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爱国代表民革江苏省委员会发言
大运河见证了沿线城市千年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专门进行了研究和推进。江苏作为中国大运河牵头申遗省份,应当有所作为,努力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拿出“江苏方案”,贡献“江苏智慧”。
(一)构建大运河文化带应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保护优先。要始终坚持将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保持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二是坚持文化引领。要始终坚持将传统优秀文化与大运河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相结合,推动文化建设与流域经济社会建设的有机结合。三是坚持绿色生态。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协调发展理念,加大运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推进绿色宜居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运河流域环境。
(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三个基本策略。一是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以古文化设施、文化传统、文化艺术等保护为主要目标,进行谨慎而又积极的开发利用。二是文化建设与当地生产、生活、生态相结合。要充分利用政府、市场与社会各方的力量,建立长效的可持续的建设和保护发展机制。三是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国家战略相结合。运河文化带建设要与国家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等各种战略相结合,促进融合发展。
(一) 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围绕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利用、管理,着力推进保护项目库、人才库、课题库“三库”以及保护管理体系、保护监测体系、展示利用体系“三体系” 建设。
(二) 运河文化非遗文化传承工程。建设一批大运河(江苏)非遗城市博物馆,并支持社会力量承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习所,打造一批大运河(江苏)非遗活态传承与展示基地,同时注重培养一批非遗文化传承人。
(三) 运河文化景观提升工程。以苏州、扬州、淮安、徐州等城市为重点,创建一批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形成大运河文化聚落,实施一批城市沿河景观工程,精心谋划大运河标志性文化景观。
(四) 运河国际文化交流工程。扬州发起成立的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旨在推动运河城市共享遗产保护、环境治理、城市建设等发展经验,建议将扬州的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运河城市交流的重要平台。
(五) 运河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对接全省“1+3”功能区战略布局、江淮生态大走廊等重大战略建设,以运河生态功能的恢复和运河沿线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打造联结江苏“五湖四河”的美丽江苏生态区。
(一) 强化组织领导。在省市级层面建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和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在统一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明确分工,确立各部门责任,充分有效地发挥好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的作用。
(二) 强化区域协同。有效整合大运河沿线的各级资源,防止一哄而上和盲目、重复、低水平的建设,强化与沿线各市、各县的衔接和协同合作,推动沿线文化、资本、人才的优化组合。
(三) 强化政策支持。省级、市级层面要制定出台关于支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整合各部门分散的资源,制定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政策体系,同时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享的理念,广泛动员社会、民间资本与市民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四) 强化人才培养。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管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都需要专业人才,建议通过政策扶持和部门、院校培养培训等措施建立起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人才体系,确保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