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一届五次会议 / 全会日报
发布日期:2017-02-09 10:03 来源: 本站原创

    2月8日下午,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民建组、工商联组、经济一组、经济二组、科技一组、科技二组的委员,围绕“聚力创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效益的发展”主题进行讨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莉新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徐鸣主持会议,省政协副主席洪慧民出席会议。

    曹一清、陈林森、段涛、蒋益军、李吉平、汪祝君、肖国民、邹毅实、张水芳、蒋东良、高涛、李明霞、刘金、潘镇、邹建平、高纪凡、俞亚鹏、丁佐宏等委员作了发言。

    曹一清委员(江苏太仓市科技创业园暨留学人员创业园董事长,苏州登创科技集团董事长)就以国际化发展理念,加速我省经济转型提出建议:

    一、积极推动省内大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跨境并购

    随着成本上升及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我省制造业正面临着非常大的产业转型的压力;技术的相对落后和核心关键技术的相对缺乏使得产业转型举步维艰。当然,进行全民的技术创新动员并进行有力的政策支持也是有效的手段,但世界产业进化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企业间的直接并购是发展最快速最有效的途径。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专题研究,出台一些专项政策,从审批、金融、外汇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支持,让更多的大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能够通过境外并购来获得上下游的关键技术,成为赢利的企业,并在直接的产品市场及股市上获得双重的回报,更快地实现产业转型,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

    二、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合作

    我们强调通过自主创新来提高我们企业的技术水平,这无疑是正确的,也已取得很好的成果。但一个国家只有以全球视野来推进科技创新,以国际化的理念来制定政策,才能吸引全球优秀科技人才,集聚全球创新资源为我所用,以此来更快更好地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我们应积极推动省内中小企业通过资本与境外大学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进行合作,直接将技术以资本合作的方式在国内落地生根,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改革开放“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目标,也真正做到全球创新资源为我利用,最终实现快速有效地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目标。

    三、积极推动职业技术人才的国际化培养

    中国已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最大的商品贸易国之一。随着产业转型的日益迫切,对人才,不仅仅是高端人才,包括对大量的中级人才的需要会更加紧迫。建议有关部门在我省现有职业技术教育国际化合作的基础上,加强政策引导,推进各地区开展具有地方特色、产业特点的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的国际化合作,努力引进国际职业技术教育资源,进一步开放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民营资本的进入通道;以市场为手段、政策为引导,来有效集聚资本、人才和国际教育资源,为全省通过国际化途径来加速产业转型储备好充沛的人才。

    陈林森委员(九三学社苏州市委会主委,市政协副主席,苏州苏大维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董事长)就将“民营公助”和“军民融合”的新型创新机构作为我省下一轮产业创新的重要抓手提出建议:

    一、在若干领域设立民营非盈利创新机构,不属于国有、也不是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投资(基金),研究机构投入用于研发和产业对接,是非盈利性的。研究机构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设计,以重大目标产品和核心技术(工具与高端共性装备)为创新目标,政府财政资金予以一定比例建设经费和运行经费资助,并纳入常规资助对象管理,支持民营研究机构建立“江苏省(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研究机构的税收政策上予以部分减免。

    二、新型研究机构以融创结合的商业模式运行,用“技术和资本”融合来整合产业链,推进创新过程的市场化配置和证券化。以专利和原创技术为产权,推动创立新企业,引进新投资,以上市企业为主要抓手,用市场证券化的手段,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合作。加大产业创新基金的规模。如设立500亿-1000亿元产业基金,围绕优势新型产业(如下一代计算平台-增强现实、智能交互终端、柔性光电子、智能制造、超颖材料、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用“技术+产业+资本”+并购方式,形成创新链与利益一体化,与新型研发机构成果对接,促进相关产业整合,形成十亿-百亿乃至千亿产业规模,成为标志性创新企业。

    三、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我省选择有条件(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和渠道优势)的单位和企业,联合创立“XXX军民融合创新中心”,配套创新发展基金,比如200亿元基金规模,财政资金做劣后级,撬动民间投资;或者财政资金不劣后,但对引进民营资金做征信,以加快推动军民融合和产业落地的进程,促进原创成果与国家战略需求的对接,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

