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在10月24日召开的省政协主席会议上,省政协主席张连珍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深入研究、狠抓落实,统筹资源、健全机制,推动我省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之路。会上,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及省政协部分专门委员会围绕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专题协商、积极建言献策。
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养老事业共建共管
我省于198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截至2015年底,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648万,占户籍人口的21.36%。委员们深感我省养老事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建议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积极推动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发动全社会关注、投身和壮大养老事业,切实维护广大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根本上还是要靠政府自身改革创新,加快转变职能、大力简政放权。”省工商联认为,应在省级层面重新整合政策及资源,出台一揽子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的实施办法和相关细则,着力打破部门樊篱和利益,解决“玻璃门”现象,推动各项政策真正落地、落细、落实。
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建议,放宽养老准入条件和准入标准,明确“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原则,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和医疗领域,支持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服务和居民家庭,支持在养老机构内部设置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等医疗机构,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致公党江苏省委提出,鼓励社会化的小微养老机构建设,将养老服务机构设立条件的制定权下放到市一级地方政府,由各地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老龄人口数量和收入状况,合理确定不同层次的设立标准。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民建民营、民建公助等多种社会化运营模式,引导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企业兴办或运营农村敬老院和老年关爱之家。
加强制度供给,维护养老市场公平公正
政府“放手”不是“甩手”。委员们认为,在推进养老服务改革时,还需要政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制度供给,做到放管结合、放管并举,确保养老市场公正透明、活而有序。
农工党江苏省委呼吁,尽快在省级层面出台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确定市县两级养老机构的规模、数量、布局和功能定位,推动机构养老与医疗卫生的空间联合,缓解机构养老的结构性矛盾。“十三五”期间,统筹发改、规划、土地、财政、卫计、民政等部门,力争全省各市县均新建一所医养结合、设施齐全、规模适度的示范型养老机构,并对现有中等规模以上养老机构进行扩容改造,将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转型成医养结合的新平台。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人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养老服务不仅要注重医疗,而且要多种服务齐头并进。”民盟江苏省委建议,在医养融合的基础上,尽早制定并完善“养医乐政社教”综合养老服务模式质量评价体系,设立养老机构准入门槛,启动开展标准化建设,明确服务标准和退出机制,建立健全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制度。改革医疗保险机制,将各种医疗经费、治疗补贴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支付体系。
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认为,进一步明确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一部分,研究制定土地划拨、财政补助、社会保险、医疗等相关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好有关税收以及用水、用电、用气等优惠政策。在完善社区养老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可建立行业准入、投诉受理、第三方评估、奖惩及退出机制,逐步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
促进医养融合,推广医疗康复标配服务
目前,江苏共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万多家,“虚拟养老院”95个,民办养老机构1116家,公办民营养老机构246家,护理院95家,养老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委员们更多关注存在的薄弱环节。“失能、半失能,特别是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托底服务还不够”“有的选择民办养老机构的老人,看病还需来回折腾”……促进医养融合,全面推广养老机构医疗康复标配服务尤为需要。
民革江苏省委提出,养老机构应设置专门的医疗室,配置医生和康复师;条件不足的可与邻近医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符合条件的养老医疗服务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出台鼓励医务工作者赴养老机构多点执业的激励措施;发挥社区医院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发掘保健养生和医疗护理资源,降低医护养老成本。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建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省农村“医养保结合“的老年护理新模式。通过发挥乡镇医疗卫生系统的服务功能,将养老保健服务的要求纳入镇、村医疗服务体系的职能范围,逐步建立以农村社区医院为主的内置型医养老年保健服务机构,为农村老年群体提供便捷的护理和医疗服务。
失能、半失能老人是养老服务人群中最弱势的群体。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提出,加快建立省、市、县政府财政托底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长期照料系统”,重点为城乡特困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加快建立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相互衔接的全链条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加快人才培养,助力养老行业增员添智
人才是养老事业发展的基础。“谁来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这是当前养老行业亟待回答的问题。在会前的调研中,委员们发现,由于缺少经济收入、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吸引力,我省养老护理员缺口很大,专业人才缺乏,亟需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养老护理队伍。
民进江苏省委认为,民政、教育、卫计、人社等部门要尽快联合制定全省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中长期计划,继续免费培训好初、中、高和技师级养老护理员,抓好加强营养配餐师和保健按摩师等专业人才培训。同时,切实提高养老护理员待遇,逐步解决养老护理员实际生活困难,优化养老护理员从业环境。
“尽快建立养老从业人员工资待遇与专业技能等级挂钩制度。”农工党江苏省委提出,制定养老服务机构特殊公益性岗位补贴操作办法,对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在同一养老机构工作两年以上的服务人员,给予特殊公益性岗位补贴。
民建江苏省委建议,将在医院陪护中已经成熟的劳务派遣公司模式向养老服务机构推广,明确养老护理员行业规范化管理的责任主体;改革各级财政对养老护理员的培训补贴模式,提高培训效率;在部分地区开展“打通家政护理人员和护士的职业资格壁垒”试点,鼓励护士向家政护理员转型。成立养老护理员行业协会,提升护理员行业规范化管理。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事关民生幸福,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委员们的意见直陈利弊、切中要害,我们将认真归纳,积极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