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2月9日在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省长 李学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江苏省委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紧紧把握主题主线,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和政策举措,落实“六个注重”,实施“六大战略”,全面推进“八项工程”,切实执行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扎实抓好大事实事,年度安排与五年规划紧密衔接,省域发展与国家规划有效对接,全面展开“十二五”工作布局。过去的一年,是攻坚克难、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重大步伐的一年。面对国际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我们自加压力,主动作为,全力以赴稳增长,坚定不移转方式,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8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区域协调、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一些反映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实现了重大突破,跨上了新的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1000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万件,粮食总产突破660亿斤,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突破1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8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突破2.6万元和1万元。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在“十一五”发展的坚实基础上,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千方百计稳增长控物价,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我们认真落实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及时出台应对措施,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一是积极扩大内需。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加快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扩大有效投入,突出抓好200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实施一批重大产业、民生、环保项目。京沪高铁江苏段建成运营,崇启大桥建成通车,泰州大桥顺利合龙,苏中江都机场主体建成,南水北调工程江苏段全线推进,淮河入江水道、苏南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顺利开工,徐州棚户区改造超额完成国家任务。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5%,民间投资占比达65.4%。二是着力稳定外需。在境内外举办一系列经贸活动,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外贸出口3126.2亿美元,增长15.6%。大力调整外贸结构,一般贸易增幅高于加工贸易增幅19.9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增幅高于货物贸易增幅34.6个百分点。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实际利用外资321亿美元。境外投资同比增长65.5%。各类开发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三是加强物价调控。坚持综合施策,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加大价格调节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平价商店,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切实控制物价涨幅,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困难群众的物价补贴由按季发放改为按月发放,全年发放物价补贴4.4亿元,有效减轻了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生活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正在显现。四是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出台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18条政策措施,大力促进银企对接,全省中小企业新增贷款超过3000亿元,担保机构在保金额超过2700亿元。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6147亿元,增长13.9%。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扩大直接融资,全年直接融资总额达1700亿元,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57家。出台规范涉企收费的政策意见,每年可为企业减负9亿多元。加大煤电油气运调节力度。企业在外需市场波动、要素供应趋紧的情况下总体保持稳定发展。
二、坚定不移调结构抓创新,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我们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大力组织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和科技创新工程。一是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时对接国家规划,制定我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设立专项引导资金,重点推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6万亿元。制定实施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6%。实施“万企升级行动计划”、“百项千亿”技改工程,推进产品质量攻关和品牌创建,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7万亿元。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40家,其中超过500亿元的15家。二是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2%,创投资金规模超过650亿元。出台鼓励企业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的23条政策措施,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47.6%和44.3%。国家专利审查协作中心落户苏州。新增两院院士6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创业类人才占全国的32%,通过实施省“双创计划”引进402名领军人才、30个创新团队。深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2%,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三是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完成情况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实施“清水蓝天”工程,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06万立方米,太湖水质进一步改善,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加大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力度,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继续改善。加快绿色江苏建设,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1.2%,新增5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个国家森林城市、12个国家生态市(县、区)。着眼于增强发展动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实施,教育体制改革继续推进,财税、金融、价格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三、毫不放松强基础促增收,“三农”工作全面加强。我们坚持把“三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巩固和发展了“三农”工作的好形势。战胜严重干旱,粮食实现连续八年增产。高效农业面积占比超过42%,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到49%,农业龙头企业数和农民合作组织数位居全国前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提前一年整体脱贫。扎实推进国家水利现代化建设试点,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六件实事年度任务圆满完成,解决了28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加快,县域经济更具活力。
四、坚持不懈重统筹促互动,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我们加大分类指导力度,推动三大区域协调发展。出台促进苏北地区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10条政策意见,继续推进产业、财政、科技、人才四项转移和共建开发园区,落实“一市一策”,苏北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支持苏中江海联动、跨江合作,增创特色发展新优势,苏中崛起明显提速。促进苏南加快转型升级,苏南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制定并实施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一批优质项目落户沿海,滩涂匡围示范工程开工建设,沿海地区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率达61.9%。全面落实长三角区域规划,深化各领域合作。扎实做好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和青海工作,年度援建项目全面完成,产业合作成效显著。
五、更加注重办实事建体系,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扎实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部署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和养老服务六大体系。一是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7%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增幅与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二是多渠道扩大就业。着力解决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新增城镇就业13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2%,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0%以上,帮扶20.1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三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五个“全覆盖”。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70%和70%。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稳步推进。新建477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7%的市、县(市)建成老年公寓或福利院。四是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45.3万套(户),超额完成国家和省定的年度目标,城镇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六、多措并举增和谐促稳定,社会建设扎实推进。我们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一是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认真实施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支持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提高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8%,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繁荣文化创作生产,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取得新进展。