    四、打破区域界限,建立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按照产业链优势分工,组建有区域创新和产业特色的新型研发机构,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鼓励高校和国有研究院所参与民营创新机构建设,财政资助直接下达到新型研究院,以契约形式和合作形式深度合作。

    段涛委员(无锡文思海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就优化软件研发资源,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出建议。

    所谓软件外包服务,最早就是一些发达国家的软件公司将他们的一些非核心的软件项目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给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的公司来开发,以达到降低软件开发成本的目的。现在,不管企业还是政府都已经逐渐把一些创新和研发方面的工作加以外包,而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针对公司非核心业务的外包服务,企业依赖外包实现利润率与营收上升的程度日益加深,价值和创新导向式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江苏拥有超过 70万以上的软件外包人员,他们具有全球领先的项目开发经验,拥有严谨的项目管理能力。在过去十几、二十年对全球客户市场提供 IT 服务的经历中,我们很多企业都在服务过程中学习和吸收着世界领先科技的精华,也不断积累着在高科技、制造业、通讯电信等诸多领域的丰厚经验,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并且已经逐步形成了相当一部分创新解决方案和知识产权专利,因此现在面向国内市场来说也有了更多释放的空间,这部分积累是有能力真正在两化融合、智能制造领域中开花结果的。

    目前,在推动产业融合、实现创新价值方面,我们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建议:

    一、持续推动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在江苏的发展,大力储备和培养人才

    软件外包有甲方领域非常广的特点。全球、全国的一二三产业都有可能发包,既可以创汇,又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还可以储备人才,优势显著。

    二、通过行业协会(商会)等平台作用促进跨行业、跨产业的交流合作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鼓励协会良性竞争发展,带领所在行业的企业突破产业的壁垒,以市场化的方式,自发成长,自主创新。

    三、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创新氛围

    通过媒体等多种宣传途径,唤醒并激发软件外包人员的创新、创业意识,在全江苏形成拥抱变革、创新发展的大氛围、大格局。

    四、完善创新孵化配套、推进创新资源共享

    通过不断完善政策、资金、环境等的配套,降低创新创业的门槛,发展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关键技术合作,积极促进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

    蒋益军委员(无锡市工商联副主席,无锡九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就进一步加强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出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治理理念

    水环境整治出现过不少治理模式,有“一湖一策、一河一策”,还有“河湖同治”等,水环境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错综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就目前国内水环境整治的现状来看,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按照李强书记提出的“全力打赢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攻坚战”要求,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治理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区域污染源、水系上下游等综合因素进行统筹规划,树立区域综合治理的理念,充分考虑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系统性、层次性、尺度性。

    二、采用科学的治理方法

    城市水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的综合方案加以解决。目前“截污纳管”、“清淤疏浚”、“驳岸整治”等基础生态修复工程1.0版得到普遍应用,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问题,还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工程2.0版,即重构水体生态系统,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利用水体自身净化功能减少“存量污染”的同时,还可消纳降雨、地表径流等带入的“增量污染”。

    三、建立长效的管护机制

    园林绿化讲究“三分种七分养”,水环境治理更是不可缺少高效、持久、经济的管护机制,即生态修复工程3.0版。管护机制分为三个阶段:科学管护—自我平衡—资源化产出。首先要根据水体的水环境容量,污染物的汇入量,生态系统现有的结构组成,借助一定的物化指标检测和科学的评估,合理地调控水生动植物的生长模式,使其保持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其次,科学管护最终的目的是实现自我平衡,无需管护也可具备净化功能,从管护到自我平衡一般需要3-5年左右。管护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资源化产出,在充分保障水体功能不受损坏的前提下,盘活存量资产,合理利用治理后的水环境生态资源,探索多种适宜的经济补偿途径,从而减轻水环境管理的财政压力,真正实现水环境为人类生存发展服务,补齐生态养护的短板。

    李吉平委员(南通市科技局局长、党组书记)就盘活用好创新家底,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提出建议。

