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江苏省第十届委员会医卫体育委员会
工作报告
十届政协的五年来,医卫体育委员会在省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的领导下,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以后历次中央全会的重要精神,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深刻认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注重尊重委员在履行职能方面的自主意识,主动调动委员参政议政、履行职能的积极性,努力做到创新工作思路,活跃工作形式,充实工作内容,完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进一步增强委员会的凝聚力。
一、主要工作回顾
(一)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关注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城乡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始终把促进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农民健康工程有序推进,群众看病越来越方便,承担的费用也越来越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正在得到初步解决。然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的面广、量大、困难多,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
从2008年开始,我们高度关注我省城乡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不间断地跟踪调研我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变化的基本走势,每年都要组织委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深入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倾听基层医务工作者和当地群众的诉求。委员们是这样认为的,农村的问题很多,但是,农民看病问题是农村所有问题中最基本的问题。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改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看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农民健康工程,高度重视、政策倾斜、经济投入、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我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总体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农民看病的条件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目前在江苏广大的乡村基本能做到,前来看病的农民能在干净、宽敞、明亮的环境中就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变化最大的亮点,就是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条件明显改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服务能力得到加强。现在,只要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一般疾病在我省多数乡镇卫生院都能得到较好的治疗,广大农民不再需要因为一点小病就到城市大医院去看,大大节省了群众看病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出。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建设的加强,使农村居民实实在在得到实惠,尝到了甜头。委员们在调研中看到农村卫生事业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倍受鼓舞、倍感欣慰。五年的跟踪调研,委员们有以下几点共识:
第一,要继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解决广大农村和基层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基本保障,必须强化政府的责任,把这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制度建设、资金筹措、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促进公平正义。
第二,农村卫生工作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民群众的要求不会总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永远是动态的,满足也只能是相对的,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各级政府必须时刻面对的重要问题。目前,虽然在不少地方的农村,农民已经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但他们还会有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和生活在大城市的居民一样看病零距离。作为政府不仅思想观念要跟上,工作要求也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要求政府在民生工作方面,要为群众提供更加完善周到的服务。
第三,要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长期以来,人才问题始终制约着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必须突破高素质人才短缺瓶颈。在加大培养培训力度的同时,要制订完善政策措施,使人才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为造就一大批领军和骨干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但是,纵观现状,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较高素质、较强能力的人才短缺问题,在长时间内仍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必须打破常规,积极探索可行的解决办法。
五年来,医卫体育委员会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农村卫生事业现状为样本,多角度、多视野地关注和研究农村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先后撰写10余篇调研报告、学术论文和大会发言材料,就农村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一些问题积极建言,受到有关方面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积极关注我省群众体育事业的普及和发展,重视优秀体育人才的培养
五年来,医卫体育委员会一直关注我省群众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连续多年的调研过程中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一方面,全民健身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另一方面,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群众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开展,关心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在充展示中国体育辉煌成就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健身意识。
在调研中委员们发现,随着群众体育运动的广泛普及和推广,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一是群众体育运动场地建设需要加强。目前,总体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城乡差异明显,被侵占和破坏的现象严重,尤其是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利用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从事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产生了制约。二是群众体育运动场所的经营管理需要引导。一些健身场所设施质量不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有限,有的甚至还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体育健身指导人员数量少、专业技术能力欠缺,不但不利于群众的科学锻炼,反而有可能损害健康,严重的甚至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三是政府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尚未充分发挥。目前,在推广群众体育运动体系建设中,政府的责任以及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各自责任不够明晰;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法律关系不够规范。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和群众体育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调研中委员们还了解到,当前,我国国民的体质状况仍然不容乐观,3至69岁的人群中体质不合格率为12.2%;青少年学生肺活量水平、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近二十年来持续下降,而肥胖和视力不良检出率明显升高。