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我省体育健儿在第七届全国城运会等国内外重要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二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创新“大调解”机制,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两新”组织、信息网络等服务管理新举措,认真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绩效和公众安全感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做好国防动员、优抚安置、双拥创建工作,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民防、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事务、档案、史志、参事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事业取得新进步。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构建政务服务体系,推行绩效管理,加强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不仅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而且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认识: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必须紧扣主题主线,把推动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转型升级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强化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用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优势;必须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进民生幸福。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苏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江苏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经济运行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增幅不同程度回落,外经贸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生产要素供给趋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物价涨幅仍处在高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解决经济结构性矛盾、城乡和区域差距等深层次问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社会建设和管理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还不相适应,公共服务、改善民生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还必须看到,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有的部门和少数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还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现象依然存在,反腐倡廉建设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2012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全面落实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的第一年。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我省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同时,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十分严峻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与物价上涨压力并存,在加快转型升级中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许多新挑战。我们既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发展信心,又要足够估计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六个注重”,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全力推进“八项工程”,坚持稳中求进,突出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统筹协调,着力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推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把握“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紧紧把握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紧紧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把握又好又快发展的鲜明导向。围绕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充分发挥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导向、激励、监测作用,对照目标要求,细化分解任务,加强分类指导,务求取得实效。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8%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节能减排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4%。左右。这些指标的安排,既考虑了稳定经济增长的要求,也为推进转型升级预留了空间,既考虑了经济发展,也突出了民生幸福,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改善民生上来。
今年要着力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最重要的基础和保证。要认真落实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处理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三者关系,有效防范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着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消费是基础,有效投入是关键。要着眼于扩大消费需求、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着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逐步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职工工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完善消费政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积极扩大消费信贷。推进流通体系建设,提高交通便捷化程度,改善城乡消费环境。扩大有效投入,抓好项目带动,加快建设一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一批成效明显的重大民生工程。着力构建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苏中苏北铁路网和过江通道建设,积极发展苏南城际铁路。继续推进重点机场建设,增加国际国内航线。明确功能定位,加大沿江沿海港口群建设力度,加快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启动治太新沟河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江苏高速宽带网。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扩大民间投资领域,释放社会投资活力。
着力强化实体经济发展优势。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区域综合实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要发挥江苏实体经济优势,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等政策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拓展市场,提高江苏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加强煤电油气运调度,保障要素供给。强化金融支持,优化融资结构,增加有效信贷投放,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力争社会融资规模增长15%左右。进一步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服务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招工难等问题。加强对龙头骨干企业的服务,力争百亿级企业超过150家,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千亿级企业。
着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物价关系民生,也影响全局。要继续把控制食品价格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落实好“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做好主要农产品收储和投放工作,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加强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流通环节成本,扶持农贸市场和平价店建设。加强服务收费监督检查,坚决治理乱收费乱罚款。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二、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既是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充分发挥江苏科教和人才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工程和科技创新工程,深入实施产业升级“三大计划”,突出自主创新、突出高端引领、突出人才支撑,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
