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发展定位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从2013年初省十一届政协工作起步以来,省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省委的正确领导、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跟重大部署议政、紧扣中心工作调研、紧贴重点工作视察,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继承发展、开拓创新、积极履职,交出了一份充满收获、精彩纷呈的履职答卷:
7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7场主席协商会议,33项专题调研,6次委员集中视察,3项专题民主监督性活动,2888件提案,215期社情民意信息,11期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培训班,21次“名人名家”讲座……服务发展大局、推进协商民主、助力民生改善、广泛凝心聚力、建设“三型”机关,一个个关键词无不见证着3年多来省政协履职尽责的深深足印。
坚持围绕中心,积极咨政建言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并发表重要讲话,殷切希望我省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光荣使命,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推动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五个方面迈上新台阶,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篇章,必须广泛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政协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发挥体现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履职成效中。”张连珍主席在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对新一届省政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3年多来,省政协紧紧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发展定位,着力加强调查研究、持续开展协商议政、积极推动民主监督,为深入实施“八项工程”、全面推进“两个率先”作出了积极贡献。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明确要求。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健康的、可持续的、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的增长。两会结束后,省委书记罗志军亲自点题,要求省政协围绕这一课题召开常委会议,建睿智之言,献务之实策,为省委、省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参考。
省政协办公厅及相关专委会立即着手组织委员围绕这一议题开展视察调研。省政协领导率部分委员,赴有关市县就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组织召开住苏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听取全国政协委员意见建议;经济委员会拟定51个选题供委员调研参考,并联系省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等部门负责同志召开情况通报会。
经过两个多月的认真筹备,2013年5月下旬,省政协十一届二次常委会议如期举行。会议共收到大会发言材料76份,19位委员作大会发言,省委、省政府11个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到会听取委员意见。“建好工研院,打造转型升级新平台”“切实提升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能力”“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低碳经济”“积极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委员们的发言有调研有分析、有措施有希望,受到了与会省领导及党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积极赞同。
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努力建设法治江苏,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江苏的具体实践,也是“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重要保障。2015年,省政协将这一课题列为十一届十次常委会议协商议政的重点。为了做好这篇大文章,省政协于3月下旬发出了《致住苏全国政协委员和省政协委员的一封信》,围绕协商议题提出了6大类60个大会发言参考选题,广泛征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
少数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机制还不完善,公民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还没有普遍养成……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分析,委员们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常委会议上提出了加强科学民主立法、建设法治政府、推进农村法治化进程、加强法治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建议。省领导在听取委员意见后说,“省政协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法治江苏建设,围绕推进科学民主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治社会建设,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有份量的意见和建议,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省作出了积极贡献”,明确表示在制定有关政策措施时,将充分考虑并积极采纳吸收委员意见建议。
编制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是2015年全省工作的重点。为此,省政协召开十一届十一次常委会议,围绕这一议题协商讨论、建言献策。
从6月开始,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和省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市县政协相继组织委员,结合议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视察调研。3个月的时间,累计召开座谈会40余次,组织视察调研近20次,足迹遍布全省13个省辖市及部分县(市、区)。调研组走进城市、乡村,深入车间、地头,既向行政部门了解宏观情况,又向企业、群众了解微观细节,掌握了一批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建言献策奠定了坚实基础。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主动策应国家发展战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加快特色镇规划建设步伐等意见建议,被吸收到省“十三五”规划当中。
坚持履职为民,助推民生改善
政协发挥作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年多来,省政协积极组织政协委员,充分利用常委会议、主席会议、视察调研等平台,通过提案、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途径,察百姓之需,解百姓所求,以高质量的意见建议为百姓鼓与呼。