    在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李强书记在讲话中对今年的工作要求,第一条就是“我们要坚持用创新开路,让发展的动力一年更比一年强”,为我们进一步围绕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指明了方向。李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我省的科教资源优势,盘活用好厚实的创新‘家底’,着力推动全面创新”。“盘活用好厚实的创新家底”可以理解为有两大方面,一是指我省的科教资源优势,这是我省科技创新的坚强支撑;二是指我省规模巨大的草根企业的内生发展动力,这是我省科技创新的坚实基础。如何盘活用好全省的创新家底,关键在于上述两方面的精准对接,必须千方百计地把创新资源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一直以来,我们深切认识到地方科技创新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来谋篇布局。针对我市科技创新资源不足的短板,我们以大力度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突破口,以技术需求对接高校院所的创新成果,解决企业的技术创新短板。为提高全社会的创新组织水平和组织程度,建议:

    一是借鉴“走帮扶”的形式,将其拓展到高校走向企业,在科技镇长团这种好做法的基础上,更广泛发动省内高校走进企业,按照专业方向,对口帮扶相应的产业和企业。积极探索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与企业结合的新途径、新措施,增强高校面向企业一线的动力和活力,真正使我省的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驱动发展的胜势。

    二是正确引导省内大学的办学方向,特别是高职院校要摈弃“专升本”、“考研”这样的误区,致力于实用技术开发、实用技能人才培养。政府要尽快研究出台企业高技能人才的补贴奖励措施,让高技能蓝领同样获得高学历白领的人格尊严和生活待遇,引导全社会正确的工作价值取向。

    汪祝君委员(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就补齐民航短板,助力“两聚一高”提出建议:

    一、积极引进和培育基地航空公司

    一方面,重点培育东航江苏公司、深航江苏分公司、吉祥航空等基地航空公司,引导基地航空公司加快运力引进、提升市场份额、新开和加密国际国内航线;另一方面,鼓励和扶持省内民营企业组建航空公司,为江苏民航发展增添动力。

    二、加强机场资源整合

    建议省级层面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大全省机场整合力度,通过推动组建机场联盟或机场集团等方式,优化机场资源配置,科学有序发展航线航班,提升与航空公司谈判的话语权。

    三、加快开辟国际国内航线

    国际航线方面,建议将国际远程客运航线和国际货运航线作为发展重点。鼓励南京、无锡、南通、徐州等机场开辟国际货运航线,扶持和引导国内外货运航空公司、货运代理企业进驻省内机场发展货运业务,加强各机场与省内各类开发区间的“区港联动”。国内航线方面,为加快南京禄口机场枢纽建设,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建议强化南京禄口机场与国内的省会城市、经济中心城市的快线和干线运输,鼓励国内其他二、三线城市开通至南京禄口机场的支线航线。

    四、全力加快航空产业发展

    以推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空港为依托,合理布局空港及周边发展区的城市及产业功能,重点发展空港物流、航空制造、临空高科技等新兴产业。努力打造以空港为核心的航空产业园,使之成为今后5至10年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五、不断优化提升民航发展环境

    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和通用航空业发展的两个意见,加快出台《江苏省促进民航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建议在优化专项资金使用、加强各级财政投入等方面予以明确,强化支持力度。以《江苏省民用航空条例》出台为契机,加大促进我省民航发展的力度,建立健全民航管理体制和保障体系,提升我省民航发展的管理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军方、民航空管部门的沟通协调,逐步优化江苏民航空域结构,不断释放空域容量,提升空管服务保障能力。

    肖国民委员(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导,民盟校委员会主委)就强化化工清洁生产,全力打赢环境治理攻坚战提出建议。

    强化化工清洁文明生产和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解决化工生产所带来的污染,是实现化工污染防治的基础与重要工具,全面开展化工科技创新战略,推进产品升级转型具有重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意义。

    一、发展化工清洁文明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必然性

    1.发展化工清洁文明生产和循环经济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2.发展化工清洁文明生产和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最有效的手段。

    3.发展化工清洁文明生产和循环经济是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

    二、发展化工清洁文明生产和循环经济实现的技术途径

    1.开发“原子经济反应”

    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由于大宗基本有机原料的生产量大,往往年产量达百万吨以上,选择原子经济反应十分重要。

