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届四次会议 / 文献资料
发布日期:2011-01-20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张连珍

201065日)

 

各位常委、同志们:
       省政协十届九次常委会议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是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会议精神、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的形势下召开的。会议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和全国“两会”期间在人大江苏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邀请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作专题报告,协商讨论了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克志专程到会作情况通报,省委、省政府15个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会议开得很成功。
    为开好这次会议,我们精心组织驻苏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为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作了充分的准备。下面,结合本次会议协商讨论的有关情况,我讲两点意见。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把握好几个重点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是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省政协今年围绕中心、议政建言的工作重点。围绕这个主题,本次常委会议共收到大会发言材料45份,刚才,有15位委员作了大会发言。委员们充分肯定省委、省政府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的成绩,认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之所以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有良好表现,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委员们高度评价省委、省政府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作出的战略部署,认为出台的政策和采取的措施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江苏实际。同时,委员们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委员们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我省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认识早、启动快、抓得实、效果好,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委员们建议,要以规模化、高端化、集聚化、国际化为方向,根据各地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区位优势、人才基础和战略需求,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探寻未来城市的发展路径相结合,精心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协调、因地制宜,避免一哄而上、盲目发展、产业同构、无序竞争。不少委员提出,要通过加强政府采购、实行政府补贴及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应用示范推广,激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技术的市场。打破行业和产业垄断,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领域向社会资本和创新企业广泛开放。有的委员指出,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丢掉传统产业优势。经济转型既要站得高看得远,也不能好高骛远。
    二是加快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委员们指出,“十一五”以来,我省服务业呈加快发展态势,但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转变重实业、轻服务的观念,真正把服务业作为产业来对待,把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努力消除限制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深化改革、放宽准入、打破垄断、促进竞争,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委员们建议,要在重视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充分利用我省制造业的雄厚基础,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面向生产的现代服务业;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培育健康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现代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大做强文化创意、出版发行、文化会展、影视、动漫等文化产业;顺应信息化发展新趋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内容产业、3G网络服务、网络电视等新兴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
    三是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委员们认为,坚持自主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是形成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所在。要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为契机,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开展科技攻关,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获取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制定一批引导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更多的“江苏制造”转变为“江苏创造”。有些委员建议,要进一步提高产学研组织化程度,建设创新载体、完善创新服务平台、优化创新环境,加强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重点,有效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以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大对国家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次创业”的支持力度,强化高新园区作为自主创新的集聚、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重视发挥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的作用,制定符合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规律的扶持政策,激发其技术创新的激情和活力。部分委员提出,要实行开放创新,广泛吸收全球创新资源和最新成果,加快引进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积极走出去开展自主创新,把开放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
    四是加快提升集约发展水平。委员们指出,江苏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稀缺,只有强化集约发展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才能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委员们建议,要坚持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完善功能,实行支持政策向重点基地倾斜,推动发展资源向重点基地集聚,引导优秀人才向重点基地集中,进一步提高建设水平,提高产出效益,提高竞争实力。以品牌为龙头、技术为核心、资本为纽带,支持优势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更多规模大、实力强、处于产业链高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进一步提高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能源利用率。许多委员强调,要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推动生态省建设。
    五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委员们认为,实现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委员们指出,城乡一体化不等于城乡“一样化”。加快城乡二元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五个一体化”。委员们提出,要保持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适度比例,大力发展现代高效规模农业,积极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真正形成农业安全稳固、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委员们建议,要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为重点,促进大中小城市科学定位、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增强吸纳人口、发展产业、聚集资源、活跃市场的功能,提高城镇承载能力。
    六是加快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委员们指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要按照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围绕产业升级、经济转型、事业发展培养人才、集聚人才、使用人才,以人才优势构筑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办学思路和体制机制,深入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造就一批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委员们建议,要像抓招商引资那样抓招才引智,抓住当前全球人才加速流动的有利时机,以产业布局为导向、企业需求为重点,通过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一批具有持续研发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并能推动成果产业化的高端领军人物和精锐创新团队,努力把我省建设成集聚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的高地。委员们提出,人才优势是江苏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要利用好这一优势,加快形成创新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的市场机制,使创新成果得到保护、创新贡献得到承认、创新人才得到尊重。
