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锡荣委员代表农工党江苏省委员会发言
智慧健康,就是在人口卫生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居民、医疗机构与有关部门相互间实现信息共享与互动,使居民能够充分享受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医疗支出,提高居民健康服务水平。
一、我省推进智慧健康服务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顶层设计不系统,智慧工程整合难。目前,在人口与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由于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开发技术、体系框架、数据标准、基础模块无统一标准,部分先行先试单位行成了独立体系,类似“信息孤岛”。从全省范围来看,区域性人口卫生信息化发展差异较大,发展较好的地区都已建立了区域卫生信息中心,实现了全市范围的信息互联共享;更有先进的地方已开始运用物联网技术开展了“感知健康”试点。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格局带来了整合难、协同难等问题。
(二)信息共享没动力,数据挖掘待深入。近年来,各地在进行人口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数据,这些数据对政府制定医疗卫生政策、医院更好地服务病人、群众了解健康信息、社会机构开展科研项目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利益分割无章可循,导致医院和医院之间、平台和平台之间的数据难以能动对接,主观上导致信息孤岛形成,并且出于保密的需要以及使用数据存在法律空白,这些数据成为有待依法开采的富矿。
(三)复合人才很缺乏,监管措施难主动。目前我省卫生计生部门基本都组建了信息中心,强化了综合管理职能,但专业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滞后于发展的需求,县区卫生局专职信息化人员平均不足1人,更缺乏既懂医疗卫生计生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成为制约发展的短板。而且由于缺少第三方评测机构和工具,卫生信息管理部门对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产品缺乏主动、有效的监管和评测评价手段。
二、推进我省智慧健康服务工程建设的建议
(一)顶层设计、标准化建设,协同推进智慧健康服务工程建设。省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必要的会商、协办机构,加强智慧江苏建设的顶层设计,将顶层设计与《江苏人口健康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智慧江苏建设行动方案》相衔接,具体落实到看得见、摸得着、可执行、可评估、标准化的项目上,并且通过项目的实施,培养和锻炼一批跨学科的应用型人才队伍。主管单位还要对人口卫生健康信息化所涉及标准进行清理,可以直接使用的就引入,需要修改补充的要予以完善,尚无标准且必须用的要抓紧时间制定,以此统一基本数据及功能规范,实现现有信息资源的充分整合和互联共享。
(二)推进立法、确保安全,填补智慧健康服务工程建设中的法律空白。覆盖较大区域和人群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要请国家安全部门对相关企业背景进行调查。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技术标准、法律法规,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此外,需要尽快填补使用数据的法律、法规空白。我省可先期制定人口卫生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待时机成熟后进行地方性立法。
(三)规范统一、开放兼容,推进各类居民信息卡的应用集成。要做到人口卫生信息系统与政府其他部门信息系统规范统一、开放兼容,这需要协调民政、社保、公安、市政公用等部门,以服务对象身份证号为唯一标识,按照省政府关于推进智慧江苏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推进社会保障卡、居民健康卡、市民卡、金融IC卡的应用集成和跨地区一卡通用,确保服务对象信息的唯一、连贯,实现信息在相关单位的充分共享。在此基础上,再深入开发各种应用模块,实现网上预约检查、网上挂号、远程医疗、远程健康咨询、远程探视、远程健康监护、电子家庭病房、第三方支付等各类智慧服务。
(四)构建平台,引导民资,运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推动智慧健康产业发展。主管部门要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探索由政府出资成立公司,或通过招标,让有能力、有资质的企业来建设省级人口与卫生健康信息平台,政府以租赁或购买服务的方式使用,以降低总投资,减少一次性投入。
在立法到位的前提前下,政府主管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协作出台人口卫生信息调用细则,制定感知设备技术标准、健康服务机构行业标准,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智慧健康服务工程建设,运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推动智慧健康产业发展。
实施智慧健康服务工程,不仅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切入点,而且有利于建设以病人需求为导向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缓解老百姓看病贵难、看病贵问题。此外,实施智慧健康服务工程还能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创新,将成为我省实现两个率先进程中最具潜力、最有先导性的产业转型创新点和信息消费增长极,进而形成全国“智慧健康”产业集聚和引领示范区,必将对我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