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下午,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致公党组,侨联、台联、对外友好组,民族宗教组,特邀二组的委员,围绕“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主题进行讨论。副省长张雷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麻建国出席会议,省政协副主席王雪非主持会议。
周伟强、白元龙、冯岩、卢佩民、施学雷、汪云甲、张梧华、赵立平、周翔、邹振球、孟力强等先后发言。
周伟强委员(苏州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就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出建议:
一、深化改革方面
1.在监管、执法方面加强指导。简政放权改革中,大量审批事项被取消、下放、调整,随之而来就是如何监管的问题,只有管得好才能放得开、放得活。以前我们说“谁审批谁监管”,现在好多事项(特别是上级政府的事项)不需要审批了或者下放了,事中事后的监管如何落实到位、明确到人,迫切需要上级政府通盘考虑、加强研究指导、出台细化措施。同时,在县、市层面如何因地制宜地推进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综合执法,执法职能、队伍、人员如何整合,也需要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推进。
2.在提升基层政府承接能力和水平上加强指导。省政府层面目前推行“不再审批”和市县区扁平化管理,势必有大量的审批事项要下放到市、县两级。建议上级在不断下放各类事项的同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基层实际,统筹考虑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同时不断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使得各类事项“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才能不断巩固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成效。
二、扩大开放方面
1.对标找差打造更高水平开放载体。一是积极争取自贸区功能落地。二是积极打造国家级中德合作载体。我省在中新合作、两岸合作等方面已经形成标志性的品牌,但在对欧合作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中,德国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等方面十分值得我省学习借鉴。苏州的太仓等地,对德合作基础良好,具备深化对德合作的有利条件。苏州拟以太仓为核心区域,创建中德产业合作创新试验区,打造全省新的对外开放名片。希望省有关部门能帮助苏州积极向上争取。
2.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外资总部经济。建议我省抓住国务院出台“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机遇,进一步创新思路,大胆突破,在不影响省级财税收入的前提下,更大力度支持各地加强外资总部招商,推动我省从“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办公室”转变,加快提升全省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白元龙委员(江苏顺源集团总裁)就创新农业生产结构,打造农业创客平台提出建议:
第一,调整种植业区域,做好“加减法”,打好“组合拳”。面向全省土地资源做“加法”,全方位、多途径地开发食物资源;减法:调减非优势区生产,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减轻环境压力;乘法:改变单一种植、养殖模式,建立合理轮作、种养殖结合制度,改良土壤、提升地力,统筹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二,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建立城市型生态农业园、生态养老园区、生态旅游园区等形式的技术密集型现代农业园区模式。推进农业品牌化工程,打造江苏省优质现代农业园区品牌。
第三,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将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集中起来,打造集约化、规模化、智能化、工业化的现代农业创客平台。将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在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相互促进,推动传统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转变,实行一体化经营的模式,实现农户家庭经营的外部规模化,突破产业链的部门分割,促进了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这样,不仅解决了分散的、小规模农户难以监管,政府执法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还能够增强各种农业创客主体的抗市场风险能力和盈利水平。扶持规模养殖。以当地人民实际生活习惯和消费需求为导向,推动例如牛、猪、羊等的畜牧业养殖,因地制宜发展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重点解决养殖基础薄弱,饲养方式落后的问题。在“互联网”+“农业创客平台”载体的推动下,把传统单一功能的“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瓶”+“糖罐”+“燃料箱”。
第四,加大对现代农业创客平台的政策扶植。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降低农业龙头企业各项生产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设立农业创新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牵头搭建现代农业创客平台的龙头企业给予相关补贴和政策扶植,做大、做实农业创客平台,激发农业创新模式新活力,由平台反向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精准推动农村散户的经济扶持与业务培训,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闯劲的现代高效农业业务骨干,培育现代高效农业经营主体。这样,就形成了创新农业创客平台与创客单元之间的可持续性、良性循环。
冯岩委员(宿迁市委统战部部长)就坚持改革创新,全力营造经济社会发展宽松环境发言:
