;提供零代码开发工具,帮助广大中小企业低门槛地实现互联网化。 

  2.支持以高开放性平台为中心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强化产业服务资源集聚,激发应用生态创新。 

  3.加大对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工厂上云的引导、鼓励和精准扶持力度。对帮助中小型工业企业低成本上云转型的平台商,给予合理补偿。 

  4.鼓励两化融合中“接地气”的产学研合作,资助可供中小企业和制造业集群共享的工艺库、通用型模型库建设;支持基于工业应用的知识服务付费;支持工业互联网实践基地建设,规模化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沙敏委员(南京三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就打造新型供应链,助力建设江苏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提出建议。 

  1.新型供应链是指基于产、存、运、销、服适时数据的,打通客户、生产、物流、金融、监管、税政、进出口等各环节,具有更高运转效率、更低成本和更好流动性的服务型供应链。 

  2.新型供应链是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础。比如深圳的创新效率位居全国之首,跟深圳拥有发达的内外贸供应链体系有很大的关系。而深圳的很多创新项目都是源于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的需求才产生的。 

  3.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其核心要素不仅仅是“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的协同发展”,而是客户需求和数据连接。江苏的制造业源于规模化、高质量,但疏于个性化、柔性化,如果不加重视引导,先发优势可能会退化成劣势。 

  4.新型供应链建设,既有利于提升生产服务效率、降低生产服务成本,更有利于制造业主动和客户、与外部数据连接实现柔性化升级,还有利于提升江苏生产服务业规模提升、汇聚更多客户需求,反哺生产制造业。 

  5.目前,全社会生产制造成本高、流动性差,此时以更大的力度和更优的政策推行新型供应链建设,既可以固本保护本地制造业,又可以开源吸引外省生产企业的供应链业务和需求向江苏汇聚。同时,江苏在“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上并无先发优势,我们要用新思路变劣势为优势。 

  6.有关新型供应链建设的建议: 

  (1)政策性支持江苏自主的先进制造业私有云,让本省企业放心上云;推广江苏自主的制造业区块链,助力本省制造业企业向外协同发展; 

  (2)设立新型供应链基金,支持上云、上链的企业获得更好的“绿色信贷”和“绿色流动性”红利。 

  (3)协助新型供应链平台服务的企业获得“绿色通关”服务,进一步提升进出口环节的线上服务效率,把自贸区、一带一路政策资源引到企业家门口。既要培育“大树”,更要培育“土壤”,特别关注5G时期工业互联网建设。 

  方一明委员(中国联通江苏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就以现代信息技术基础建设重塑江苏先进制造业提出建议。 

  讲三个观点:第一,先进制造业能成就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从去年到今年,娄书记两次讲话重申江苏的高质量发展要走在全国前列。按十九大报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条主线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质量、效率、动力变革。现代信息技术恰恰是解决供给侧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有效手段,也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先进制造业的必然选择。第二,5G即将引爆现代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在5G来之前,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AI),以及由此形成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等。由于受连接技术受限,它们发展受到很大制约。5G带来了大带宽(eMBB)、超连接(eMTC)、高可靠低时延(uRLLC)三大技术。解决了全场景的“万物互联”,实现闭环。没有5G的产业互联网相当于没有移动的消费互联网(PC),因此5G将引爆现代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4G连接的是人,5G解决的是连接物、连接产业、连接应用。就是说没有应用,5G没有用。因此,建设5G,不是建设网络,是建设生态。这些生态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等。5G成就的是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因此5G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未来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全社会一起打造。现在不是等待5G带来什么,而是要用5G干什么,怎么能捷足先登,以便赶上产业互联网,尤其是工业互联网。第三,江苏制造业实力雄厚,转型升级前景可期。江苏是全国工业第一大省,连续八年全国第一,规模以上企业全国第一,实力雄厚。若能抢先抓住5G带来的信息技术机遇,统筹推进基于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AI)等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必将释放巨大的转型红利,并且实现省委省政府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 

  为此,建议: 

  1.加快推动企业上云。 

  云是工业互联网的入口,没有云,工业企业永远是传统模式,不是先进制造,也谈不上5G。要加快基础设施上云,业务应用上云和平台系统上云。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 