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政策创新和落实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和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源头作用,加强企业研发中心、校企联盟、产业技术联盟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6%。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培育和保护知识产权,力争各项专利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打响江苏创造的品牌。深入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推动高新区创新发展,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认真抓好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建设一批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植江苏长远发展优势的关键举措。要落实好我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制定实施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推进方案。瞄准科技前沿和市场需求,努力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形成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加快南京软件和智能电网、苏州纳米技术、无锡物联网、常州智能装备、镇江新型材料、泰州中国医药城、扬州新光源、南通海工平台、徐州先进装备制造等基地建设,支持苏北特色产业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抓好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等十大重点产业,着力培育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做强做大服务业重点企业,确保服务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优化服务业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生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0%。积极发展家政、社区、养老等生活服务业。创新服务理念、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加快培育服务业新业态。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工程,建设一批创新性强、特色鲜明、带动作用大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分行业研究传统产业提升的主攻方向和政策措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实施“百项千亿”技术改造工程,发挥好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力争技改投资增长17%以上。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高品牌经济比重。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竞争力。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践行科学人才观,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深入实施“十大人才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在全球范围引进更多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培养培训企业急需、社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进一步强化尊重人才、支持创业、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创新人才政策,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加快创建“人才特区”。
三、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增强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必须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三化同步”,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大力抓好“三农”工作。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农业现代化工程为载体,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高效设施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试点县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产学研、农科教有机结合,加强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转化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规范有序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认真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加快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农业保险,提高金融为农服务水平。
大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一体化。实施全省城镇体系规划,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积极推进南京都市圈和宁镇扬“同城化”建设,增强苏锡常都市圈互动发展水平,壮大徐州都市圈综合实力。加快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重点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完成苏南地区50%、苏中苏北地区20%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着力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滩涂围垦、城镇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沿海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支持服务沿海发展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建设。加快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和盐城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支持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促进苏北跨越发展,深入推进“四项转移”和共建开发园区,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一市一策”,支持徐州老工业基地加快振兴、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和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增强苏北发展内生动力。促进苏中特色发展、加速崛起,深化江海联动和跨江合作,加快产业集聚和国际化进程,推动苏中与苏南融合发展。促进苏南率先发展,抓住国家对苏南现代化建设整体规划的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先行军”和“排头兵”的目标定位,聚焦转型升级,实现创新突破,积极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和生态高地,使苏南走在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最前列。加快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和区域经济合作。
四、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提高生态建设水平。生态良好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要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
强化节能减排。把节能减排作为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综合施策,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禁止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和居民生活等领域的节能。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加强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加快燃煤机组脱硝建设。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开展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创建活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健全监测预警、统计和考核体系,严格监管考核,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强化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清水蓝天”工程。加强控源截污和生态修复,扎实推进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环境治理,持续改善太湖水质,确保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质达标。加强饮用水源地管理和保护。加大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按照国家部署,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13个省辖市全部形成PM2.5监测能力。加强机动车、扬尘、工业废气、秸秆焚烧等污染综合治理,扩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范围,以更有力的措施减少灰霾污染。集中整治突出环境问题,重点加强化工污染专项治理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强化生态建设。持续开展植树造林,深入实施森林抚育工程,新增造林面积80万亩,抚育森林150万亩。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水域和滩涂保护,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平衡能力。深入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生态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五、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增创发展新优势。破解发展难题,推动转型升级,必须深化改革开放。要着力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加强统筹设计和整体配套,在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领域改革方面取得更大进展。继续推进强县扩权改革,开展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抓好20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加强政府性债务的清理、监管和风险防范。加强对国家税制改革的跟踪研究,及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大中型银行向县域延伸服务网点,增强地方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深化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电价改革,合理制定和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改革,逐步实施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积极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充分发挥南京科技体制改革、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无锡“两型”社会建设、宿迁区域协调发展等改革试点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扩大开放,不断提升江苏发展的国际化水平。把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作为稳外需的首要任务,努力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千方百计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实施我省稳定外贸增长促进外经贸转型升级的意见,强化对外贸发展的政策支持,落实好国家出口退税、出口信贷、信用保险、出口免验等政策,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采取更多的贸易便利化措施,为稳定外贸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调整优化出口结构,积极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自主品牌商品和服务出口,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积极扩大进口。优化外资结构,引导外资投向,大力引进国际高端产业和技术装备。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建立境外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提升跨国经营能力。推进开发园区“二次创业”,进一步增强集聚、创新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示范效应。