提案是政协履职的主要形式之一。每一份提案,都代表着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门委员会、各界别以及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都体现着他们的为民情怀。除2016年的委员提案尚在办理之中,省十一届政协前3年立案的2036件提案,已经全部办结。近年来,我省在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社会养老、文化服务等领域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和措施,让全省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这背后,很多都有政协提案在默默的推动。
2013年7月,炎炎夏日也挡不住省政协督办“推进农村社会建设”重点提案的热情。在镇江句容市大王镇戴庄村,提办双方正在开展现场办理。整齐清洁的道路、风格各异的农房、淳朴憨厚的笑脸,一片和谐幸福的景象。程吉林委员是提案人,他说,目前我省新农村建设的硬件已经相对完善了,但软件缺失较为严重。农村空心化越来越严重,公共服务紧缺,必须加快新农村社区建设。民盟江苏省委、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也关注到这一问题,他们在各自的提案中建议,加快农村多种保障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和大病保险、法律援助等制度,统筹考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等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规划,努力缩小城乡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差距。承办提案的省发改、民政、国土、住建、农委等11个部门纷纷表示,积极吸纳提案建议。2014年5月,《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颁布,推行“一委一村(居)一中心(站)一办”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特别是达镇管道建设和进村入户工程等一批举措正式落地。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更是大于天。近年来,毒奶粉、苏丹红、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屡有发生。2014年6月,省政协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为题,组织20多位委员开展集中视察。委员们奔波500多公里,先后赴多家企业了解情况,召开3次座谈会,听取20多个单位的情况汇报,面对面进行交流,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建言献策。大家边看边记,边谈边议。委员们认为,食品安全工作点多、面广、链条长,涉及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抓食品安全监管,必须将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管理体系,紧抓溯源管理,促进全民安全饮食习惯养成,构建社会共治格局。视察结束后,省政协将委员们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归纳整理,以视察报告的形式报送省委、省政府,引起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同年10月,南京等10个地区被确定为全省食品流通监管规范化建设先行试点。2015年,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全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并相继印发了全省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推行食品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指导意见(试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打出了维护食品安全组合拳,形成了强大的监管合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充分稳定的就业,是人民群众“中国梦”的重要构成。我省高校资源密集,在校大学生多,为帮助这一群体切实解决就业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2013年,委员们通过社情民意信息《完善我省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几点建议》,向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建议:加强高校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统筹指导,围绕青年创业中的资金、团队、技术、信息等核心要素,搭建链条完整的项目体系,助推大学生创业发展。信息引起了省领导的高度关注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省人社厅开发了全省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进行全覆盖、全过程的实名制管理和跟踪就业服务;各地基层人社平台着手对辖区内每一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电话调查或上门走访,了解他们的就业状况、就业意愿和就业服务需求;全省还联动开展了以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对象的专场招聘,成功举办全省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供需洽谈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
坚持丰富形式,推进政协协商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提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进一步部署。去年初,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这是我们党第一份以协商民主为主题的专门性政策文件。省委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办法》,就协商民主在我省的具体实践提出了更为详细、更具可操作性的要求。
实践在即,理论先行。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江苏的实践,2013年12月初,省政协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研讨会。187篇论文,近百万字,充分体现着全省各级政协、各民主党派和广大政协委员对于推进协商民主的新期待。100多名与会人员围绕“完善协商民主机制”“提高协商成果转化率”“界别协商是推进政协协商民主的有效形式”“开展提案办理协商”等进行了研讨交流,为我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营造了良好氛围。
专题协商是政协实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在召开常委会议协商议政的基础上,省政协每年还召开2次主席专题协商会议,组织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以及各专门委员会,与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面对面协商。主席专题协商会议议题切口适中、专题性强,如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确保议政议到点子上、建言建在关键处。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通报,让委员们对全省范围内的宏观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委员们细致的现状调查、精准的问题分析、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更是让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连称“专业”。
