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扩招、摇号入学,下“补课禁令”……近几年,江苏乃至全国为促进教育公平下足了功夫。而在当前“一考独大”的体制下,学生和家长们还是见招拆招,奋力挤上高考这座“独木桥”。已有的举措能否让学生真正享有公平的教育?昨天下午,省政协委员、资深教育记者戚若予向记者介绍了他的观点。
教师轮岗不能消灭“择校热”
提及教育公平,许多市民的第一反应是“师资均衡”。“教师轮岗流动”就是江苏为调整师资力量所推出的重点举措。但在戚若予看来,教师轮岗流动并不足以消灭择校热。
戚若予举了个例子:“假如你住在五台山附近,按南京的学区划分,你的孩子应该上南京一中心小学。但你现在想择校,让孩子进拉萨路小学。难道我告诉你拉萨路小学会有两个老师流动到一中心小学,你就满意了?不择校了?不可能的。”
实际上,阻挡在教育公平面前的,是家长和学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状态和教育品种的单一。戚若予在提案中指出,教育分流可以提前到高中甚至义务教育阶段,打开多元教育、因材施教的局面。
多元办学让学校跳出好评、差评
“现在的学校很容易被老百姓分为两种,一种叫好学校,一种叫差学校。”戚若予说认为,现阶段的教育公平追求制度平等、机会平等,还停留在“有教无类”的阶段,往后需要向因材施教推进,从高中甚至义务教育阶段突出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
戚若予设想,今后也许会分流出针对高职教育、普通高校、出国深造或业务技能的特色高中,而在初、高中衔接的过程中,这种多元化的办学理念也会辐射到初中阶段,调动义务教育办出特色。
江南时报见习记者 吕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