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为保障和改善民生鼓与呼
阅读提示:
民进江苏省委:让“失独”老人不再孤独
陈建国:切实关爱社会弱势群体
胡勤刚:健全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农工党江苏省委:建立全民统一医保体系
董 勤:构建养老服务网络平台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委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委员们关注的重点。在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委员们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话题纷纷建言献策,传递出浓浓的爱民之心、百姓情怀。
为弱势群体织就“保障网”
每逢佳节倍思亲,然而却有一些家庭因为永远等不到子女回家而黯然神伤,他们被称之为“失独”家庭。关注“失独”家庭、让“失独”老人不再孤独,不仅彰显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是一项迫切的民生工程。民进江苏省委呼吁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关爱。要普遍提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标准,加大特别扶助金扶助力度。对“失独”家庭父母参照“三无”和“五保”对象,由当地政府按照就地就近和自愿的原则,免费在养老机构安置生活。选择居家养老的,免费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加大医疗保障力度,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失独”家庭父母纳入医疗救助范围。资助其参加并确保其纳入城镇居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对其个人负担的基本医疗自付费用,按规定予以救助。在给予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各种物质帮扶的同时,注重对“失独”家庭父母的心理慰藉和精神关爱,发动民间组织,动员全社会开展多元化服务,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大家庭,减少寂寞感。
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发展慈善事业,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公民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常州市卫生局局长陈建国委员建议,坚持政府支持推动、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慈善团体自主运作,全面提升慈善事业发展水平。构建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探索“以项目吸引捐助、以捐助推动救助”的慈善模式,不断创新救助手段,开发新的慈善救助项目。积极培育公益慈善组织,完善从业人员道德约束机制,加快慈善工作职业化建设步伐,为捐赠者提供奉献爱心的平台。切实加强慈善组织内部管理,健全慈善项目跟踪反馈和信息披露等制度,实行阳光操作、规范管理,努力提高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
进一步深化教育和医疗改革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建立健全我省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促进教育公平、保证学前教育公益性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具体体现。南京市口腔医院院长、南京市政协副主席胡勤刚委员呼吁,要加大公办幼儿园的比例。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单独列支学前教育经费,并逐步提高学前教育在本级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中的比例。要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学前教育幼儿入园扶助机制。资助对象为在公办幼儿园入读和按同类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收费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低收入困难家庭子女、残疾儿童和特困家庭子女,以保障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基本的幼儿教育服务。
医疗体制改革是牵动民心、关系民生的大事。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给深化医改指明了方向。逐步建立全省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应成为我省“十二五”期间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内容。农工党江苏省委认为,诸险合一,形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统一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制度,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要在协商沟通基础上建立多元化复合式的医保付费体系,坚持医保与医院之间关于住院费用单元标准的制定与年终决算的公开透明原则,在协商沟通的基础上制定标准,完善相关细则,使双方都能有章可循。尽快健全医保基金的有效监督制约机制,医保基金的收支与运行情况应定期向全社会公开。
让老年人欢度晚年
近年来,随着全省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4-2-1”结构家庭越来越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何妥善解决好“老有所养”问题?驻苏州市省政协委员联系小组提出,加快发展养老事业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根据江苏养老事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养老事业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明确未来一个时期的目标和任务;针对不同服务对象,采取多种措施,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加快养老服务人才建设步伐,尽快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养老事业服务队伍,为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明确责任,形成推进养老事业发展的合力。理顺管理体制,把做好养老事业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和问责,使惠老服务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民盟泰州市委主委董勤委员认为,加快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推进养老服务手段信息化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建立起统一的社会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地区互通互联并纳入政府数据库管理,提高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将养老机构建成“社区中心护理院”,依托养老机构网络平台,宣传养老护理知识,培训社区护理骨干队伍,逐步增强家庭养老功能。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每一个街道(乡镇)拥有一处集中住养、社区照料、居家养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福利老年服务中心,每个社区(村)拥有一所老年人服务站点,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开发和丰富基本生活服务、医疗康复服务、紧急救助服务、法律维权服务、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等老年服务项目,针对不同服务对象提供不同性质的服务。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规范》、《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操作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保障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健康有序进行。◆(吴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