  2.加快企业触网。 

  要加快两网建设,一个是物联网平台,另一个是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两大基础设施建设。 

  3.加大标识解析节点建设。 

  目前,我国东西南北中五个节点已形成。我省要尽量争取升级到国家顶级节点和加快省内二级节点建设。三大运营商将加快5G建设,把江苏5G网络建设在全国前列,以推动先进制造业在全国前列。 

  杜爱祥委员(民建常州市委副主委,智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就打造江苏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提出建议。 

  一、加强政府部门的引导推动 

  (一)省级层面做好全省的顶层设计,优化自主可控建设的产业布局,形成明晰的产业发展体系,防止同质化竞争和重复投入。应明确自主可控建设的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便于集中力量进行攻坚。 

  (二)省、市、县(区)各级政府应制订切实有效的扶持政策,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原始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动员引导推动各类社会主体和社会力量投入自主可控建设。 

  二、发挥民营企业的优势作用 

  (一)支持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做强做优自主可控建设主体。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经济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加大实体经济支持服务力度,在全省积极培育打造一批在全球有综合竞争力的大企业。 

  (二)营造民营企业参与自主可控建设的良好环境。优化与自主可控建设相关的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政策环境,借鉴军民融合发展的做法,军工和国有企业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开放技术,降低民营企业参与核心技术研究和运用的门槛。 

  (三)加大民营企业参与自主可控建设的政策扶持。政府出台相关“以奖代补”的扶持激励政策,对认定有自主可控技术的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可以试行免税政策措施,多提供项目平台和对外合作机会,支持民营资本走出去,兼并或收购海外研发机构。 

  三、整合各类创新平台和资源 

  (一)各级政府要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聚焦产业发展的技术“命门”和“卡脖子”环节,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发挥各类创新平台作用。对全省各类创新平台进行梳理、评估和整合,真正让创新平台承载创新优势项目,让资金、政策、平台资源聚焦到真正的自主可控项目上来。 

  (三)整合好各类创新资源。在全省范围对各类创新资源进行整合对接,加强军工、国有、民营企业对接合作,产、学、研对接,加强高层次人才、高精尖科研项目和民营企业的对接,吸引创新型人才来苏创新创业。 

  李志坚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就发挥高校和央企军工科研院所优势、助力江苏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为落实中央、江苏省和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关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8511所提出以信息超材料技术为基础,联合东南大学和江苏赛博空间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拟创建“电磁信息超构系统军民融合创新中心”。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信息超材料对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超材料是近20年来物理和信息领域的国际前沿和热点,相关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的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和本世纪前10年的“十大科学突破”。2017年,我国科技部将其列为“变革性技术”;2018年,我国将其纳入可以影响航天产业的十大颠覆性技术之一;2018年年底,东南大学将信息超材料列为十大科学与技术问题。 

  2.《江苏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重点发展的新材料产业,提出了超材料技术是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二、信息超材料对江苏省抢占高新技术发展先机具有重要意义 

  1.江苏省的科教资源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信息超材料技术领域已有很好的技术积累。东南大学崔铁军教授领衔该领域的两个研究项目分别于2014年和2018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国家支持信息超材料这一颠覆性技术和前瞻先导技术的最好例证。 

  2. 8511所联合东南大学和赛博公司,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具有引领性的原创成果,带动江苏省在创新型省份和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方面取得领先优势。 

  三、设立“电磁信息超构系统军民融合创新中心”是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1.8511所牵头成立“电磁信息超构系统军民融合创新中心”,正是瞄准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发挥高校和央企军工科研院所的优势,依托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实现核心技术和优势产业,是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希望得到省里的大力支持。 

  2.我于2018年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支持在苏央企军工单位深入参与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其中的一条建议就是“鼓励军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地方高新园区联合创建军民融合创新中心”。支持建立“电磁信息超构系统军民融合创新中心”,也是落实政协提案的恰当举措。 

  我们将借助“电磁信息超构系统军民融合创新中心”的创建,充分发挥高校和央企军工科研院所优势,进一步加大信息超材料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探索,下一步计划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加大力度将颠覆性技术尽早转化成为优势产业,为江苏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魏然委员(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办公室主任)就坚持创新发展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提出建议。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江苏是制造业大省,江苏制造业规模虽居全国首位,但也存在高端制造业竞争力有待提高的现象,构建自主可控的制造业体系,势在必行。 

