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的建议和提案什么时候能有回复?在昨天下午举行的人大代表建议集中办理会和政协联组会议上,代表委员与政府官员面对面地坐到了一起, “百姓日常生活离不了的清凉油、创可贴为啥不是基本药物?”“入园难的问题啥时候能解决?”“新爸爸能不能也有产假休?”……代表委员们频频发问,官员们一一作答,会场仿佛成了办公场所。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问题在昨天会议现场就得到了回应。
进了目录的药为什么涨价
调查:有药进了目录反而涨价了
零利率的基本药物制度减轻了老百姓负担,自去年在全省试点以来,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但细心的董毕代表仍从中发现了两个“不理解”。一是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不能完全满足基本用药的需要。她举例说,“一些价廉物美的产品比如清凉油、创可贴就没有列入目录”,还有些老百姓常用的“经典”产品也被排除在外,比如达克宁等等。
而她更不能理解的是,一些药品的省招标价不降反升,甚至是暴涨。董毕代表调查了泰州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部分药品的价格。其中复方丹参片原进价2.45元,现在的中标价则是3.8元,脉络宁注射液从8.8元涨到了9.2元,倍他乐克从7.5元涨到了8.19元,涨幅较大的替硝唑氯化钠则从1.28元飙升到了5.12元。
回应:确实有不少产品涨价了
省卫生厅副厅长陈少军现场回应说,基本药物制度确实起到了平抑药价、减轻病人负担的作用,简单计算一下,整整为老百姓节省了10亿元开支。但陈少军也并不讳言,部分地区、部分品种确实在涨。“我们在南京、苏州、盐城等8个市进行了调查,去年我们搞的招标一共入选了5665个产品,其中不少价格是涨了。高的品种中,有一半是5元以下的药品,四分之一是5-15元的,还有四分之一是15元以上的。”
释疑:涨价的原因主要有三条
那么为什么涨价了呢?陈少军说,一是实行招标采购时,为了避免恶性竞争,参考基准价选的是次低价,而不是最低价。他举例说:“苏州市反映较大的治疗高血压的药品施慧达,先前在苏州零售价是27元,镇江36元,常州、南京36.5元,淮安、盐城、连云港38元,泰州53元,南通55元,我们定的基准价是次低价,36.5元,最后入围价格是35.3元。这个价格比全省大部分城市的招标前价格要低,比外省的价格也要低,比如海南是47.6元。但苏州市高了,所以他们有反映。”
第二,国家发改委调高了一批价格,307种药品12%价格升高,主要是低廉价格普药,不调价,就没人生产供应了。比如破伤风抗毒素,由于价格太低,原来全国仅有的两个厂家都不愿意生产,即使调了价后,也只有一家肯生产。
第三,各地选药注重品牌,会在5000多个产品中选取一部分在当地销售。陈少军指出,比如复方丹参片,全省共有16个产品入围,最低的1.21元,最高3.8元,而泰州选的是3.8元,这也就是董毕代表发现的。
清凉油不是药所以没进目录
而老百姓常用的清凉油、创可贴,为啥也不在目录里,陈少军指出,这两种产品不算药品,不纳入医保,因此也不算基本药物。
此外,还有些群众反映很好、大家也都爱用的达克宁、吗丁啉属于国家单独定价的药品,作为优质企业、名牌企业的产品,价格比较高,所以目前没有必要列入目录。其实这些药品都有价格较低的同类产品可以替代的。
展望:今年将建药品价格调查制度
当然,对于基本药物的价格和品种,陈少军也表示,将会不断完善品种,不断增加价格的透明度。
他介绍说,今年国家将对基层版基本药物目录进行调整,我省也会根据情况对省增补药品目录做进一步调整,更好地适应基层医疗和群众的需要。
同时,今年我省还将建立药品价格调查制度,卫生部门将和物价部门联手,加强对市场信息的调查,为集中采购提供依据,同时大力加强价格信息的公开透明。 王烨
热点追问
关键词:滥用抗生素 追问人:政协委员司晓晨
抗生素变成了医院创收“肥肉”
中国人的抗生素使用的平均量是美国人的10倍!在国内药品销量的排行榜的前15名中,就有10个是抗生素药品——昨天,省政协委员司晓晨忧心忡忡地呼吁,相关部门是时候给医院滥用抗生素刹刹车了,因为现在频频出现的抗药宝宝就基本上都是这抗生素给害的,而更让司晓晨痛心的是,一些医院甚至昧着良心,将多开抗生素药品当成了敛财致富的捷径。
场外调查 4个月宝宝第一次感冒就用抗生素
幕后调查 抗生素变成了金光闪闪的“摇钱树”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抗生素也应该本着治病救人的理念来使用。然而让司晓晨委员气愤的是,一些医院竟然将利润较高的抗生素药品当成了创收的渠道。一个省级卫生部门做出的统计称,在一项调查中,该省三级大医院每年的抗生素销量金额占医院所有药品金额的40%—50%,二级和基层医院所占比例更高,达到了60%—80%。据近5年的不完全统计,上海、武汉、杭州、重庆以及成都等大城市每年药物总费用中,抗生素约占30%—40%,居所有药物的首位。
为什么这些医院都爱开抗生素?对此,司晓晨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抗生素滥用并非医生的技术因素,而主要是抗生素药品在流通过程中被以10多倍以上的利润在销售,这种出现在各个环节的逐利思想,让很多人趋之若鹜。这使得售价高、成本低廉的抗生素药品,成为了国内药厂纷纷投产的目标,也让抗生素成为药厂乃至医院金光闪闪的“摇钱树”。其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现有的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中,绝大部分都在生产各类抗生素药品。
记者手中掌握的一项数据显示,在我国销售量、使用量列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菌药物。而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远高于国外15%~30%的水平。我国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占80%~90%,而在某些特殊科室,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比例甚至高达10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也远远高于世卫组织在国际范围内,调查显示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约30%的比例,显然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了抗生素严重滥用的国家。
委员建议 抗生素销售数量应该列入监控
怎样界定医院是否滥用抗生素?司晓晨委员建议,应由专家进行评定。江苏省应该尽快组织专家,对我省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相关疾病的治疗需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使用有没有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如果只该用三天的药,用了一周还不停,就应该定性为滥用,给予处罚,病历、诊断、处方,这些都将被列入督察范围。同时应该加强医院行政部门对医生处方的监管,建立院方的目标责任,逐步降低抗生素在患者中的使用比例、在治疗费用中的比例等。并通过联网等科技手段,严格监管医院抗生素的使用和药店抗生素的销售,并不定期抽查,对滥用者加大惩罚力度。
除此之外,他还认为各级政府都缺少对滥用抗生素危害的宣传,大多数患者在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上存在很多误区,导致家里储备抗生素、自行购买随意服用抗生素等现象较为普遍。
陈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