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一届一次会议 / 媒体报道
发布日期:2013-01-25 16:04 来源: 本站原创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十项工作时,“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位居首位。细细品读这句话,其内涵是多重的:这既是基于当前复杂经济环境下的理性目标,也是为改善民生落实实事提供基础,更是江苏作为经济大省的责任与追求。

  代表委员们在审议中认为,今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指标的设定,如报告所说是“综合考虑、审慎权衡”,虽有一定压力,但经过努力能够实现,“跳一跳够得着”。

  “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如何看待“持续”,又怎样理解“健康”?

  记者注意到,在报告提出的今年发展预期目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如果比照去年这两个指标的目标值,就会发现,两者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不少经济界的代表认为,指标设定的追求,已经体现了“持续”的导向,当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应对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等风险和挑战。常州市市长姚晓东代表就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对发展目标科学设定,适当留有余地,态度科学、思路科学。从常州的情况看,到去年年底,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外贸进出口等指标比预想的要好,但还是承受很大压力,我们要保持积极的态度,也要保持谨慎的乐观。

  除了这两个核心数据,反映科技创新水平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今年预期“达到2.3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5%左右,节能减排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代表委员认为,这些都可看作保持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标志。“如果只讲速度,仍然延续粗放的增长方式,创新能力不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的能耗和排放降不下来,经济增长依然靠资源消耗拉动,这就不是健康的运行,就不是高质量高效益的增长。”一位代表说。

  从统计数据看,江苏经济占全国十分之一,在过去五年间,经济总量从全国第三位前移到了第二位。放在当前背景下,江苏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全国意义重大。无论是今年预期10%左右的增速,还是继续保持和巩固占10%的经济份额,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都将使这两个10%更具含金量。

  省经信委副主任俞军委员说,报告强调经济增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符合十八大精神主题,也是我省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江苏是工业大省,但还不是工业强省,提高质量和效益,如何调结构、推动现有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发响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能力等迫在眉睫。

  俞军介绍,江苏百亿企业总量在全国第一,工业总产值、技改投入、软件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在全国也位居前列。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就必须依靠现有优势,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培育有影响力的品牌,培育跨国大企业,培育小而优、小而精、小而特的中小企业群,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核心竞争力。

  消费、投入、出口,这“三驾马车”在报告中均有具体阐述。而相应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外贸进出口增长5%左右的目标都很明确。

  就消费而言,报告提出完善和创新扩大消费政策措施,推动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发展。武进太湖湾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徐英杰委员认为,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培育旅游等消费热点,切中了百姓消费的现状和潜力。旅游产业带动力非常强,一个旅游带动吃住行购娱游六个方面,如果旅游消费一元钱,那么对于当地来说就带来了六元钱。培育旅游消费热点,让旅游更加走入寻常百姓家,应该细分产品、细分市场,避免同质竞争。建议政府做好规划,对于具有好产品、好的商业模式的旅游企业,应该从各种政策上扶优扶强,进而促进旅游消费。

  就投入而言,代表委员认为,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业,对稳定增长、调整结构、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均具有源头性的作用。

  宜兴市市长张立军代表说,经济发展离不开投入,关键是投向什么方向,起到什么作用。从宜兴来讲,一个方向坚定不移,就是把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统一起来,两者面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的,说到底,增长的效益要体现到民生上。一方面,政府要将更多资金用在民生投入上,比如最近两年投入5个亿进行村3324个村的环境整治。改善环境之后,通过生态、旅游、文化的发展,增加村级经济实力,促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政府投入属于引导性、示范性的投入,比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会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和功能性项目在一个区域集聚。这也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

  在省工商联副主席陆群委员看来,扩大有效投入,还需要正视部分行业的准入门槛高这一问题。“降低民资准入门槛,做得还不够。有些行业的政策,表面上是放开了,但在实际运行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门槛。”

  陆群认为,报告中突出要求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占江苏经济80%以上”,她说,“我们不但要培育大企业,还要更多地扶持中小微企业,出台普惠性政策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减轻企业的税负等成本压力。更多的中小微企业享受到政策优惠,也是经济持续健康运行的动力。
作者:赵伟莉 吕妍 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