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一届三次会议 / 大会发言
发布日期:2015-01-28 15:36 来源: 本站原创

王德忠委员发言

  

    建立上海自贸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江苏紧邻上海,应主动策应上海自贸区建设,把对接上海自贸区工作放到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伟大实践中去思考、谋划和落实,用好机遇,应对挑战,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加快现代产业集聚发展。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一)跟踪研究,准确把握。把自贸区建设实践列入新知识学习内容,不断强化党政干部、企业负责人的开拓创新意识和按国际规则办事的法律意识。政府相关部门应主动加强与上海对应部门和国家相关部委的联系,加强自贸区制度创新和对我省经济影响的深度研究,及时提出对接举措。

(二)未雨绸缪,科学谋划。加强自贸区制度创新在江苏推广复制的可行性研究,提前做好制度顶层设计和工作安排,增强对接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三)先行先试,重点突破。一是在市场准入方面取得突破。全力推进注册资本认缴制和“一口式”受理审批模式,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在综保区试行“先照后证”、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着力营造准入宽松、监管有序的市场环境。二是在金融服务创新方面取得突破。依托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叠石桥家纺城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等创新载体,积极推进叠石桥家纺市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南通综保区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等工作,务求实效。充分利用一些驻苏银行在自贸区已有开展创新金融业务牌照的优势,吸引他们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离岸金融业务。争取将南通综保区等纳入中新合作金融试验区,开展人民币跨境业务合作。三是在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上取得突破。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公布行政权力清单,继续优化审批流程、创新审批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加强政府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市场监管能力。

  二、发挥优势,趋利避害,主动接受上海自贸区辐射带动

  (一)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加强对接。围绕江苏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加大在自贸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从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模式向追求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模式的转变。

  (二)在打造区域物流中心方面加强对接。加快南通等机场和空港产业园发展,在临空服务产业、航空租赁和维修、空运货物分拨配送和中转集拼等方面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主动开展与上海港口集团在航线、航班、价格和业务模式等方面的对接,密切业务联系,提升合作层次。

  (三)在打造上海金融中心后台服务基地方面加强对接。可以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金融后台服务和外包服务中心,提供数据单据处理、客户呼叫、档案管理、培训与研发等金融后台服务,发展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等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业务,构建第三方金融后台公共服务平台,奋力打造上海金融中心后援基地。

  (四)在发展新型贸易业态上加强对接。着力推进我省综保区制造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物流中心、维修中心、研发中心建设,大力招引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基金公司入区发展,尝试开展船舶、海工装备、大型设备等融资租赁业务。利用保税监管场所便捷、低成本保税物流、保税仓储功能以及制造业集聚的优势,探索江苏与上海自贸区之间的“前店后厂”、“前店后仓”、“前展后贸”等经营合作模式。

  (五)在帮助企业“走出去”方面加强对接。帮助企业熟悉国际投资与贸易规则,充分利用自贸区投资自由化优势,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牢牢把握海外低成本并购机遇,获取技术、研发能力、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打造世界级的江苏跨国公司。

  三、完善平台,优化环境,着力增强承接上海自贸区溢出效应的能力

  (一)加快综保区建设。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努力将自贸区部分产业与业务延伸至江苏综保区,积极拓展保税物流、保税服务和保税加工业务,实现综保区与自贸区的联动发展,共享自贸区制度创新红利。

  (二)提升各类园区开发层级。学习借鉴自贸区制度创新理念和经验,从规划、制度、管理、产业、企业、城市建设等方面主动接轨自贸区,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配套功能,突出协同创新,注重产城融合,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园区开发开放层次和水平,把江苏建设成自贸区总部经济投资和上海产业转移的首选地。

  (三)创新海关监管模式。推进加工贸易审批制度改革,实施“属地申报、属地放行”模式,降低“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企业准入门槛,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三个一”通关模式。推进电子口岸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尽快实现与上海电子口岸系统的联网对接,用好上海资源。

  (四)完善对接工作的组织推进体系。在江苏与上海政府层面已有的“战略合作联盟”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组织协调机制,明确和细化合作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已有的与上海交流合作平台作用,开辟新的合作路径,统筹协调研究对接自贸区和承接上海产业转移中涉及的规划、贸易、投资、流通、服务平台、合作共建等政策措施,实现与上海自贸区无缝对接、共同发展。

 

 

 

发言主单位和主要职务:南通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界别:特邀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