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一届一次会议 / 大会发言
发布日期:2013-01-22 15:58 来源: 本站原创

顾瑜芳委员发言

(2013年1月22日下午)

       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绿色制造是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使产品在设计、制造、物流、使用、回收、拆解与再利用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人体健康与社会危害最小,并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优化。我省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是我省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我省是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大省,工业能源消耗占全社会的80%,用水占35%,化学需氧量排放占25%,二氧化硫排放占95%,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既重要又紧迫。  

       一、正确认识我省绿色制造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省工业战线以节能减排为抓手,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在发展绿色制造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水耗逐年下降,2011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962吨标准煤/万元(2005年可比价),比2005年下降42.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2立方米/万元,比2005年下降66%,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6.2%,远高于全国69%的平均水平,10%以上的规上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审核,居全国前列,攻克了高效清洁燃烧、高效机电节能等一批绿色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并实现转化应用。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我省在发展绿色制造方面已形成一定基础,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制造业发展对资源仍过度依赖。主要耗能产品单耗虽处国内先进水平,但仍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0%—50%;二是机械装备及产品的绿色设计能力还较薄弱,多数企业产品设计方面忽视对于产品使用、回收、处理等全过程的综合考虑;三是绿色回收处理产业化水平低。废旧家电、汽车、工程机械等产品和机械装备资源再利用率较低,再制造还处于起步阶段;四是绿色制造技术规范、标准还不健全。绿色设计、绿色评价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制约。  

       二、加大力度推进绿色制造发展  

       当前,绿色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围绕绿色发展进行科技创新和科技储备,把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试图抢占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我省应不失时机地将绿色制造作为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重要力量,更大力度地加以推进。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海洋工程装备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实施严格的能评、环评,从源头上严控“两高”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二)进一步提升制造业能效水平。突出主要耗能行业,大力组织实施节能改造。制定实施严于国家的单位能耗限额地方标准,倒逼工业企业能效水平持续提升。进一步推进冶金、化工、建材、造纸等重点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实施集中扁平化的能源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实现系统节能。  

       (三)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废旧汽车、家电等回收再利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推动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以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办公信息设备再制造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再制造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创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 

       (四)发展工业绿色设计。推广普及绿色设计理念,强化产业政策支持,探索研究家电、汽车制造等行业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倒逼企业在产品设计初期本着绿色设计的理念开展工作。  

       (五)提高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加快发展支撑信息化发展的产品和技术,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推进从单项业务应用向多业务综合集成转变,从企业信息应用向业务流程优化再造转变,从单一企业应用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应用转变。  

       (六)攻克一批绿色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围绕起重设备、工程机械、机床、汽车、电子电器产品等典型产品,突破轻量化设计、节能降噪、可拆解与回收等核心技术。针对电机系统、内燃机、流体机械等开发出一批节能、节油、环保产品及技术,研发出一批环境治理和无害化技术与装备。  

       三、政策措施建议  

       (一)加强组织引导。广泛开展对绿色制造理念的宣传教育活动。研究制定地区绿色制造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公布全省各市绿色制造评价结果。推进绿色设计、绿色工艺和废旧产品资源化和再制造等技术培训,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  

       (二)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快制定《江苏省节能监察办法》,修订完善《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继续制定实施严于国家标准的高耗能行业节能强制性地方标准,不断扩大标准覆盖面。  

       (三)完善投入机制。加大省级专项资金对绿色制造重点工程和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逐年扩大专项资金规模,不断提高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地方配套资金的标准。对重大绿色技术装备研发和引进消化项目,省有关部门要在技术创新、科技示范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发言人单位和主要职务: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省电力监管专员办公室监管专员

界别: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