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一届五次会议 / 媒体报道
发布日期:2017-02-09 11:07 来源: 本站原创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聚焦富民,离不开百姓的健康。“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公平的健康服务。”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推进“健康江苏”建设提出了这样的目标。看病难如何缓解、基层医疗水平有待提高、“全面二孩”配套政策如何完善……这些老百姓关心的医疗问题,也成了两会上的热门话题。

     以病人为中心,让百姓看病更容易

     省政协委员、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虹对百姓“看病难”有着非常深切的体会:“很多老百姓往往看一个病要跑好几家医院,找不同的医生,广泛听取意见,再自己拿主意。一个病看下来,自己多半也成了‘专家’。从表面上看,这是病患对自己负责,但正是因为我们的分级诊疗工作没做好,没把责任尽到,才硬把老百姓‘逼’成了专家。这不仅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也是造成老百姓看病难的主要原因。”

     王虹告诉记者,为了让患者就医更容易,即将投入使用的省人医新大楼将采取一种全新的布局,目前的看病模式会有很大变化:“很多病人来看病,往往要挂好几次号,才能‘找对门’。但什么地方不舒服,他们是知道的。我们计划以疾病、器官、病人为中心对门诊进行重新布局。比如病人来看头痛,我们就会把眼科、五官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跟头痛有关的科室都安排在一起。病人只要到那去,就会有人根据他的具体病情进行精准分诊。这样的转型,就是完全以病人为中心,是一次重大突破。”

     人满为患,是困扰省人民医院多年的老问题。新大楼的逐步投入使用,或将缓解这一难题。但王虹看得更长远:“关键还是要把分级诊疗做好,否则即便我们再盖十个新大楼,仍然不能解决问题。”

     城乡医疗一体化,让每个人看得起病

     “医保报销的种类比例非常多,每个人都不一样。”省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陈仁寿告诉记者,目前不同阶层、不同人员之间的医疗保障种类繁多,存在差异,最好能够统一标准,减少城乡医疗的差异,让人人看得起病。“关键是加大投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有些流动人口居然没有医保!”陈仁寿在调研中发现,有些流动人口在城市中本来生活得挺好,公司也办了,房子也买了,但是突然生了大病,没有医保就很容易造成因病致贫。

     如何扫除医保“盲区”?“我们去国外旅游、讲学、探亲,办理签证时就有购买医保的要求,在国外如果突发疾病就有保障了。” 陈仁寿觉得这个方法可以学习,可将办理医保作为流动人口在城市办公司、买房的一个必要的条件。

     能生还要敢生,“全面二孩”还需配套政策

     “全面二孩”政策为何叫好“不叫座”?“我曾担任面试的考官,有用人单位提前来打招呼,只要男孩。”省政协委员、南通市妇联主席钱锁梅表示很无奈,“这和女性就业遭遇性别歧视有很大关系。”

    钱锁梅说,生育一个小孩,女性至少要耽搁一年半左右的工作,实行“全面二孩”后,企业招收女员工的积极性就更弱了。她呼吁,企业要实现男女同工,消除就业歧视,需要政府部门出台政策进行引导。她建议,政府部门可以用税收政策进行鼓励,比如规定女职工较多的企业可以减免一些税收,实实在在地鼓励企业招聘女性员工。

     省政协委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胸心外科主任薛涛调研时发现,“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育龄妇女生育二孩的意愿普遍不高,半数以上不愿生。” 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生育、抚养以及教育成本过高是导致生“二胎”不高的首要原因。薛涛建议,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可适当减免二孩生育家庭的个人所得税,降低子女抚养成本。给予“二孩父亲”陪产护理假,让“二孩父亲”也尽到照顾责任。

     “全面二孩”后,新生儿出生缺陷呈上升趋势。对此,省政协委员、镇江市副市长曹丽虹建议要加强出生缺陷干预。曹丽虹告诉记者,镇江市京口区免费为辖区内育龄群众提供优生筛查后,短短几年,出生缺陷率就大幅下降。“如今高龄孕产妇越来越多,更易导致出生缺陷,相关部门应扩大宣传,引导育龄群众自觉参与干预,降低出生缺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