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一届二次会议 / 全会日报
发布日期:2014-01-20 11:04 来源: 本站原创

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委员大会发言摘登

(2014年1月19日下午)

大力推进制造业优化升级

王鸿声委员(代表民革江苏省委)

  建议:一是打破体制束缚,推动资源配置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创造高效有序的市场环境。二是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制造业核心需求渗透延伸,加快打造一批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企业集团。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性配套服务,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培育壮大服务产业集群,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促进、匹配发展的良性发展局面。三是着力打造科技创业园区、创意产业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进驻,不断完善集聚区内生产性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及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集聚区企业承接生产性服务离岸外包业务,开展海外生产性服务投资合作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彰显产业集聚发展的倍加效应。四是围绕制造业核心需求,大力发展设计研发、多元金融、现代物流等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在设计研发方面,借鉴台湾地区工研院经验,促进新技术、新成果向制造业转移;在多元金融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为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在现代物流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交通网络,加快重点港口建设,降低高速公路、铁路收费,降低物流成本,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加快改革创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展

吴胜兴委员(代表民盟江苏省委)

  建议:一是科学制定规划,引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注重凸显创意特色、中国特色和区域特色,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纳入区域发展总体框架,实现区域内文化资源有效配置。二是深化改革创新,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组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加大推进国企改制力度,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资产重组。统一省级文化产业统计考核口径,启动省级(文化创意)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三是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整合升级。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建立合作协调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实现文化与市场、文化与资本的有效对接。推动扶持文化中介机构和知识产权评估等第三方行业规范、有序发展,通过行业协会促进人才的交流与互助。四是完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多措并举,大力培养原创产品和自主品牌。鼓励企业以多种形式走向海外,扩大江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市场份额。加快推进省级重点园区建设,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实行市场准入、定期评估、动态管理,建立退出机制。五是把握核心要素,实现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展。加速推进重大文化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步伐。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项担保基金,建立文化产权交易市场,鼓励民间资本和风投、创投基金进入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文化企业上市。

 

主动策应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李心合委员(代表民建江苏省委)

  建议:一是研究自贸区各项制度,最大限度争取共享相关政策。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尽快在我省众多港口、保税区试点先入区、后报关政策,启动我省港口纳入自贸区启运地退税政策范围的可行性论证。在投资自由化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有利于我省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重大项目和支柱行业扶持力度。在行政精简化方面,可在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先行试点备案制,在苏州、无锡、南通、连云港等地推进行政制度改革试点。二是积极推动离岸金融业发展。尽快制定并落实我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发展各项任务目标,加强与国家各监管单位等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沟通与上海自贸区有关金融部门间的联系。参照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争取全国人大授权省人大就离岸金融市场建设制定地方性法规。加强金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综合保税区和金融后台基地园区建设。依靠高等院校和民办培训机构加快培养国际金融人才,支持离岸金融企业自身建立培训机构。三是注重差别化发展,积极稳步地筹建有江苏特色的自由贸易区。可考虑采用“苏通一体化方案”,既有利于苏州和南通优势互补,也有利于推动整个沿海地区的开发进程。

 

重视产业引领让农民顺利融入新城镇

黄蓓佳委员(代表民进江苏省委)

  建议:一是坚持产业引领。切实把增强产业承接能力和强化工业、服务业发展,作为实行新型城镇化的可行性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二是以就业推动融合。根据新城镇产业布局,有针对性地对新市民进行技能培训,鼓励新市民中的能人自主创业。三是重视心灵安置。将培养新市民的现代意识作为各地城镇化的重要抓手。采取多种方式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如何做现代市民”的学习教育活动,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城市、认识自己、认识未来,消除对城市的陌生感,增强对城市的认同;采取赠送体育、艺术活动门票形式,引导他们将关注点转向现代城市文化,通过参与城市文化生活,加大与城市文化接触和互动密度,在不间断的潜移默化中与城市生活产生共鸣。四是强化社区服务。选配与新市民能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同志到以新市民为主的社区工作,通过全面周到的服务,提升新市民对社区的心理认同感和社区归属感。条件允许时,社区要组织志愿者和新市民交朋友,倾听他们心声,扩大他们的人际交往范围,拓宽他们的视野。对以新市民为主的小区,可建设符合农民传统交流习惯的多功能社区活动中心,以满足新市民的情感交流需求。

 

重塑规则意识促进社会文明

汪旭东委员(代表无党派人士界)

  建议:一是从学前和基础教育开始,重视公民素质教育中的规则意识教育。二是加强法律和社会公共规则的教育。普法教育在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引导和教育公民树立法律的规则意识。三是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和推进行政权力透明化。建立公共部门和行政机关的信息公开制度,遏制和减少不按规则办事的行为。四是消除公职人员“特权”。在干部考核中,要把是否按规则办事作为明确的考核内容。五是切实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按照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把严格执法作为检验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和工作作风是否合格的首要标准,作为公职人员是否称职的基本依据。六是建立和完善公民诚信管理系统。对于条件比较具备且表现明显、突出的公共交通领域,把不按规则行驶的行为,纳入个人诚信系统。七是健全有效的行政监督和问责机制。在发挥行政监督和人大法律监督的基础上,发挥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帮助公民树立按规则办事的信心。完善依法行政问责机制,对于涉及不依法办事的投诉和监督,必须追究行政首长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八是加大对违反法律规则行为的惩罚力度。

