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届五次会议 / 工作回顾
发布日期:2012-02-01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坚持科学开发、集约开发、绿色开发,统筹推进港口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发展和环境保护,推动新一轮沿海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省政协在年初谋划工作时,把优化沿海开发产业布局、助推海开发战略的实施作为视察课题,省政协主席张连珍提出了明确要求。11月下旬,省政协副主席周珉、陈宝田、包国新与部分委员一起,分赴盐城、南通、连云港三市进行了专题视察。委员们进企业、走港口、查规划、听汇报,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积极讨论,为推进沿海地区优化产业布局、实现跨越发展建言献策。


    深切感受:沿海发展活力澎湃


  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沿海地区呈现出国家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综合开发加速扩张、整体实力明显提升的‘三大态势’,开始步入后发快进、加速崛起的快车道,正在积蓄跨越发展的巨大能量,成为全省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这既是省委书记罗志军在今年7月全省沿海地区发展推进工作会上对两年来沿海开发的充分肯定,也是委员们在视察中的切身体会。两天的视察,委员们不仅看到了沿海地区人民推动沿海崛起的热切期盼,还感受到了他们奋力朝着“两个率先”目标迈进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南通市如东县太阳岛,国内首座外海人工岛,也是洋口港的配套工程。如今,站在太阳岛的观景平台上眺望,综合服务区、消防站主体已经完工;总投资60亿元的江苏LNG接收站一期工程投入运营,先后接靠11艘超大型LNG船舶,总卸载量达162万立方米。围绕LNG的运输配送,华港燃气、华洋LNG配送中心和新捷新能源加气站等配套服务项目已全面启动,部分项目开始投入运行。
  如东,只是当前江苏沿海开发的一个缩影。从最北端的赣榆到最南端的启东,985公里的江苏海岸线,处处涌动着发展活力。赣榆县柘汪临港产业区,主动接受山东半岛经济圈的延伸辐射,坚持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以石化、特钢为主体的产业格局,成为引领赣榆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大丰市风电产业园,委员们参观了我国风电企业的龙头——金风科技,观看了风电发展的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和新品展示,切身感受了清洁能源的优越性及光明的发展前景。


分析现状: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两年多来,沿海地区在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沿港口和交通轴线布局发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基本形成了滨海产业园区连片开发、集聚发展的新格局,沿海地区承载能力明显增强、空间布局明显优化、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提升。
  在情况通报会上,委员们详细了解了江苏沿海产业布局方面的有关情况。自国家规划和省委省政府三年实施意见出台后,省有关部门已先后编制了实施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三个产业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两年多来,全省严格按照方案建设项目、布局产业,积极发挥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以重点开发区、临港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大力推动大石化、大冶炼、汽车、造船、风电、海工装备、海洋化工、海洋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临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沿海地区布局,初步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在南通,产业加速向园区集聚,跨江合作是新亮点。苏通科技产业园区、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正在快速建设。启东与上海外高桥(集团)共建的滨海产业园区基本建成,与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共建的江海产业经济园正式启动。在盐城,以盐土农业、高效渔业、沿海畜牧业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以新能源产业、临港重型装备产业、海洋生物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现代物流与湿地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正在蓬勃发展。在连云港,已经形成了十大特色产业园区,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项目加速向园区集聚,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带动发展作用日益突出。
  一些委员也指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产业同质化竞争比较突出、重大临港业项目推进不快、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强等,仍然是优化沿海开发产业布局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积极建言: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没有产业的发展,就谈不上沿海开发,更没有沿海地区的加速崛起。委员们强调,沿海地区必须坚决按照省党代会关于沿海开发的决策部署,以五年推进计划为统领,依托大港口、突破大项目、发展大产业,尽快实现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以规划引领产业发展,抓紧编制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加强省级层面的统筹协调,推动连云港重点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石化钢铁等产业,盐城重点发展汽车、纺织、石化、食品加工、石油机械、节能环保等产业,南通重点发展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纺织、新能源等产业,加强产业配套和行业整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沿海三市发挥比较优势,形成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
  委员们提出,要坚持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作为引领,加快培育我省沿海新型产业基地。积极推进沿海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资源深度开发,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着力发展大型石化、钢铁、造船、汽车等临港产业,在临海一线形成更大的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着力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重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着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金融商务、现代商贸、信息服务等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增强现代服务业对沿海产业的支撑能力。
  委员们认为,要积极做大做强海洋产业,努力增创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江苏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壮大海工装备、海洋船舶修造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态环保、海上风电等新兴海洋产业,积极发展海洋交通运输、港口物流、滨海旅游等现代特色海洋产业,打造蓝色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
  在积极关注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的同时,委员们还就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委员们深信,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导,有沿海地区人民的奋力拼搏,有全省人民的共同支持,沿海地区发展的目标一定能够变成美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