    2.开发化工清洁文明生产工艺技术

    产品目标确定后,选择无害、无毒的原料与中间品;尽量不用、少用有毒、有害的溶剂和助剂,或采用环境友好的溶剂和助剂;发展高选择性,高效的新型催化剂及新的合成工艺,向生态过程与理想的原子经济性目标靠拢,从而简化反应步骤,提高经济和环境效益。

    3.发展化工清洁文明生产工程技术

    强化耦合化工技术将是解决资源利用流程长、效率低等非绿色过程的关键技术。采用新技术,强化化工过程系统与装置—实现装置的微型化和系统集成化,应用计算化工与精细机械加工手段构筑微型集成化化工装置与系统。新兴的纳米科技与微化工技术。

    4.研究开发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

    废弃物的重新利用是根治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化工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前景展望

    省政府和环保部门通过建立清洁生产审核平台,组织专家对企业进行工艺审核手段来促进清洁生产工作。要求化工企业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并积极要求审核,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有效地改善我省的生态环境,保证我省化工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邹毅实委员(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就以“两化深度融合”为突破口,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提出建议。

    实体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80%以上,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根基。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通过培育科技创新的新动力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务之急。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要做的事很多,当下,必须选择好有效突破口。我们认为,以“两化深度融合”为抓手,迅速启动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计划是切实可行的。

    一、工作目标已经明确。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已明确提出“两聚一高”的工作目标,要建设“一中心一基地”,把科技创新摆到了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本次政协会议开幕式上省委李强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用创新开路,让发展的动力一年更比一年强,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盘活用好厚实的创新“家底”。石泰峰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明确指出,要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实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提升计划,促进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

    二、江苏有实力支撑工业智能化发展。我省科技资源丰富、技术储备充足,与信息化融入工业化相关的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产业研发基地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完全有实力为全省工业4.0提供技术支撑。

    三、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计划”的顶层设计:

    1.加宽全省互联网国际接入口。

    2.实施万兆光缆进园区入企业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工程。

    3.抓紧研究专用工业互联网在全省的应用与推广。

    4.研究和制定我省“两化深度融合”的技术标准。

    5.培育一批企业智能化整体方案研究设计的研究院所。

    6.筹建全省集中管理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中心化工业大数据产业园。

    7.从企业层面的试点上升为产业层面的试点。

    张水芳委员(省邮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就加快发展快递业,努力服务新江苏提出建议。

    快递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近年来,快递业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传统行业增长趋缓的背景下,快递业务量一直保持50%左右的高位增长。邮政行业在促进生产、改善民生、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快递业的发展速度与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还不相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缺乏总部经济;二是与相关产业融合度不高;三是政策扶持不到位;四是安全监管形势严峻;五是基础设施薄弱导致群众便利感不强。

    为加快我省快递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突出政策引领作用。国务院和省政府层面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建议各级市县政府层面加大文件的落地和执行力度,出台相关细化和延伸政策,在政策、项目、资金包括安全体系等方面对快递业发展予以支持。

    二是建议推广使用智能信包箱。智能信包箱是传统信报箱的升级换代产品,它在存放报纸、杂志、信件的基础上,能把剩余箱格转化用作快件箱,实现邮政企业和快递企业的共同投递。一是在省级层面给予顶层设计,相关部门出台文件,明确城镇居民住宅楼开发建设单位要把智能信包箱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纳入配套建设工程总体预算,列入建设工程方案,与建设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二是出台智能信包箱建设标准,并将其纳入规划部门标准。

    三是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快递行业的推广应用。通过各项鼓励政策积极引导快递企业大规模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明显提升行业节能减排水平。一是加大扶持力度,给予专项补贴;二是创新推广模式,扩大补贴对象;三是积极鼓励引导,强化资金支持。

    蒋东良委员(无锡市工商联副主席,江苏宜安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就理念创新,建立一个好企业的标准提出建议。

    “您的快递中午十二点到,如方便请您把家中的垃圾放在门口,我顺便把它带走!”这是快递员的服务创新。作为一名民营企业代表、一名企业家委员,我常常提醒自己,用过去成功的经验指导现在的自己走向未来是危险的。过去成功,现在、未来不一定能成功,一定要理念创新,思维创新,特别是要改变自己固有的习性显得尤为重要。