一是围绕降低准入门槛推进改革创新。要深入推进证照整合,深化“多证合一、证照合一”改革,扩大审批事项整合范围,全面落实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任务,建立以全国统一标准规范的电子营业执照、公民网络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为支撑的登记服务体系。同时,依托行政审批“一张网”,积极构建市场主体电子证照库,加快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电子证照“一次生成、多方使用,一库管理、互认共享”和政务服务“少带证照”,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是围绕强化联动监管推进改革创新。要进一步发挥省级市场监管信息平台作用,强化部门之间信息沟通、联动交流,建立合作备忘录和联合惩戒机制,实现信息实时沟通、资源全面共享,不断增强监管合力。要进一步强化信用管理,推动信用监管与行业监管有效结合,完善信用建设联动机制,切实让信用在事中事后监管中发挥作用,着力构建以信用监管为轴心,行政执法、行业自律、企业自觉、社会监督共同发力的“五位一体”综合监管体系。
三是围绕降成本增效益推进改革创新。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资格资质去行政化改革,深入推进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特别是在去年11月21日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座谈会上,得到李克强总理的称赞。以压减行政事业性收费为突破口,最大限度压缩收费事项,去年为工业企业减免各类收费1亿多元;出台《市政府关于推进市区垄断性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每年为企业减负约2200万元,政府定价管理垄断性服务收费项目仅保留28项。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资格资质去行政化改革力度,减少职业资格审批要件,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深化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制度改革,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同时为全国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制度改革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两点建议:一是加大对宿迁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大对宿迁原创改革的支持力度。
卢佩民委员(泰州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就发放创业富民培训券,推动精准富民提出建议:
首先,要精心设计“创业富民培训券”的使用规则。这个“券”应该是有相当含金量的一张“券”,主要表现在培训的规模大、内容新、有实用性;这个“券”应该是公开的,所有有意愿通过创业,实现致富奔小康的城乡居民都可以实名注册,申请使用;最重要的是,这个“券”不是提前兑现的,需要参训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拿到创业技能合格证书,才可以用这张“券”抵算培训费用,事后由培训机构向政府持券兑现结算。
第二,要把发放“创业富民培训券”作为聚焦富民的关键举措摆上重要位置。发放“创业富民培训券”,一是对城乡居民的创业动员。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把大专院校毕业生、未充分就业劳动力、返乡人员等作为重点,宣传创业政策,树好创业典型,鼓励他们勇敢地投身创业浪潮。二是打开创业眼界的平台。选择培训方向的过程,就是创业规划的过程;培训的过程,就是转变思维方式的过程;相互交流的过程,也将是积累人脉、促进合作的基础。三是提升技能的契机。对个人而言,学有一技之长,不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都是宝贵财富;对整个社会而言,提高了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劳动技能,也为增强全社会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第三,要把发放“创业富民培训券”与营造环境、优化政策有机结合起来。要营造舆论声势。大力弘扬创业文化,各类媒体接续讲好全民创业故事,在城乡公共场所设立公益广告,连续举办创业大赛、创客大赛等,不断造浓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要出台政策红利。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意见,结合江苏实际,制定出台更有操作性、具有含金量的富民创业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资助力度,让制度环境一年更比一年优。要在乡镇、街道探索建立创业就业富民服务中心,集创业典型展示、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就业服务于一体,实现精准富民。要落实有效推进机制。加强创业富民领导协调力度,整合各类资源,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工作推进、督查和考核机制,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工作取得实效。
施学雷委员(致公党南通市委主委,南通市行政审批局局长)就积极稳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提出建议:
一、合理界定权限,明确权力清单
在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中,要首先梳理本级政府享有的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充分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在辖区范围内取得共识,确保改革措施符合执法需要和实际。现阶段,考虑到不能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基层执法人员素质和能力,不宜将专业性太强的行政执法权确定为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否则易耗费大量行政成本,降低执法效能。首先将专业性不强、易于识别、便于操作的事项纳入综合行政执法范围。此外,将具有密切相关性的执法事项尽量同时确定为综合行政执法事项。