六、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实现“两个率先”,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导向,文化是灵魂。要切实履行政府文化建设的责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提升先进文化引领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更好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事业,扶持文化创作生产,更多地出精品出人才。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重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提升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实施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共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和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添动力。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强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重点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推进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金融深度融合,提高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江苏的支柱产业。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扩大文化对外交流,不断提升江苏文化影响力。
七、以创新社会管理为着力点促进和谐稳定。面对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新情况,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努力在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明显成效,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健全社区综合平台,提升社区服务管理功能。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更好地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落实法治惠民措施,加强法律援助,加快法治江苏建设步伐。
切实解决社会管理重点问题。加强社会矛盾隐患排查,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健全矛盾纠纷专业调处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实现全省范围内流动人口“一证通”。分类研究制定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政策。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重视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着力化解信访积案。严厉查处征地搬迁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和完善网络信息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规范民间借贷,依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切实保障公共安全。进一步加大公共安全工作力度,加快构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深化平安江苏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应急管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气象、洪涝、地震、地质等灾害监测和防御工作。加大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力度,加强生产、流通全过程控制,维护食品药品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用药安全。
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深化双拥共建,提高军转安置和优抚工作水平,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
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立足当前扎实办好民生大事实事,着眼根本加快构建保障和改善民生“六大体系”,落实实施方案,加强试点工作,扩大示范效应,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省人民。
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力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突出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增收,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适时适度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实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低收入者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就业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城乡退役士兵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90%以上。制定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持力度,采取切实措施,增强经济薄弱地区和低收入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也是扩大居民消费的信心之源。要围绕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主要险种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力争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到95%以上。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运行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实行城乡保障制度接轨。落实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提高城乡低保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严格全过程管理,促进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开、公平、公正。
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达到18%。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高水平普及基础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能力。继续实施高校教学质量提升与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以培养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医学生,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1.7人。加大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做好妇女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和谐互信的医患关系。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发展老龄事业。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大力支持南京市做好青奥会筹备工作,力争江苏健儿在奥运大赛上再创佳绩。
各位代表,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今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一是帮助困难群众就业。继续开发5000个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开发1.6万个就业见习岗位,帮助困难家庭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万人。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培训6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加固改造、重建新建农村校舍776万平方米,推进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启动实施农村校车安全工程。三是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不低于240元,城镇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70%以上,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新增应急救护培训100万人。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工作。四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做好土地供应和资金支持工作,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36万套(户),其中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1.5万套(户)、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5万户,竣工保障性住房13万套(户)。五是推进文化惠民。普遍免费开放美术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继续开展送科普、送书、送戏、送展览下基层活动,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百名艺术家百场惠民演出活动。六是加强养老服务。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0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10%以上。新建250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经济薄弱地区40%的乡镇敬老院配置生活设备。七是关爱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全面提升“妇女儿童之家”建设水平,重点建设1000个省级示范点。八是加大助残力度。向5万户残疾人家庭提供辅助器具和进行无障碍改造,为2万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九是便利城乡居民出行。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20%左右,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8%,镇村公交覆盖率达26%。十是提高饮用水安全和空气环境改善的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新解决221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实现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完成68个国控点空气自动监测站改造。继续鼓励支持各地、各部门办好民生实事。
各位代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能力,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民生服务。我们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政府立法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和扩大政务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提升政府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水平。加强绩效管理、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切实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更加自觉地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社会公众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我们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坚持求真务实,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大力弘扬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狠抓落实的作风,巩固和发展上下齐心、层层负责、创先争优的好局面。继续精简会议和文件,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调查研究、真抓实干。我们要坚持廉洁从政。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真正用在推动发展最急需的地方,用在改善民生最迫切的事情上。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把廉政建设的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奋斗,奋力夺取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新胜利,以科学发展的丰硕成果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