    为提升企业创新质量,建议:一是政府建立“好企业”的标准。第一是税收指标;第二是就业;第三是质量,为社会提供好的产品;第四是节能减排,今天的发展不能用明天的资源;第五是科技,发展要有科技进步,让市场来检验企业创新的含金量;第六是营造全社会去做公益的氛围等。二是创新考核体系,让企业围绕正确的方向去实现价值。不论企业性质、类型,运用大数据提升全省企业健康发展,培育更多的百年企业。我认为企业只要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构建平台,为社会谋求福祉,一定能成为百年企业。同时建议对有些企业的扶持政策,采用后扶持的模式让市场来检验创新的有效性。

    高涛委员(中电科技集团第五十五研究所所长)就聚焦三代半导体核心芯片,激发军民融合发展新动力提出建议。

    江苏要实现“强富美高”的目标,一定要把芯片产业作为龙头,加强顶层设计,突出重点方向,扶持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聚焦以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等为代表的芯片产业,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与价值链关键环节。

    建议以当前国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和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契机,针对5G移动通信、物联网等千亿级规模的行业需求,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核心芯片,发挥我省科教资源优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破束缚科研院所融入地方经济的篱笆,激发军民融合发展的新动力。在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打造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以第三代半导体为代表的射频集成电路产业,与台积电、紫光等布局江苏的集成电路产业项目一起,完善江苏集成电路产业的整体布局,使集成电路产业成为江苏的一张名片,让中国制造更多依靠自己的中国芯。 

    同时建议以江苏的优势科研院所为基础,打造若干个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特区。进行“颠覆式”科技创新,在前瞻性研究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支持,以完全自主的核心技术带动产业的发展,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验证试验等环节,实现从科研成果到产业的有效转化,为江苏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打好基础,注入新动能,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局面。

    李明霞委员(南京金阳光乳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南环亚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就切实落实“减负清单”,激发企业家的“创新之火”提出建议。

    李强书记在省政协会议上的讲话,有两句我感触最深:一是我们江苏面临着爬坡过坎、破茧成蝶的重大考验,迫切需要把“创新之火”燃得更旺;二是要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继续发力,为企业“松绑”,为市场“腾位”,为群众“增利”。这两句话,实在、接地气,真正说到我们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的心坎上。

    我们民营企业家最不缺的就是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家心中都有一座“火山”,我们正在通过转型、通过创新和学习,激发我们内心的火焰,积极迎接市场的挑战。

    李强书记在听取委员大会发言后还指出,“要推动改革和法治两个轮子一起转,让制度环境一年更比一年优。”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我最关切也最了解民营经济当前面临的困境与难题。李克强总理说,今年要在降低收费等非税负担方面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不应只是一个口号,它需要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和执行。我建议,相关部门能将“减负”落到实处,公布企业“减负清单”。让企业实实在在知道:哪些负担是要减掉的,什么时候减掉,谁来落实。既要有“清单”,也要有“时间表”,更要有“责任人”。

    要真正通过减负来激发我们企业家的“创新之火”,引爆我们的心中“火山”,让我们可以用“火山”,去融化市场的“冰山”,去越过阻碍发展的“高山”。

    刘金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行行长、党委书记)就聚力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助推创业富民;致力生态环保,发挥国有大型银行的作用提出建议。

    李强书记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以“凝心聚力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为题,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精神一脉相承,通过五个“一年更比一年”的排比句,对政协参与和推动“两聚一高”的新实践,提出了目标和要求。这些要求,在我们银行业特别是大型国有银行也应该得到全面的贯彻。在创新方面,实体经济体现在不断引进新的产品,提高现有产品的品质,引进新的生产方法和管理方法,开辟新的市场,特别是夺取原材料和半成品新的来源,创立新的经济组织,在金融业就体现在改进服务方式,创新风险管理方法,创新融资的产品,用组合产品替代单一产品,以新的市场化的资金来源替代现有单纯的存款。只有创新才能增强发展的动力。在聚焦富民方面,既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银行要更多地支持创业富民,为居民创业、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和融资产品,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走出新的路子。在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银行要通过贷款以及更加丰富灵活的融资方式,加大投入,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