普及和推广群众体育运动,努力提高人民身体素质,这既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政府公共职能、更好地服务大众,提升民生幸福指数的现实需要。要进一步突出政府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责任,充分体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关注普及推广群众体育运动的同时,我们也在关注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组织委员围绕优秀竞技体育人才成长规律进行深入调研,并取得积极成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获得51块金牌,名列世界第一,在这51块金牌中,江苏籍运动员获得8块,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一。来自江苏南通市的运动员为中国队一连赢得3块金牌,这一现象不仅引起体育界的关注,也引起国务院领导同志和国际奥委会官员的兴趣。北京奥运会后,江苏省的体育事业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形成了更加浓厚的群众体育运动氛围,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激发起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增强了体育运动的意识,也更加夯实了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基础。为了总结南通市体育事业发展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江苏体育事业不断向纵深发展,我们组织委员数次到南通,对南通体育事业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系统的调研,形成《对优秀体育人才成长路径的思考》调研报告,系统总结南通市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以及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该报告受到省领导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并在全国政协主办的刊物上予以转发。
(三)传播健康知识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治本之策,组织委员编写《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一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2008年底,省政协领导就思考和酝酿如何发挥人民政协的组织优势和政协委员的专业特长,编写一本立足点高、涉及面广、指导性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澄清在健康问题上的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同时又有别于当下流行的各类养生健康书籍的科普读物。主席会议决定将这本书的编写任务列为省政协2009年一项重要工作,并明确由医卫体育委员会牵头负责。编写一本高品味的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书,要以它的科学性引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社会生活的文明走向,委员们感到任务很艰巨。为此,我们广泛听取不同学科专家学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理解和认识,不断修定和逐步完善全书的框架结构,在许多问题的认识上取得共识。参与讨论的委员一致认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是影响我国民众健康的主要原因。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千百年来,健康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社会越进步,生活水平越高,人们就越关注健康,重视健康。可以说,健康是社会的第一资源,是一生的第一财宝,是社会文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老龄化,生活方式和社会转型、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全球化等因素都对国民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影响。有专家指出,在影响健康的诸多因素中,生活方式占了60%。大量事实也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但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却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带来的相关疾病也在呈现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大力倡导和积极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在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强化这样一种理念,就是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健康,已不单单指医学意义上的人体健康,实际上,在这里强调的是一个“大健康”的概念,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科学理念。本书的主要特点,就是要揭示人类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价值观和科学内涵,强调要合理善食、均衡营养、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注重预防、优化环境、修身养性。并为我们剖析生活误区,进一步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和切实可行的指导。书中有关“人类从自然界进化而来,与自然保持和谐才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本源,强调天人和谐、回归自然。健康是人的权利和尊严,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文明、一种素养、一种习惯、一种价值观、一种文化”的内容,进一步充实了健康生活方式的内涵,对广大读者极富教益和启迪。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协作,《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一书终于在2010年3月在全省各新华书店与读者见面。正如张连珍主席在该书首发式上所说的:“这项工作不仅顺利完成,而且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该书发行2万余册,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充分发挥委员的专业优势和学术专长,积极调动委员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医卫界别有许多委员是我省医学界的著名专家或学科带头人。蕴含着很高的政治热情,他们普遍希望在参政议政之外,还能利用政协这个平台多为社会做贡献,实现委员价值的最大化。如何为委员立足政协服务社会,贡献才智,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一直是我们思考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从2008年本届政协伊始,我们就在委员提供的资金帮助下,通过和省卫生厅合作,在省政协扶贫点灌南县张店镇腰庄村新建了一所当时全省最好的村卫生室。经过县卫生局出面协调,把这个村卫生室归到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由镇卫生院派出医生轮流到该卫生室坐诊,为当地农民看病。这个村的农民出门步行3-5分钟就能到村卫生室,一般的小病都能在这里得到有效治疗,很受当地群众的欢迎。现在,这个我们一直牵挂的由我们亲手建立起来的村卫生室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稳定下来,取得明显成绩。正如有的委员所说,别看它小,它在护佑当地百姓的健康方面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2009年开始,我们已连续四年组织委员和医疗专家先后赴灌南、淮安、沭阳和建湖等地,开展大型义诊活动,义诊已经成为本届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的一个品牌。四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参加义诊活动的委员和专家接近百人次;在委员们的积极赞助下,共为3个乡镇卫生院捐赠了近30万元的药品和价值20万元的崭新救护车;为2600余名患者进行了治疗和咨询。现在回想起来,义诊的场面非常感人,每次义诊都有许多群众赶来,他们渴望得到名医治疗的心情,给委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说明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期盼。近年来,我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确发展很快,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要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普通群众来说,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一般群众都非常珍惜省政协组织的义诊活动,尽可能利用义诊的机会找专家寻医问药。委员们看到远道而来、经过诊治脸上露出笑容的病人,心里也感到十分欣慰。每年为参加义诊活动,一些委员调整了上课和专家门诊的时间,甚至推掉大型学术活动,不愿意失去和错过一次和人民群众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正如有的委员所说,参加义诊活动,进一步拉近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了做一名医生的责任感。