 

着力推动连云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仲琨委员(代表驻连云港省政协委员联系小组)

  建议:一是打通海陆丝绸之路国际通道。全面提升港口综合功能,推动连云港与内陆城市的通关协作,建立通畅、便捷、高效的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贯通南北的临海高等级公路,建立健全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国家铁路运输协调机制、国内陇海兰新铁路运输协调机制,推进内河航运干线航道建设。加快空港建设,构建区域性航空港,尽快实现连云港空港口岸正式开放。二是搭建与东亚、中西亚及经济带沿线城市的合作平台。依托港口和交通枢纽优势,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和国家的产业联系。着力培育临港大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为临港工业及大宗海运货物提供一体化服务的临港物流业。突出抓好临港物流平台、商贸交易平台和商务办公平台建设。三是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共建的体制机制。争取国家层面整合新亚欧大陆桥合作协调机制,将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铁路运营等机制融入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争取建立陆桥沿线省(区)市联席会议制度。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共享的信息管理网络服务系统。研究与自由贸易港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机制,争取发展离岸金融中心,整合建立贸易、物流和结算等功能的营运中心,组建连云港有色金属期货交易中心。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优势。四是设立连云港自由贸易港区。

 

进一步加强苏港知识产权服务合作

丁午寿委员

  建议:一是加强两地间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合作。江苏代理机构可学习香港同行的先进经验,拓展涉外业务。香港的代理机构可与江苏同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拓展内地业务。二是尝试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业行业标准。内地的知识产权制度及与其相关专业服务的标准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其专业服务素质仍有改善的空间。江苏应加强知识产权专业服务行业规范的制定与执行,建立代理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秩序。三是加大两地间知识产权教育的合作。苏港两地政府、院校可考虑从基础教育、学位教育、短期培训等方面着手共同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四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小微企业可在行业协会的带动下,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动体系以提高效率。针对目前知识产权缺乏流动性和转化交易缺乏相应渠道的特点,建立企业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借鉴香港近年来推行的“正版正货”经验,在商品入市时由商家出示有关商品的知识产权权属证明。五是加强政府间的合作,制定各项有利于知识产权服务发展的政策。鼓励两地知识产权服务业紧密合作,积极寻求更多的渠道与方式,为两地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者提供专业的、高增值的知识产权中介及咨询服务。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提升城乡建设水平

洪锦华委员

  建议: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即让农民进得了门、就得了业、住得到房、看得起病、花得了钱、转得了型。二是推进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抓好农业现代化,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得到更高的收入,进而推动更多的转移人口参与城镇建设,增强城镇发展的活力;抓好工业化,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中、产业发展、繁荣城镇经济,增强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抓好信息化,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有机融合。三是突出生态优先的城镇化。坚持有堵有疏,严守生态红线,合理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大节能减排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推进园区和工业集中区整合提升。坚持有保有压,加强对绿色产业、环保产品的引进扶持。加大“三高一低”企业的关停并转力度,对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的地区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坚持有舍有得,算好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大账,以市场方法设置产业准入门槛,做到以市场定取舍、定去留。四是探索投入多元的城镇化。鼓励资本下乡,更多地引进社会资本、产业资本投向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等。突出共建共享,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鼓励引导农民把资产变成资本、把经营权变成股权。

 

构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养老体系

侯学元委员

  建议:一是统筹用好各方面资源。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专项经费的长效投入机制。引导其他社会力量开展养老服务、教育培训、咨询评估和第三方认证等。鼓励境外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引导公益慈善组织参与养老服务。二是改革完善扶持政策。建立养老补贴制度,发展保险制度。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拓宽信贷抵押担保物范围,支持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信贷投入。健全医养融合发展政策,扶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并申请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支持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鼓励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三是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加强对家庭养老的扶持力度。继续强化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更多的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四是进一步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加快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改造升级。进一步降低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的门槛。五是努力提高养老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水平。制定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建立省到街道的四级养老服务管理系统,探索建立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补贴制度和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实施职业资格评定制度。

 

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系统有效缓解雾霾

宋青委员

  建议:一是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引入生态效益评价体系,通过双向环评着力提升自然资源资产质量价值。对环境敏感区域或建设项目实行双向环评,增加周边环境对城市自身影响和项目建成后能否符合环境质量标准的审查和评价。在城市绿化重大项目建设中引入生态效益评价体系,鼓励选择符合区域发展实际的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价体系。二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重视生态敏感区的修复和重建,通过合理布局实现城乡生态一体化。政府在规划中应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底构建生态廊道,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范畴。三是在挖掘生态效益潜能上注重从平面向立体延伸,通过科学合理方式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利用率。鼓励引导城市绿化建设部门对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在水体绿化中关注生物量较大的水生木本植物的应用。四是在城市绿化中构建生命力强的植物群落,构建近自然的城市生态系统。五是创新运行机制,通过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有效缓解雾霾。实行试点项目多专业联席评审制、试点问题追溯制和责任追究制,在源头上提升生态化发展的效率和水平。在城市运行管理中导入“绿色银行”理念,提高自然资源资产的直接经济效益,探索从生态园林入手发展低碳经济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