    石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指明了今年江苏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我们银行业要全面贯彻落实,特别是在振兴实体经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方面,更要发挥银行的优势,按照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的指引,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加大投入,让江苏从第一制造大省走向第一制造强省,我们有这个信心。

    潘镇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就进一步加快科教资源转化、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建议。

    江苏省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提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近年来,随着江苏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科教与人才强省基础战略的实施,江苏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江苏科教资源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也愈发显著。如何进一步加快江苏科教资源的转化,将江苏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优势,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为了进一步发挥江苏科教资源在“聚力创新”中的作用,更好地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尽快将江苏的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提出以下建议:

    坚持科研导向与市场导向并重,引导高校的科技人员重视科技创新项目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完善科研院所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应用型科研成果,引导高校科研人员关注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发挥载体平台的作用,根据平台的性质和定位,打造特色品牌,充分发挥平台的科研院所与企业功能协同作用;加快建设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推进技术产权化、成果资本化、转让市场化,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在吸引优秀人才流入的同时防止优秀人才的流失,为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留住高层次人才,为我所用越来越重要。健全科教资源转化的服务体系,一方面政府应该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的职能转变,促进江苏科教资源转化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资格认证管理,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邹建平委员(南京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就让城市环境更优,让共同家园更美提出建议。

    要让城市更美、环境更优,必须理清城市治理的思路,促进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一是明确目标。江苏省已经出台了“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目标已经十分明确,现在一是要拿出硬措施,建立责任制,一项一项组织推进,让行动计划目标早日实现;二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和措施,让污染环境付出高代价,让环境违法受到严惩。

    二是优化生态。做好加减乘除,“加”,指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重大生态修复行动必须有规划进行具体指导,让优质生态环境成为市民幸福指数的增长点;“减”,指推动污染企业关停并转,实现污染源减量;“乘”,指通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产业优化配置,实现生态效益倍增;“除”,指严守生态红线,对生态资源建立有偿使用机制,同时严格把关保护生态。

    三是美化环境。扮靓城市,以干净、整洁、有序、绿色、明亮为追求,围绕水环境、市政道路、市容市貌整治等重点任务,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天蓝、地绿、水清、路畅、城靓。

    四是更新理念。不断实现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的转变,治理和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管理只有政府一个主体,而治理是多主体的,广泛参与的。城市治理,政府的职责义不容辞,企业及全民的自觉不容忽视。按照多元主体、协商共治的城市治理理念,成立城市治理委员会,推动城市治理各方参与、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更好地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内涵,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共同为城市治理贡献智慧力量。

    五是完善立法。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和部署,大力加强对城市治理领域法治建设进展的调查研究和前期论证,尽早健全完善地方城市治理法治体系,为依法推进城市治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高纪凡委员(常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就聚力创新,转型升级提出建议。

    江苏是全国的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教育大省、技术创新大省,但是制造业发展目前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压力。这些压力和困难表面看是外部环境问题,比如要素成本较高、融资成本较高、税收规费多样繁杂等,但是根本原因是产业和产品结构没有较大的差异性和领先性,技术水平和商业模式的同质化导致盈利水平不高。江苏的大部分公司是以生产中间产品和生产资料为主体而不是终端消费品,资本投资大而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导致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下降。民营企业在这一情况下,要想取得超越性发展就必须通过聚力创新创造更大的价值,在原有产业中通过技术研发再创新,提升产品价值,打造领先的差异性竞争能力,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更重要的是,要把制造业和服务业相结合,把硬件的研发和软件的研发相结合,把产品技术创新和大数据、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科技创新相结合,打造整体解决方案的创新能力。

    俞亚鹏委员(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董事长)就创新为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振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

    二、减免或减半征收企业自建码头的港口建设费。

    三、长江南京下游12.5米深水航道,何时完工,希望有明确的时间。

    此外还建议海事和航道部门在这方面的监管不要太保守。

    丁佐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在发言中指出,企业家在海外拓展方面需要有一些组织提供帮助,我们省工商联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建议在省政府牵头下,成立一些相关管理机构,进行资源整合、信息收集,特别是建立相对固定的组织,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助推企业的海外拓展,对江苏的发展也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