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二届一次会议 / 大会发言
发布日期:2018-01-27 13:09 来源: 本站原创

   

  

   

  高慧委员发言

   

   纺织产业作为我省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在改善人民生活、拉动内需和吸纳就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我省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据统计,2017年1-10月,我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691.1亿元,同比增长7.8%;利润总额704.2亿元,同比增长15.2%;出口交货值1595.5亿元,同比增长3.1%。

   总体来看,我省纺织产业在规模和效益上均取得了一定发展成绩,但还是存在诸多困难与不足,主要包括:

  (一)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纷纷推行“再工业化”战略,并凭借其在科技研发和品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占据了高端纺织领域的有利位置,实现了持续增长,对我省纺织业形成了向下挤压。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凭借其劳动力成本优势,从另一端挤占了我省纺织业的市场份额。

  (二)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创新动能明显不足。一是产品科技含量较低,2016年我省纺织服装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新产品产值为1349.73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仅为11.34%,较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低39.62%。二是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纺织产品无论是质量、档次还是品种,均与欧美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一些高水平、新技术产品的开发迟缓,而部分中低档产品则出现过度竞争。三是创新人才较为缺乏,无论是基础材料领域还是产品设计领域,相关专业人才均比较缺乏,导致产品核心竞争力难以提升。

  (三)成本上升趋势明显,国际比较优势削弱。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企业“招人难、留人更难”的趋势越发明显,企业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国内棉花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缓慢,导致了棉花供应出现短缺,直接抬高了纺织企业原材料成本,而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也加大了企业的交易成本;随着国内环保政策日益趋紧,以往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企业环保投入逐渐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

  鉴于上述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我省由“纺织大省”向“纺织强省”的转变,提出如下建议:

   一、调整产业结构,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一)向产业链的前端延伸。加大高新技术在我省纤维产业发展的应用力度。目前世界纺织技术的发展,使合成纤维不仅可以应用于衣着,在装饰等多个领域也有较多应用发展,特别是纺织新技术的运用和新材料的开发,将进一步拓展纺织品的应用领域,非衣着类纤维消费潜力很大。可通过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企业在高端的纤维技术应用领域的竞争能力。

  (二)向产业链的后端延伸。掌握了消费端就掌握了定价权,建议通过开辟家纺及产业用纺织品工业园区等方式,大力发展家纺、产业用纺织品以及高科技功能性纺织品产业。

   二、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溢价能力

   品牌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体现,能为企业带来较高的产品溢价。企业应牢固树立品牌即资产的观念,不断增加对品牌建设的投入,以品牌增效益促发展。而政府应加大对品牌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品牌企业合法利益;建立健全品牌扶持政策,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动企业加快品牌建设;支持省内企业通过参股、并购等多种形式与国际知名设计、品牌运营机构和品牌企业合作,加快提升品牌国际化水平。

   三、重视人才建设,提升纺织企业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建议政府依据纺织行业结构分布,完善纺织服装类高等院校与职业教育优势互补、实用技能型人才与研发型人才相并重的纺织人才培育体系。同时,鼓励院校与企业加强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和联合实验室,促进产学研有效衔接、人才与企业深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