二、今后的工作方向和基本打算
过去的五年真是弹指一挥间,在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委员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距离高标准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还有继续努力和发展的空间。总之,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看到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至少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当前,正值换届交替之际,就是要很好地总结经验,争取在新的一届政协工作中能有新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重要文献精神,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深刻领会民生幸福的重要思想
党的十八大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大会,关系中国未来五至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长治久安。这次大会顺利实现了我们党最高领导层的新老交替,确立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核心,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接手了一个强大的,但面对的挑战也更加复杂的中国。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列入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突出强调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十八大报告有多处论述发展民生幸福的重要思想,我们认为,科学发展观是民生幸福的理论基石。医卫体育委员会联系卫生和体育两个界别,这两个领域都是与民生幸福紧密相联的。十八大关于民生幸福的重要论述,为人民群众的未来生活勾勒出美好蓝图,也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广阔的思路,让人们不仅看到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体制和改革的宏观设计,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读出执政党把握民生脉络的现实追求。十八大在民生方面的重要思想,将成为我们今后开展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深刻领会十八大文献的重要精神,并把它贯彻落实到工作之中,是我们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重要任务,必须抓紧抓好。
(二)继续关注农村卫生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乡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
近年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把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作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化医改的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加快乡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是做好新时期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有效途径。人才同样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2年8月,周珉副主席率领政协委员就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建设问题,赴苏北地区进行专题视察。委员们在看到我省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与发展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目前,比较突出和比较集中的问题,委员们形象地归纳为:乡村医生“从哪里来(来源),到哪里去(归宿)”的问题。我们认为,强化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是深化和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村医生承担着农村最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直接为广大农民服务。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整体投入少、见效快、受益面宽。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的重要意义,也只有做到让乡村医生能够体面的生活和有尊严的工作,才能真正建立起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村级卫生服务机构。不久前,中央电视台在每晚7:00新闻联播的黄金时段,隆重推出《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栏目,为我们更加深入关注乡村医生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我们想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更加关注乡村医生的去与留和他们的生存状态。更加主动地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与沟通,逐步推动全面提升乡村医生综合素质工作的落实。要让更多的领导和同志接受这样一种理念,即:“通过逐步增加财政投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改善办医条件,进一步提升乡村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
(三)积极开展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的调研
在关注我省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我们充分意识到,体育不仅仅是一项身体运动,同时也包含有文化传播力,在塑造人的健康体魄,培养人的健康精神,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既有文化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身的鲜明个性特征,因此,体育文化的内涵值得我们认真挖掘和研究。比如,体育展现的积极进取精神,蕴含了拼搏奋斗、超越自我、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体育能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的民族自信心、凝聚力和自豪感,激荡着人们的爱国情怀;体育能够体现着崇尚公正、平等的价值观,追求诚信、崇尚秩序、尊重规则;体育还能够有效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归属感。正因为如此,体育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地区综合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观察其政治经济环境、社会文明程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窗口,成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载体。
因此,要培养和树立“大体育文化观”,充分弘扬和发挥蕴含在体育工作多个领域中的丰富文化价值和文体作用,组织委员展开深入的调研,力求在以下几个问题上获得新的认识。
第一,要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方针,确保体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道路。体育发展为了人民,体育发展依靠人民,体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作为体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破解体育发展中的重大和潜在问题。
第二,大力普及和推广体育运动,积极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促进健康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建立。加强体育文化建设,首先要大力普及和推广体育运动,不断提高群众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形成体育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文化理念,这是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第三,进一步弘扬体育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们国家辉煌的体育实践还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鲜活教材。在国际赛场上,每当我们看到中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获得佳绩升起国旗、奏唱国歌时,总能极大地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如今,体育精神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以上这些内容都具有丰富的内涵,有待于我们不断地挖掘、整理、普及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