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一届一次会议 / 工作回顾
发布日期:2013-01-16 16:41 来源: 本站原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原则。五年来,省十届政协始终坚持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政协人才集中、智力荟萃的优势,积极开展专题协商讨论,形成了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主席会议重点协商、专委会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多层次协商议政格局。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等省领导对省政协报送的建议案、专项建议和调研视察报告高度重视,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有关部门在工作中认真研究、采纳吸收。

积极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五年来,省政协始终坚持把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作为服务发展的重要内容,先后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集约发展水平、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等重大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和协商议政。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9年初开始,我省对外贸易大幅下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增速回落。如何应对挑战,在困境中实现发展?省政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作为常委会议专题协商的内容。

  围绕这一专题,2009年初,省政协就向全体委员发出了一封信,动员广大委员围绕常委会议议题建言献策;之后,精心遴选参考议题,发给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人民团体、省政协各专委会及省辖市政协,发动他们选择课题开展调研,撰写发言材料;3月,组织委员赴广东、浙江参观考察,学习兄弟省市在自主创新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在省内开展调研视察,充分了解我省科技创新的发展情况;4月,召开驻苏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和省有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高新区及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专题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及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

  经过近半年广泛深入的调研,省政协先后形成了2份调研报告,54份委员建议,并在5月份的十届五次常委会议进行了专题协商,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建议案》。27条精练而又具体的意见建议,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建议案所提出的各项建议,在工作中予以采纳并加快推进。

  2010年,省政协继续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作为议政建言的重点。在认真筹备、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十届九次常委会议进行了专题协商,并形成了《关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建议案》,提出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集约发展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等9大类共25条建议。

  2011年以来,省政协又分别围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等开展协商讨论,并向省委、省政府报送了建议案或专项建议。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采纳省政协的意见建议。2011年5月,省委、省政府正式下发文件,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成为创新体系富有特色、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新机制健全高效、创新人才高度聚集、创新文化鲜明活跃、创新环境愈益完善的地区,建设创新型省份成为我省上下的一致共识和共同行动。

全力建言建设文化强省

  “农家书屋真不赖,富了脑袋富口袋”,“致富知识送到家,农家书屋人人夸”……如今,农家书屋遍布全省所有行政村,被广大农民亲切地誉为快速致富的“加油站”、传播现代文明的“播种机”、学习先进技术的“充电所”,它传递的文化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不仅仅是江苏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的一个缩影,也是省政协为我省文化建设建言成果的生动体现。

  2008年,省政协把“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确立为十届二次常委会议协商议题。4月15日,张连珍主席就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亲自率领政协委员们前往无锡进行专题调研考察。在无锡新区创新创意产业园、好莱坞数码影视研发中心、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等地,委员们认真听取情况介绍,详细观看相关图片或影像资料,不时询问当地文化事业发展的难点重点,努力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想对策、开方子。

  “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充分发挥市场引导作用,促进文化产业更快发展”、“大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培育壮大文化人才队伍”……省政府分管领导看了省政协建议案后,认为“省政协的这个建议案,很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文化建设中的要求,思想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均很强”,并要求相关部门对建议案中的22条具体意见和建议逐一认真研究,积极采纳。如今,这些建议已经在我省的文化强省战略中逐步得到了实施。

  2009年,我省首次将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内涵和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以“改革和发展”为主题的文化建设新热潮在江苏大地蓬勃兴起。如何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省政协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思考,并组织委员开展了专题协商。委员们提出,要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举措,把加快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逐步形成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切实加强创新型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的建设与管理,更好地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我省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在省政协意见建议的积极推动下,一系列推动文化强省的政策措施接连出台,全省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快速崛起,南京江苏未来影视文化产业园、扬州智谷等重点文化产业园逐步建成投产,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成功创办全国省级党报集团最大的手机报……全省文化建设风起云涌,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全省文化产业单位数、从业人员数、营业收入、总资产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列,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文化改革发展实现了“喜人一跃”。

倾心献计保障民生改善

  “万事民生为大。民生幸福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八项工程’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在省政协十届十九次常委会议上,省政协主席张连珍如是说。

  在这次常委会议上,委员们听取了我省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情况汇报,共提交大会发言材料47份,并开展了协商讨论。胡刚委员认为,“应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居民医保框架,形成政策统一、标准统一、机构统一、管理统一的医保制度,进一步推动城乡居民医保并轨整合。”舒华忠委员建议,“加快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出结构,促进财政支出向社会福利领域倾斜。”卜平委员提出,“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关键是就业,增加群众的工资性收入。”一条条精彩而又实用的建议,不仅受到了参会政协委员的赞同,还受到了应邀列席会议的省委、省政府15个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的认可,纷纷表示将认真研究委员们的意见建议,更好地贯彻到本部门本单位的日常工作中。

  其实,早在2008年,省十届政协就将改善民生列为了主席会议协商讨论的重要议题。在省政协十届七次主席会议上,张连珍主席强调,民生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009年底,一份由省政协报送的《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议案》摆上了省领导的案头。这份历经多次调研、数易其稿的建议案提出,要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把保增长与保民生保稳定有机统一起来,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想方设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坚持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医药卫生事业服务水平,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2011年,省政协又报送了《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议案》,建议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力加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着力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省政协还召开主席会议,先后就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开展专题协商,并以专项建议的形式报送了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省委、省政府积极采纳省政协的建议,并把民生幸福工程作为“十二五”期间全省重点实施“八项工程”之一。它提出,要把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药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六大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而这其中的每一项体系,背后都饱含着省政协的默默努力,饱含着全体委员的默默奉献……

  五年光阴,匆匆而逝。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只有开始,没有终点。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对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作出了部署。省政协将继续围绕中心,强化协商议政,提出更具前瞻性、综合性、建设性的建议,努力为省委、省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参考。

  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