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胜兴委员代表民盟江苏省委员会发言
近年来,江苏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多项指标名列全国前茅,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教育改革力度不够大,思路不够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配套性、关联性不够强,统筹协调的合力尚未形成,与教育现代化目标还有差距,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唯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增强内涵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把握四个原则
(一)市场决定作用原则。一是确立义务教育由政府兜底为主,多元经济作为必要补充的教育投入结构;二是发挥市场机制优势,在竞争条件下构建不同层次的教育体系;三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满足社会和学校发展需要。
(二)转变政府职能原则。一是准确定位,将政府工作重心转到顶层设计、制定政策、提供服务上来;二是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组织人事制度、财政拨款机制改革,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充分发挥教育家自主办学的积极性;三是抓好监管,通过教育质量评估、健全公示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责任追究等,做好事中和事后监管。
(三)城乡教育一体化原则。一是做好顶层设计,调整优化城乡教育结构和布局,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二是健全校长和教师跨地区挂职交流制度,统筹做好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结对帮扶工作,促进师资力量均衡发展;三是在财政拨款、基础建设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和苏中苏北倾斜,促进硬件资源均衡发展。
(四)治理能力现代化原则。一是各级政府和学校应正确定位,加强能力建设,建设法治学校,提升学校治理的开放性、科学性和法治化;二是各级领导应敢于担当,切实解决改革中碰到的困难,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成果;三是明确政府、学校、社会的权责边界,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构建良性循环的体制机制。
二、转变四种倾向
(一)理性对待改革。一是媒体应担负起社会责任,切忌为吸引眼球而对教育改革断章取义、横加指责,杜绝一切不良宣传;二是引导民众正确认识教育综合改革,在全社会形成宽容对待、理性支持的合力;三是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宣传教育综合改革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坚定学校抓好改革、办好教育的信心。
(二)端正教育观念。一是转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观念,建立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行的人才评价机制,用平等眼光看待职业教育;二是划分人才培养层次,科学确立不同类型人才培养方向,引导家长准确定位理性选择;三是确立符合学生实际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计划,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盲目追求高学历等拔苗助长行为。
(三)转变用人观念。一是明确自考生与民办生的学历、身份和待遇,禁止歧视自考生和民办生;二是引导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引进人才,通过与高校合作等方式培养人才,避免因盲目追求高学历造成人才浪费;三是企业应通过捐资助学、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等方式,积极履行培养人才的义务。
(四)严肃校风校纪。一是加强师德建设,建立长效考核机制,让“校园性侵案”等悲剧不再重演;二是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改进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严禁学术腐败和不正之风;三是坚持育人导向,克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倾向,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推进教师职称改革,引导各类院校准确定位,调整发展方向,提升教育质量。
三、在“综合”上做文章
(一)以“立德树人”为统领。一是确立正确的育人观,前移养成教育、品德教育和创新教育,在义务阶段打好基础,形成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二是改进“立德树人”方式,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理想信念和公民素养教育,着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三是加强学生就业教育,建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完善落实扶持创业和就业援助政策,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
(二)实现各教育阶段无缝对接。一是确立整体性、渐进式教育理念,注重考察学生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二是根据专业能力培养和市场需求,改革课程设置,形成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加强各教育阶段教师的交流,形成多方参与、互相配合的育人格局;三是探索贯通培养人才的途径,打破学段壁垒,建立“学分银行”,推进学分转换,搭建高、职、中、小学联动发展的“立交桥”。
(三)协调教育系统内外关系。一是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下放事权人权财权,推进“管办评分离”;二是梳理相关的教育政策规定,修改相互矛盾的内容,协调好政府部门、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三是建立教育质量分类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培育教育服务机构,发挥专业学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
(四)抓好教育系统内部改革。一是加快学校去行政化,完善学术管理制度,强化学术权威;二是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模式,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创新招生多元录取机制,错位发展各类院校和优势学科,突出办学特色;三是构建教育综合体系,统筹普高与中职生,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比例,畅通中高职之间、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之间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