界别是政协组织的显著特色。界别协商是政协智力优势、制度优势与组织优势的结合点和交汇点。3年多来,省政协30个界别47个活动组,积极开展带有界别特色的履职活动。在每年的政协全体会议上,省政协组织安排界别联组讨论,30个界别的委员分成6个组,结合各界别特点围绕相关议题,与省委、省政府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面对面协商议政;在省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等协商平台,安排相关界别作大会发言;组织界别视察调研活动,反映各界群众心声;鼓励界别委员撰写集体提案,把委员个人智慧升华为本界别的集体智慧……通过界别协商,汇集各界别的智力优势,最终形成具有界别代表性、领域深度性和行业专业性的决策参考意见。
提案办理协商是政协协商民主的又一形式,它是由提案的提出者、办理者和政协提案工作单位三方就提案办理落实进行的协商。省政协坚持把协商贯穿于提案办理全过程,通过协商增强审查立案的严谨性、交办的准确性、办理的实效性和答复的针对性。同时,省政协每年3月召开主席会议,着眼全省工作大局,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遴选10—20件提案,分4—6个专题,由主席会议集体督办和主席、副主席分别领衔督办。如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重点提案,省政协连续5年跟踪督办,有力推动了全省空气质量的改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提案办理协商必须抓住机遇,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在提办双方的交流沟通上,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和承办单位除采取上门征求委员意见、召开座谈会、联合调研等传统协商方式外,积极搭建新的协商平台,运用网络视频、QQ群、微博微信等开展“在线交流”,提高提案办理的效率。同时,进一步公开提案征集、立案、办理等流程,提高办理协商的透明度。
坚持改革创新,提升履职能力
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提升政协履职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政协履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培养、实践、提升的长期过程,既需要政协委员的不懈努力,更需要政协组织的大力推进。”2014年9月3日,张连珍主席在《人民政协报》刊发署名文章《提升履职能力 服务发展大局》,明确提出要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推动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
加强学习培训既是增进思想共识的有力抓手,也是提高履职能力的重要途径。省政协高度重视对委员的学习培训。3年多来,先后举办5期委员学习研讨班,353名新任委员参加学习,受到委员欢迎。同时积极组织省市政协机关干部分期分批参加全国政协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举办市县政协主席、秘书长、专委会主任培训班,着力提高认识、增强能力、推动工作。协助新疆伊犁州政协举办了3期少数民族政协委员培训班。伊犁州政协专门向省政协赠送了“智力援疆心连心、委员培训政协情”的锦旗。
畅通委员履职渠道、创新委员履职平台,是激发委员履职热情的必要条件。“现在提交提案简单方便,得到部门回应的速度也更快了。”梁洁委员由衷地说。在2016年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梁洁通过委员网络办公平台提交提案《关于“十三五”时期完善我省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议》,提出打造流动社区图书馆,助力书香江苏建设。很快,她的提案被立案,并公布在省政协门户网站上,引起了新闻媒体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省文化厅及时回应:我省镇江等地已经有了类似试点,待运行成熟后逐步在全省推广;今后,将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推动全省居民阅读均等化。
提案事关委员、承办单位、政协三方,同时也倍受社会关注。事实上,在省政协门户网站,关于提案有三个入口,分别为委员办公平台、提案承办单位入口和政协提案栏目,方便委员随时登录办公平台提交提案和关注提案办理进度,承办单位浏览并办理本单位具体承办的提案以及公众翻阅委员提案内容。通过“提案管理系统”的统一管理,省政协提案办理实现了从征集、提交、审查、交办、承办、督办、反馈、查询、统计、公开等工作的全过程信息化动态管理。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渠道更加畅通。几年来,省政协着力加强与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以及各市、县政协的协调沟通,不断完善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平台,每年收到社情民意信息1000篇左右。省政协坚持以服务党政决策为中心,以助推民生改善为重点,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每年编报60余篇社情民意信息,直接报送省领导,“小信息”发挥着“直通车”的作用。如《加快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信息,前瞻性的建议得到了罗志军书记等省领导的批示肯定。《关于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四点建议》《统筹管理秸秆综合化利用》等信息提出的建议,被吸收到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中。
“政协履职必须有制度保证,否则,提升履职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话。”省政协以制度激励委员,通过开展优秀提案、优秀调研视察报告(社情民意信息)评选表彰,激发委员履职尽责的积极性、议政建言的主动性;以制度约束委员,通过建立完善委员履职档案、加强对委员履职的考核与管理,杜绝“年委员、季常委”;以制度引导委员,通过出台《关于密切联系委员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专门委员会与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联系的意见》等制度规定,引导委员有效履职、发挥作用。
打铁还需自身硬。几年来,省政协牢牢把握政治方向,主动适应形势需要,自身建设也有了新的提高。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认真查找梳理问题,把专题教育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进取意识和担当精神,转化为做好政协工作的强大动力。同时,举办充满人文气息、富有文化品位的“名人名家”讲座,编辑出版《欢度百岁·江苏长寿老人风采》《江苏历史文化览胜》等图书,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型、文化型、健康型”机关创建活动,政协机关为工作大局服务、为履行职能服务、为政协委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光阴荏苒,省十一届政协已经走过了3年多的履职历程。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中心,用智慧和力量助推改革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政协协商民主的道路正在延伸,政协履职的脚步铿锵有力、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