二、理顺内外部关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推进综合行政执法目的在于精兵简政。但是综合行政执法涉及范围非常广泛, 且任务重,必须配备力量相当的专业队伍。理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其它行政管理及执法部门的关系,明确各部门相互配合是法定职责,必须履行相关的配合义务。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确定后,相关执法队伍和人员编制应划转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实现人随事走,统一调配。在此基础上,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建立合法规范的执法资格准入制度,引入高素质的专业执法人员,逐步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三、优化运行机制,加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社区管理网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完善社区、镇(街道)、区市三级网格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基层执法队伍的信息收集和预警作用。在此基础上,加快建立信息与资源共享的平台(包括违法移送和执法协助)、促进部门合作协助的联席会议平台以及避免以罚代刑,以罚代民的行政执法与民事刑事司法衔接平台等三大平台。做好综合行政执法信息平台的维护工作,保证综合行政执法信息平台的顺利运行,并实现对执法中的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监督检查,确保执法的合法性。
汪云甲委员(致公党徐州市委主委,中国矿业大学省(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就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促进侨企转型升级提出建议:
一、落实侨法,维护侨企的合法权益
切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江苏省保护和促进华侨投资条例》等涉侨法律法规,及时制定、落实保护和促进华侨投资的具体政策、措施;省和各市可设立华侨投资权益保障协调委员会,协调解决华侨投资和权益保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完善地方性法规,为维护侨界权益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二、整合资源,建设侨企资讯平台
充分发挥涉侨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侨企服务保障工作。建议侨务、工商、投促、国税、地税、统计等部门建立定期的会商制度,摸清侨资企业情况,进一步明确服务对象。依靠投资主管部门和各涉侨单位,建立侨资企业数据库,实现全省华侨投资信息共建共享。搭建统一的政府信息平台,统一对外宣传创新创业的政策法规,统一收集、发布重大项目和人才信息。
三、培育扶持,引导侨企创新转型发展
对拥有核心技术、国际专利的华人华侨团队,加大资助力度,加大项目申报支持力度。对从事新兴产业的侨企,精心培育,每年筛选一部分有潜质的侨企,重点跟踪扶持。优化侨资企业服务,根据侨企群体的特点和转型升级中的问题,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服务效率。
四、营造环境,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侨资侨智
从江苏侨情出发,打好“侨牌”,举办各类侨界活动,宣传江苏侨企发展,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侨企人物,增强侨界创业者们的荣誉感、归属感。切实关心侨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与侨企经常性的联系,把侨界人才的配偶、住房、子女教育等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张梧华委员(安生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就大力推进境外办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境外办学规划
加强政策支持,为“走出去”境外办学的高校、机构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加强交流,为境外办学搭建沟通的桥梁,减少境外办学的障碍,同时联合相关立法部门,出台境外办学的政策法规,使我省的境外办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同时,统筹安排教育、文化资源,调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为境外办学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二、构建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督管理
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教学质量标准,对境外办学做好质量跟踪,并以各个办学机构培养方式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的质量考核体系;另一方面,引导“走出去”教育机构依托母校的办学标准,对境外分校加强管理,提高境外办学水平。
三、培养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改善办学基础设施
当前重要的是要从教育输出国招聘精通当地语言、熟悉本土办学流程的综合人才,同时需要引进国际化的管理人才,同时,从本省选拔具有潜力的人才,通过系统化的培训,组建起一支既擅长执教又精通管理的专业教师队伍。与海外华人、校友会及社会力量之间建立良好关系,为境外办学募集更多办学资金,改善境外办学条件。
四、抓好战略发展机遇,稳妥推进教育国际化
利用“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布局,加强同沿线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拓展境外办学的市场,扩大我省境外办学的规模与影响力,同时,通过与境外国家的教育合作,共享教育资源,交换办学理念,改善办学中的不足;鼓励符合条件的高校积极“走出去”,开展境外办学,发挥办学示范作用,以加强境外办学机构与项目建设;借鉴各国教育经验,发展我省的高等教育事业,适应更加复杂的国际教育环境和更加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赵立平委员(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就切实支持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一是解读宣传好政策意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让更多的企业了解物联网的政策引领内容、支持方向。要切实推进规划落地,建议对物联网相关“行动纲要”、“实施意见”进行推进总结,排查不足,以利再战。
二是大走访大落实挂钩帮扶在园企业。江苏大多数物联网产业都集中在各类园区,要积极主动服务在园企业,在平台服务、投资融资、人才引进、办公场所、厂房使用等方面向企业倾斜,促进企业稳健发展。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走访、挂钩企业,了解企业所思所想,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招引龙头企业和关联项目。结合物联网产业园积聚建设需求,充分发挥物联网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有针对性地加强与央企、民营企业合作,招引物联网关联产业,以及产业链中的短板项目,按需招引。
