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胜委员发言
2015年7月,南京江北新区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第13个、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南京的江北地区与苏中、苏北有着天然的人文和地理联系。近年来,沪陕高速、宁徐高速、宁连高速、宁靖盐高速、宁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将南京江北与江苏江北的时空距离拉得更近。作为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两大发展战略的交汇枢纽区域,完全可以成为整个江苏江北地区有机衔接国家两大战略尤其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成为促进江苏区域间平衡发展的重要抓手。
南京江北地区目前已拥有高新区、化工园区、海峡两岸科工园3个国家级园区,以及浦口、六合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14年工业总产值超过3800亿元。已初步形成了以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而在去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南京江北新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新区将形成“一带六区三走廊”区域布局,在建设沿江城镇发展带的同时,拓展六个产业集聚空间,形成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因此,江北新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这对于苏北地区承接转移将是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江北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必将在体制和机制上有着更多的创新和突破,这对于整个苏北积极寻求发展新机遇,在更高层次上、更宽领域内,全方位加大改革和开放的力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鉴于南京江北地区上述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积极策应江北新区建设,带动苏北地区协同发展,应该成为省级发展战略。为此建议:
一、加快产业对接
充分利用苏北地区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抓住江北新区短期产业“挤出效应”和中长期产业升级“溢出效应”,加快产业对接。根据发布的《方案》,江北新区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南京化工园建设世界级绿色循环化工产业基地和新材料产业基地”。已列入国家规划的七大石化基地之一的连云港市,可以承接其现有的部分石化产业转移,并与之联动发展新材料产业。作为盐化工与新材料产业基地的淮安,可加强与新区石化产业的对接与融合,加快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有效延伸化工产业链。而与其地理位置最近的扬州化工园区,可更多地承载南京化工园区的配套、延伸项目,促进两个化工园区的高度融合。
二、加快基础设施对接
江北新区规划方案特别强调了南京铁路北站的规划建设,并将其定位为国家交通枢纽,以此辐射全国。相对而言,江苏江北地区铁路建设一直滞后全省甚至全国。建议抓住契机,尽快促成江苏北沿江高铁、宁扬城际、宁淮城际铁路的开工建设,为今后与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高铁联网做好准备。尽快打通宁启铁路林场站至京沪高铁的连接线,使宁启铁路动车线通过南京江北铁路枢纽直接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形成新型的南京一小时都市圈。要发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通江达海的通航能力,充分利用江苏北部内河航道的优势,加快与南京龙潭、西坝等港区的对接;加快江苏北部区域内河航道联通,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形成公、铁、水联运的港口物流枢纽。加快完善苏北的等级公路网络体系,特别是在“宁镇扬同城化”战略中,让江北新区率先与扬州主城区形成同城化效应,两城区之间通过北沿江公路产业园区共建发展轴、老宁通公路城区融合发展轴、扬州文昌西路延伸线旅游融合发展轴等,共同打造两个城区之间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三、加快体制和机制对接
苏北各市应密切关注并及时借鉴其改革经验,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增强要素集聚能力。积极研究南京江北新区的一些创新做法,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资源配置,努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强化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苏中、苏北对接江北新区的组织保障机制,明确职责,分解任务,传递压力,确保目标明确,责任到位,落实有力。省相关部门应加快研究制定苏中、苏北对接江北新区的各项政策和改革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对接过程中的问题。建议由省发改委牵头研究制定苏中、苏北对接江北新区的综合实施方案,省经信委、商务厅等重点做好对接江北新区的项目转移和招引工作,省交通运输厅重点做好基础设施对接的推进工作。苏北各市可根据自身发展定位,自加压力,主动对接,确保对接江北新区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并以此推动江苏北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发言人单位和主要职务: 民建江苏省委会副主委、扬州市委会主委,扬州市政协副主席
界别: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