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届四次会议 / 媒体报道
发布日期:2011-02-14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上月召开的全省宣传部长会议上,省委书记罗志军对全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提出了当好主战线、主阵地、主力军的新要求。“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大文化强省建设力度”,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对未来五年的文化事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令来自文化界的代表委员们备感振奋。他们纷纷表示,省委省政府把文化建设放到了新的高度,给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为文化人指明了方向。   

  加快“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新跨越   

  “这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对文化工作的认识很到位,也反映了文化工作逐渐进入我们的中心工作。”省政协委员、扬州市文物局副局长顾风说,从文化界的角度来讲,文化发展不再是以前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将来的城市和省份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可以说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   

  省政协委员、苏州市文联副主席、苏州大学 文学院 博士生导师朱栋霖说,科学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文化软实力对推动社会发展能起到重要作用。江苏的文化资源特别丰富,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推出一系列文化精品和杰出人才,在打造文化品牌中提升文化软实力,从而推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努力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罗志军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是推进“两个率先”的主力军。在推进“两个率先”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既要当宣传员,围绕中心“鼓”与“呼”,也要当建设者,站在中心闯和干。   

  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胡发贵认为,这个要求和罗书记在政协会议开幕式上讲话中提到的“营造奋发向上的社会氛围”的提法相辅相成。“我们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界,不能生产一吨钢、也不能生产一粒粮食,我们营造的是一种氛围、一种社会环境,能让人感到奋发向上。许多低俗的文艺作品让人意志消沉,不仅会使人失去前进的动力,而且也会让社会的发展缺乏后劲。我们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给社会提供仰望星空的动力。”   

  过去的一年,江苏文化产业强势推进,成为江苏挺进文化强省的强大动力。不少代表表示,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江苏文化产业的进一步跨越。   

  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出版社学术图书中心主任杨金荣说,建设文化强省,做强做大文化产业,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文化产业是内容服务产业,也是创意产业,要在文化产业领域保持领先和优势,创新和创意是核心因子。省委省政府提出江苏在新的起点上要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创新驱动是主要动力,因此,做强文化产业,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新驱动是相吻合的。   

  来自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省人大代表陈海燕说,江苏具有将文化产业打造为新的支柱产业的条件。省政府要抓住文化产业大洗牌、大整合的机遇,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技术更新和业态创新的支持力度,协调内容生产单位和现代传播通道,形成整体文化生产竞争力。   

  文化惠民让更多百姓感受幸福   

  省人大代表、常州市武进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沈惠兰,注意到“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馆等公共服务机构都要免费开放,感到特别高兴。“这说明省委省政府真正把文化事业作为重要惠民举措,把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放在了重要位置。”沈惠兰同时兼任武进区锡剧团团长,她所在的剧团已连续4年送戏下乡,仅2010年就为农村送去了210场精彩戏剧。沈惠兰表示,2011年文化下乡又被列入惠民工程。我们将多多反映家庭伦理、社会新风、贴近生活,努力推动社会和谐。   

  “目前我国的文化建设正在进入历史上的最好发展时期,我们演艺界也被赋予了很多新的任务,我们应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实现文化自强。”省政协委员、省京剧院领衔主演李洁说,2011年是建党90周年,又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围绕这两个重大主题,京剧院正组织一部反映留洋回国投身革命的热血青年的现代京剧《飘逸的红纱巾》在江苏巡演。          本报记者 陈月飞 郁 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