四是积极建设示范工程推广典型应用。建立健全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储备库,按一般类示范项目和重大类示范项目实施分级管理,加强全过程跟踪服务,同时对项目质量高、应用前景广阔的项目择优扶持,并引导其制定一系列标准,引领本行业快速发展。加快应用示范推广步伐,分业施策,分类指导,成熟一个推广一个。
五是拓展物联网企业融资渠道。要创新金融模式,建立起专门为物联网企业、尤其是中小微物联网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机构,探索金融业务创新模式,切实助力物联网企业融资问题的推进。以创业基金为基础,以政府财政补贴政策为导向,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及社会资金投向物联网产业。
六是重点解决中小微物联网企业融资难。建议政府牵头建立物联网中小微企业联合信用服务机构,由人民银行把关,相关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跟进,信用评估机构给予技术支撑。联合信用服务机构研究分析物联网相关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估报告,择优确定信贷投放目标,实现信用信贷的真正启动。同时,加强物联网中小微企业信用理念培育,强化信用就是品牌、信用就是企业资产价值的认识,加强物联网中小微企业自身信信用管理。
周翔委员(淮安市侨联主席)就助推苏北城市开放发展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苏北城市要勇于担当,树立并强化开放发展的理念。一要以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为己任,以更快推进“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不拖全省后腿为底线,围绕目标排任务、序时、措施,对照目标排困难、短板、预案,横下心来,背水一战。二要围绕“两聚一高”眼睛向内,根据资源禀赋筹划方略,编制开放发展的重大项目。三要分类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在建的项目保证进度;立项的项目抓紧争取、协调,及早开工;筹划的项目抓紧运作,争取早立项、早上马。
第二,省委省政府政策支持,举措推动。一要加大领导力度。现在要像扩大苏南发展优势一样,撬动苏北洼地崛起。二是提供政策扶助。在人才引进、资金引导、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更多地倾斜;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多向苏北“雪中送炭”。如南北挂钩,可以指导市级主要领导或重要领导,下达省级帮扶目标,明确时限,纳入考核评议;可以指导南北两地在人才交流、园区共建、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空间与效益互补等方面研究出台政策措施。三是支持项目建设。近年来,省里对苏北交通设施,特别是铁路网络建设的效应,随着一系列高速铁路的建成,将喷发式显现,对苏北对内对外开放,对苏北城市的形象是较大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还有一批新项目,如横跨三省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应从省级层面上向国家争取,及早成为国家级发展战略。如宁淮高铁项目,已经立项筹备,淮安人民翘首以盼省委省政府再推一把、再快一步。再如宁淮一体化发展规划,对放大南京集聚效应、带动淮安及周边发展意义重大,期待省政府尽早批复实施。
第三,省直部门发挥优势,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设区市办项目,必须依靠上级部门科学指导、真诚指点。苏北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建议省委省政府指导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请省有关部门领导(包括处室负责人)参与,主要是出思路、出主意,上下联通,推动地方建好项目。
邹振球委员(南京市台联会长,省台联副会长,台盟南京市委驻会副主委)就加快推进服务贸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建议:
一、推动服务贸易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引入高校和学者加强对服务贸易发展的研究和引领,创新机制调动市场和部门的积极性,以问题和任务为牵引,形成思路、落实制度,尽快形成服务贸易发展创新工作体系。
二、在服务外包等重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发挥服务外包在调整产业结构和稳定外贸增长中的作用,集中精力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和新兴领域,定期发布相关指导目录,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跨境电商等新技术作用。
三、加快建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以“软件谷”为核心、以综保区和江北新区为特色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载体。改革现行监管模式,接轨国际自由贸易区的通行规则,最大限度地提升一线进出境便利程度和物流效率。
四、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探索服务贸易独有的政策扶持方式,发挥资金的“种子”作用,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服务贸易发展。在符合国际规则和惯例的前提下,把更多资金用在促进平台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上。
五、营造助推服务贸易发展的良好环境。整合贸易促进中心平台资源,开拓国内外民间商务中介渠道,加强与南京友好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商业互动,开放法律法规允许内的所有服务贸易领域,摒弃可能造成不利的非贸易性壁垒。
孟力强委员(江苏海洋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淮海工学院教授)在发言中提出建议:江苏的改革开放,一是要聚焦到“两聚一高”的目标实践上来,积极推动并实施有利于创新、富民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策措施;二是要聚焦到国家发展大战略、大趋势上来,积极推动“一中心、一基地”建设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三是要聚焦到我省当前发展的实际上来,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着眼发展短板,努力消除南北、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