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二届二次会议 / 大会发言
发布日期:2019-01-15 20:11 来源: 本站原创

  

  

  张华贤委员发言

  

  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更是让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生活的现实性举措。面对省委、省政府对农房改善的新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实施,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为此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领,坚持统筹推进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首要环节就是做好规划。设区市应主导尽快完成总体规划布局,县区要统筹好辖区内农民集中居住点规划建设工作,推动实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多规融合”。充分挖掘各地历史、地理、文化特色,注重田园风貌和乡愁乡韵,规划的新建项目和特色村庄要体现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避免“行列式”“兵营式”布局,防止千村一面和乡村景观城市化。

  二、强化分类指导,尊重农民意愿

  农民住房条件改善是一件得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必须把尊重群众意愿贯穿工作全过程。要深入村庄提前开展分类分户调查,了解掌握搬迁群众家庭基本情况,进城、入镇、留村意愿,安置意向和安置形式,进行综合评估,精准测算规模,把好底数关。积极引导进城入镇,支持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户举家进城落户;合理引导希望留村的搬迁农户向周边新型农村社区和特色村庄进行安置,在房屋面积、基准价格和功能配套方面充分尊重大多数农民的意愿,让农民群众最大程度受益政策红利。针对低收入农户、五保户、低保户、独居老人等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要一户一策、精准施策,在补偿安置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支持;对经认定的农村特困家庭探索集中安置或托底安置;对托底安置资金压力较大的苏北部分县区建议省级层面从政府债券、融资规模等方面予以扶持。

  三、强化产业支撑,支持创业就业

  产业兴旺是支撑农民集中居住的活水源头和物质基础。要以“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为导向,由县区层面统筹考虑产业布局,在类别上突出“特”、规模上突出“强”、层级上突出“优”,形成“人人有考卷、个个不雷同”的产业格局。倾力引进产业融合潜力大、承载能力强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项目,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发展“家门口就业”工程,不断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就业能力。加大改革力度,以农民为主体,以出资多元化、要素股份化、发展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和运作市场化为目标,推动建立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农旅民宿、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拓展搬迁农民增收渠道。

  四、强化资源配置,提升建设水平

  农房建设既要功能齐全、质量过硬,又要生态宜居、管理规范。要按照资源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居民走的要求,优化教育、医疗、文体、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减免水、电、视、网等配建费用,把该配的配到位、能配的配齐全。选好专业建设队伍,规范建设程序,健全主管部门、相关行业部门、监理单位、当事群众多方监管机制,力争把每一项工程建成“放心工程”。深入推进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河道治理,推动土地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相结合,使农村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景观、耕地保护等复合功能。加强对农民集中居住区的长效管理,推动社区公共服务与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物业管理等有机融合,逐步将集中居住区管理引入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