    七是加快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委员们认为,扩大内需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密切相关。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关键是要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委员们建议,要加快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一方面通过发展经济做大“蛋糕”,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分配切好“蛋糕”,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居民收入随经济发展而增长的长效机制。把改善民生与扩大消费结合起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使居民敢于消费,有能力消费。一些委员认为,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激发农村经济活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八是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委员们指出,开放型经济是江苏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过程中,这个优势不能削弱,水平必须提升。要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推动外贸出口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有些委员提出,要提高利用外资水平,鼓励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引导吸引外资能力较强的地区和开发区提高生产制造层次,并积极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充分发挥集聚和带动效应。更加主动地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境外投资审批程序,为企业“走出去”搭建良好平台。部分委员建议,要通过提供政策优惠、制度保障和法律服务等手段,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发展成为跨国公司;扶持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参股、上市、重组联合等方式,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全面提升我省开放型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经济发展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和升级的过程。经济结构调整就是通过经济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使其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的质量;经济结构的层次高低,直接决定着综合竞争力的强弱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优劣。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梁保华提出要从江苏实际出发,把发展创新型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把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作为工作主线,在重点领域求突破,在薄弱环节下力气,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省长罗志军提出要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全力以赴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任务繁重、道路漫长,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必须统筹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是调整与增长的关系。经济的发展既需要保持速度,也需要优化结构。平稳较快增长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结构调整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以增量带动存量调整,是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则。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用较少的要素投入、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生产出较多的产品,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用科技含量的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增加和产业层次的不断提升,实现经济结构与增长速度的有机统一。
    二是调整与创新的关系。经济结构调整为科技创新提出需求、提供动力,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引领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我们要把自主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紧跟新一轮世界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步伐,加快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争创新优势。
    三是调整与改革的关系。经济结构调整在深层次上必然涉及经济关系、经济利益的调整,而经济关系、经济利益的调整必须依靠深化改革。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创新体制机制,使各类生产要素向结构调整的“政策盆地”流动,形成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既看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更看经济结构是否优化,自主创新水平是否提高,人民生活是否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是否得到保护。
    四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永恒课题。经济结构调整既要重视运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又要注重借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我们要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产业等杠杆,以指向明确、协调配套的政策链和政策群,引导和推动结构调整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研发、人力资源培训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激发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
    五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经济结构调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适应性调整,而是新技术革命推动的,对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调整;不是局部的调整,而是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在内的,以提高经济整体素质为出发点的全面调整。我们要坚持全省一盘棋,立足实际、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在服从全省大局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各自的调整方向和重点,提升发展的质量和内涵。
    六是转变生产方式与转变生活方式的关系。经济结构调整不仅仅是生产领域的变革,也关系到生活领域的变化。我们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现代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幸福、身体更健康、精神更愉悦。
    最后,讲一下省政协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今年以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省政协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下一阶段,我们要着力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积极筹备,全力协助省委开好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省委已经明确今年召开全省政协工作会议。为协助省委开好这次会议,省政协党组专题研究了有关准备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4月份,省政协机关成立4个调研组,分赴全省各地进行专题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要按照省委要求,认真组织、密切协调,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二是精心谋划,切实履行好政协职能。省政协十届十次常委会议,将围绕制定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问题进行协商讨论。主席会议还要就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进行专题协商。同时,还要组织委员就长江中下游水环境保护问题,开展专题民主监督;围绕实施绿色交通和加强农村水利建设问题,进行集中视察。办公厅、研究室和各专委会要加强协作,提前筹划,早作安排。三是持之以恒,扎实推进“三型”机关建设。今年,我们将完成以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和预防青少年犯罪为内容一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启动以探寻江苏百岁老人长寿秘诀为内容一书的编写工作。同时,继续举办“名人名家讲座”。要切实巩固“三型”机关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效,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形式,增强活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各位常委、同志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我们增进共识坚定信心,贡献智慧凝聚力量。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江苏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积极做好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新成效、在科学发展道路上不断谱写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