  一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既是未来竞争制高点,也是最有可能形成自主可控产业的领域,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合国家发展需求和江苏产业特点,集合精锐力量,做好攻关布局。围绕物联网、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网络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开展核心能力和共性关键技术集中攻关,在提升关键技术控制力上有作为,构建竞争优势。要摸清哪些产业有基础实现自主可控,哪些技术是“命门”“卡脖子”“牵鼻子”环节,哪些关键零部件必须自主可控。要把握产业集群发展新趋势,培养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是加强创新载体平台建设。要加大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力度,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推进技术战略联盟,面向产业创新、市场需求、竞争前沿,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技术中心、军民融合创新平台,特报要注重发挥军工科研机构、高校作用,加大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以高质量平台筑牢技术竞争优势,系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技术集聚转移扩散的策源地。 

  三是加快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围绕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统筹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和服务链,强化创业创新载体的培育、孵化和服务功能,培育一批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创业创新主体、平台和基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充分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作用,以整体联动、统筹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产业特色明显、产业创新度高、产业集聚性强的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加快实施一批带动性强的军民融合项目,为构建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张伟委员(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就建设先进制造业体系提出建议。 

  这两天关于企业负担太沉重,我们先进制造业体系的路径,我们先进制造业的持续发展,这三个问题的小组讨论非常热烈。 

  当前,包括先进制造业在内的实体经济的发展,明显具有很多现代经济的特点,现代经济的概念很多,但大家谈的最多的是:品牌经济、平台经济、创新经济和流量计。如何把品牌、平台、创新和流量落实到我们的先进制造业体验当中?我提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重视推动品牌平台建设。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品牌平台建设,和品牌平台集聚地的角度上,在准确规划的基础之上,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第二,就是引导帮助龙头制造业企业向平台企业发展。希望政府着力打造一批或者引导形成一批资源对接平台。从我们省高技投集团的实践来看,过去两年中,在省金融办领导下做了一些工作,我们已经通过我们的平台建设得到各地政府的广泛支持,已经有200多家江苏创新企业进入平台,其中有20多家融到了20多亿的资金。 

  1、协同创新要更加系统,更加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协同两个字在我们创新当中非常重要,首先就是创新项目重点是否要有“三专”:专业调研、专家论证、专项决策,针对重点做聚焦的工作,有限目标重点突破。 

  2、层次要更加明确,就是说重要的资源重要的用,重要的话说三遍。基础性的开发由国家聚焦,一般性的应用研发由企业主导,但是关键性应用技术的突破要整合企业、科教的研发力量针对性的重点发展,这方面江苏做的很好,花了很大力气,但是从“有为”来看,恐怕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在聚焦协同创新上,要重点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的作用更多地聚焦于市场失灵的部分,在企业不可为之处。通过协同,在促进有效专利增加的基础上,务实地加强专利的有效转化能力。 

  第三,就是进一步重视产融结合。产融结合方面大家首先想到GE公司,没有产融结合,就没有今天国际上最牛的GE公司。我们首先要引导制造业龙头企业的产业融合。其次是重视创新加速器的发展壮大。现在科技孵化器得到普遍重视,但创新加速器还有待发展壮大。 

  第四,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形成、创新成效的实现都是需要久久为功的,伟大确实是熬出来的,坚守梦想才能实现梦想,长期思维才能持续作为。江苏要走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全国前列,一定要让江苏的营商环境和创新氛围走在全国的前列,让人才、创新、资本的要素能够更加愿意聚焦于江苏,让产业的生态更加有利于创新。 

  颜开委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提出,江苏海洋产值占全国的约10%,海洋工程装备产品数量和产值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江苏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江苏省海洋经济产值将达到1万亿。所以海洋经济是个万亿级的产业链。海洋装备产业既是传统产业,有产业转型的需求,也是战略性新型产业,比如“深远海装备、智慧海洋装备、深海风电装备、深海生物制药”等。江苏省作为海洋装备制造的大省,建议将海洋装备产业列入江苏省重点产业领域,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弥补创新短板,实现产业的升级、优化,在某些领域实现向领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