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届四次会议 / 媒体报道
发布日期:2011-03-13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多校联考是一种有益尝试

  目前国内不少高校都在采取“自主招生”的尝试,“北约”、“华约”也应运而生。

  程天权说,首先要看到的是,到目前为止,能够被社会相对比较普遍接受的就是考试的办法,我们知道考试也有很多的好处,但是考试也有很多的弊病。比如,一考定终身,很多人觉得这个机会少了点,总会有一些偶然性,平时成绩很好,当天考试状况不好,可能就失去了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可是如果多考的话,大家又觉得负担很重,学生始终很紧绷。

  “那么能不能把中学里的成绩作为一个主要的参考,然后用一个比较简单的考试办法,统考跟平时的成绩合起来。可是从现实出发,大家感觉到现实的社会诚信状况还不是很好”。

  程天权认为,目前出现的多校联考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我想,如果若干所学校一起来选择,你要把每个考官都打通了,做这件事情也不容易。”他表示,“两考、三考是不是比一考更好,我个人不能对这个事做论断,现在还是在尝试。希望大家都来发表意见,最后总能够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弊端比较少的选拔方法。”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害了很多学生

  刘长铭则认为,有很多社会上落后的教育观念甚至错误的教育观念左右着我们的教育发展。比如一考定终身,问题不在于一考定终身还是两考定终身,问题的关键在于考试能不能定终身。所以我们应该放弃和纠正以考试定终身这种落后的、错误的观念。

  “我们常常听到很多家长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一句害了很多孩子、很多家庭的话,任何一个比赛也不是在起跑线上决定输赢。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更应该倡导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终身服务社会的理念,我觉得这才是成才的最根本的问题。”

  学生压力大也源于学科没特色

  与两位教育专家的思考角度不同,王康认为,现在全国有2000多所高校,但是这些高校目前的特色还不是很鲜明,所以才会让大家感到某一类学校的资源特别少,我们就是用一个尺度去评价学生,这是中国的高等教育,万人都去过独木桥的现象。

  他向大家讲起在日本的时候问一个日本的小女孩,以后你长大想干吗?她回答说,以后我想做理发师。问小男孩,你长大以后想干吗?他回答说,我妈妈是做豆腐的,我长大以后希望把妈妈的事业接过来,比妈妈做得更好。“他们想做的都不是什么‘大家’,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国家公民。”王康认为,如果我们2000多所学校都有2000多个不同的专业供我们的学生来选择,压力就会小一点。

  【去行政化】

  高校只取消行政级别远远不够

  在提及高校去行政化这个问题时,钟秉林指出,取消行政级别并不能完全解决大学的行政化问题,要把内涵搞清楚。

  钟秉林说,大学的行政化,一是大学和政府之间的问题,政府不能够过多利用行政手段去管理大学,而要更多地采用一些像政策法规导向、经济杠杆调节、检查评估和信息服务这样的手段去对大学实现宏观的管理,尊重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二是大学内部的治理结构问题,现在比较突出的就是怎么样协调好大学内部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目前主要倾向是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干涉过多。

  钟秉林还说,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还要加强科学管理,即便取消了行政级别,比如司局级、处级、科级,应该有另外一种方式把层级的机构更优化一下。这样以便于统一管理,提高管理的效能。加强公共管理、提高管理效能,是任何一个大学都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学术腐败】

  现在的教师、学者太浮躁

  在谈到高校风气时,程天权指出,现在在高校里面,确实存在一些学术腐败的现象,但这在整个教师、研究人员的队伍中是很少的现象。他认为,比学术腐败更严重的一个现象是,我们的教师、学者精力比较分散,比较浮躁,大家急于求成。我们觉得作为教师应该把精力全部集中在教学和培养人上,应该集中在自己的研究上面。我们有些学者,特别是在老学者中有一些非常好的榜样,真是在板凳坐了十年,文章不写一句空。像我们学校的方立天教授,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教授,十年来他就拿一个大茶缸,也没有课题项目经费支持,一大早进图书馆,最后一个离开,可是他写出来的《佛教哲学》这个书一下得了大奖,两大部,厚厚的,这种精神值得提倡。

  程天权说,现在可能也是多方面的原因,看到别人发财着急,外面给的费用肯定比学校里的课时费多,这样就导致一些人比较浮躁。另外,拿到课题以后,在做的时候下的工夫不够,包括在课题下的时候,部门的指导也有点助长或者说不经意地对这些浮躁起了一些作用。

  程天权希望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整个社会能够更沉静下来,去掉那种浮躁、急躁、急于求成,扎扎实实在科学崎岖艰难的道路上一步步攀登,这样我们做出来的东西才是好东西。

    相关新闻>>>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 调整高校专业和招生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我省高等学校培养了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造就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它是江苏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说。

  “当前,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沈健介绍,除了要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全省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外;还需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主动调整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加快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他表示,我省高等学校将围绕江苏新兴产业、沿海开发战略和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实施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切实提升全省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实行竞争择优、成果奖励,促进联合攻关、强化成果转化。科学考核评价体系也将进一步健全,以促进高校提升办学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扬子晚报特派记者 刘朴 石小磊 谷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