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常委、同志们: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省政协十一届十五次常委会议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就要结束了。省委、省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今天上午,张雷副省长到会通报情况,省委、省政府11个部门的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昨天下午,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鸿应邀作专题讲座。会议还审议通过了省政协专门委员会通则和有关人事事项。会议开得圆满成功、富有成效。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突出以人为本,切实增强助推实施民生共享战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的自觉性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中共十八大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这些都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民生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去年11月,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实施六大战略的基础上新增了“实施民生共享战略”,明确提出要在加快“百姓富”上创造更多成果。今年7月,李强书记在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讲话中,强调要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力度。多年来,我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致力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人民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就是要把民生需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导向,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发挥政协优势,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协助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推进共享发展,同心同德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二、坚持共建共享,紧紧围绕实施民生共享战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咨政建言
本次会议共收到大会发言材料56份,有16名委员作了大会发言。委员们对我省保障改善民生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保障改善民生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当前,政协围绕实施民生共享战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建言献策,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 更加注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委员们指出,收入是民生之源。增加收入,合理分配,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进一步落实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着力提高居民经营性收入、多渠道提高财产性收入、稳步提高转移性收入。要充分发挥创业致富的示范带动效应,让更多有条件有能力的人通过创业增加收入。许多委员建议,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初次分配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2. 更加注重促进就业创业。委员们认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有了就业才有收入,民生才会改善,社会才会安定。要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发挥好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要在经济转型中积极推动以传统产业就业为主向服务业就业为主转型、以就业为主向就业与创业相结合转型、以体力型劳动就业为主向智力和技能型劳动就业为主转型。大力发展新经济,通过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成长,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许多委员建议,要完善就业援助机制,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积极稳妥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要健全有利于扩大就业的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体系,加大对灵活就业等非正规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做好各项政策的衔接、协调和配合,使就业创业者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有的委员提出,要切实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3. 更加注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委员们强调,社保是民生之依。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收入分配的“调节器”。要围绕实现更加公平,加强制度整体设计和改革创新,以机会公平和制度公平保障城乡居民平等享有社会保障权益。要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困难群体保障机制,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水平,畅通城乡居民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衔接转换通道。要着力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健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一些委员提出,要统筹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
4. 更加注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委员们认为,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寄托着无数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政策措施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千家万户。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试验区建设,加快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发展,保障特殊教育优质全面发展,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特色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要建立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分类管理制度,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选拔水平和教育质量。有的委员建议,要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扶困助学体系,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
5. 更加注重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委员们强调,健康是民生之向。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省级试点,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要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许多委员指出,养老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对城乡各类困难老年人的托底保障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积极推进医养融合发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6. 更加注重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委员们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的重要举措,关系民生发展整体水平。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推动民生事业各领域的协调发展和制度对接。要明确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标准,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清单。部分委员建议,要打破行业分割和地区界限,科学确定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和覆盖人群;整合基层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和功能,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业态;优化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让全省各地基本均等、全省人民普遍受益。
7. 更加注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们提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今天,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反映了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要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走出一条经济增长与碧水蓝天相伴的康庄大道。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狠抓节能减排,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做“加法”、能耗排放做“减法”。要切实把握好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统筹谋划国土开发、产业布局、人口分布,控制开发强度,节约集约开发,更多地为生态建设留白。要切实解决好大气、水、土壤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突出环境问题,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江苏,提高人民生存质量、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一些委员认为,环境好了,大家享受;环境坏了,大家难受。要积极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使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文明意识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8. 更加注重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委员们强调,实现全面小康“不让一个掉队”,共享发展成果“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要处理好精准到户与区域攻坚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贫困户上,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切实做到项目资金、措施帮扶精准到户;同时着力加大对经济薄弱村、重点片区和黄桥、茅山革命老区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产业发展项目的扶持力度。要处理好产业就业扶贫与政策兜底的关系,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就业创业,培育“造血”“活血”功能;对丧失劳动能力、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或提供医疗救助保障为其“输血”。要处理好群众主体与社会帮扶的关系,坚持“授人以渔”,引导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落实社会扶贫各项激励政策,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广泛参与扶贫开发。要处理好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同时,注重“量身定制”、分类施策,确保有的放矢,如期实现脱贫。
9. 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委员们强调,稳定是民生之盾。国泰才能民安,社会和谐稳定历来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委员们建议,要集中精力抓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为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物质基础。要转变作风促稳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文化,提高公众的道德素养、法治意识;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三严三实”,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带头转变作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综合治理保平安,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准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畅通诉求渠道,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公平正义,努力使社会矛盾越来越少,和谐程度越来越高。
三、着力增强实效,认真做好省政协下一阶段各项工作
今年以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省政协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有效履行职能,各项工作开展得深入扎实、富有成效。下一阶段,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全面完成今年省政协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要开好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主席专题协商会议,继续做好主席会议和主席、副主席督办重点提案工作,就防治大气污染、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议题进行集中视察,围绕实施食品安全江苏行动计划情况开展专题民主监督,努力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
二是要精心组织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今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按照全国政协部署和省委要求,我省已安排了召开纪念大会、谒陵、接待孙中山先生海外亲属和海外来宾等活动。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统筹、有序推进。
三是要着手启动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筹备工作,及早谋划明年工作安排。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是本届政协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要提前谋划、早作安排、精心准备。要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明年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和委员集中视察、专题民主监督的议题。
四是要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配合省委巡视组工作。要注重日常教育、注重自我净化、注重以知促行、注重领导带头、注重制度保证,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序有效开展。按照省委统一部署,省委第一巡视组正在对省政协机关工作开展巡视。要积极落实巡视的各项要求,自觉接受巡视监督,及时整改存在问题,共同把这次巡视任务完成好。要把巡视工作与机关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促进机关党员干部履职尽责、与做好机关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推动机关建设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