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届四次会议 / 工作回顾
发布日期:2011-01-20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我见青山多妩媚——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出版发行

 

编者按:2008年9月,省政协十届三次常委会议专题协商讨论生态省建设问题。会后,省政协即酝酿并着手编选出版一本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历代诗词选。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项任务已于去年底顺利完成。 2009年 12月 29日 ,《我见青山多妩媚——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在宁出版发行,省政协主席张连珍为该书作序并出席首发式。该书由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著,省政协常委、文史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主编,书中选录了历代关于人与自然主题的诗词名篇,并附以简明扼要的注释和浅近易懂的解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我见青山多妩媚———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编纂始末

莫砺锋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见青山多妩媚———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终于与大家见面了。

       本书的选题,出自省政协张连珍主席的创意。张主席在中共江苏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工作时曾分管过农村工作和环保工作,对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有独到的认识和思考。张主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深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丰富思想资源,于是亲自提议编选一本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主题的历代诗词作品选。在取得省政协其他领导同志的一致赞同后,便把编写本书正式提到省政协的议事日程上来,并把具体的编写任务交给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来承担,后来还把本书的编写列入省政协2009年工作重点。在整个编写过程中,张主席自始至终关心着我们。2008年10月,张主席亲自给我打电话,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本书的主旨和要点,嘱咐我与文史委员会的同志共同完成这个任务。2009年8月,张主席又亲自打电话向我询问编写工作的进度,并就某些具体问题谈了她的看法。此外,张主席还经常通过陈宝田副主席和文史委员会办公室的同志们转达具体的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对本书的编写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试举一例:本书中选进了许多古人歌咏祖国大好河山和美好环境的诗词,那些作品不但直接反映了先民们“乐山乐水”的美好情怀,也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但是张主席审阅初稿时,敏锐地发现我们选录的作品中虽有咏及内蒙古、新疆等地的雄奇风光,却没有涉及西藏和台湾地区的作品。于是她指示我们进行增补。现在大家在本书中读到的唐代诗人吕温吟咏拉萨风光的诗以及清代诗人邱逢甲歌咏台湾风情的作品,就是根据张主席的指示而增补进去的。显然,这对于提高本书的思想价值大有裨益。全书完稿后,张主席亲自为它起名为“我见青山多妩媚”,这本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贺新郎》一词中的警句,它的下句是“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两句词形象生动地倾诉了词人对自然的一往深情,反映了他与大自然之间存在着深沉的共鸣。这种情愫是古代诗人全身心地融入自然以后的共同心声,从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到林则徐的“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都是如此。但是很明显,把这种情愫表达得最显豁、最精警的名句无疑是这两句辛词。也就是说,用“我见青山多妩媚”作为书名,既生动又贴切,远胜于其它的平常题目。毫不夸张地说,这个书名对本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由此可见,张主席对本书的编写所作的指导是多么重要,多么具体!至于张主席亲自为本书撰写的序言,提纲挈领地揭示了本书的主旨和意义,精辟地论述了本书所收诗词作品的思想价值,大家开卷即见,就不用我多说了。

    省政协的其他领导同志也一直关心着本书的编写工作。陈宝田副主席亲自分管编写工作,多次参加文史委员会召开的编写会议,听取情况汇报,征求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对本书的整体框架、编写方案提出明确要求。陈宝田副主席还对初稿认真审阅,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修改意见。唐立鸣副秘书长也多次参与有关本书编写的研究讨论,并积极协调解决编写工作和出版工作中的具体困难。

    在整个编写过程中,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投入了集体的力量。为了集思广益,文史委员会多次举行会议,听取委员们对编好本书的建议。文史委员会的韩杰、俞胶东、谭跃、余海、徐忆农等几位副主任不但在总体的编写方针上献计献策,而且承担了不少具体工作,比如联系出版、从历代画册中选配插图等。文史委员会办公室的全体同志都为编写工作做了大量的组织和联络工作,并细心地帮助我校对清样。此外,省政协委员、南京艺术学院黄惇教授为本书题签,省政协委员、南京图书馆党委书记马宁则为我们选配插图给予热情的支持。凡此种种,都说明本书的确是省政协的一个集体成果,是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对省政协领导交付的工作任务交出的一份答卷。

    全书的初稿完成以后,我们邀请著名装帧美术家速泰熙先生担任本书的装帧设计。我相信这个朴素大方的装帧设计既体现了速先生独出心裁的艺术构思,也与本书的主旨非常融洽。书稿交付江苏人民出版社以后,担任责任编辑的许尔兵编审等为本书的编辑加工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为了一条原文的核对,一个标点的斟酌,许先生都不辞辛苦地与我们反复商讨。我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我本人是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的主任,又由于我的本职工作与中国古典诗歌研究密切相关,所以我在本书的编写中承担了较多的具体工作。我以往的所有著作基本上都是个人的研究成果,水平如何只和我个人有关。本书就不同了,它是省政协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的一件大事,它是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承担的集体项目,它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乃至整个省政协的声誊。所以当我接受张连珍主席交代的任务时,既感到相当光荣,又觉得责任重大,我是以战战兢兢的严肃态度来从事这项工作的。必须说明的是,由于时间紧迫,我的工作又比较繁忙,所以我邀请了在南大跟我攻读博士学位的六位研究生参加编写工作,他们按照我确定的标准从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海选有关的作品,并依照我提供的八篇样稿撰写了注释和赏析部分的初稿。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本书的完稿肯定会延迟几个月的时间,我对他们表示感谢。还要说明的是,本书的全部文稿,无论是选目和插图,还是注释和赏析,都是由我最后修改定稿的。所以书中难免会有一些缺点和错误,都应由我个人负责。我最初认为本书既然是一项集体成果,只要署明“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编写就行了,不必再署我个人的名字。但是后来省政协的领导坚持要署明我的主编身份时,我也没有多作推辞,我的想法就是文责自负。所以我提议,如果大家对本书有什么表扬的话语,务请针对省政协和省政协文史委员会而提出。如果大家对本书有什么批评的意见,务请针对我个人提出。我一向遵循“闻过则喜”的古训,我预先对朋友们的批评和指教表示由衷的感谢。

       作为本书的主编,照理说应该对本书的内容和特点多说几句。但是由于本书不是我个人的专著,而是在省政协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由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的成员共同完成的集体成果,本书出版以后文史委员会还没有来得及对它进行集体讨论,我个人不便多说它的缺点。当然,我更不能王婆卖瓜式地多说本书的优点。我只想对本书的编写体例作两点说明。

       首先,全书的编选范围是文学史分期中所说的“中国古代文学”,入选作品上自汉代,下迄清末。汉以前的《诗经》、《楚辞》中虽然也有同类内容的作品,但就文学体裁而言它们都不算是“诗词”,从而舍弃不录。我们曾经考虑过适当地选一些近代乃至当代的作品,但一则数量过多,我本人对它们也不太熟悉,很难选得全面、准确;二则近代的作品毕竟尚未经过时间长河的淘洗而沙去金存,尚未经过广大读者的集体选择而获得经典性质,所以最终舍弃了。

       其次,全书共入选历代诗词作品186首,按所写境界从小到大的次序分成四辑:第一辑是“竹苞松茂”,主要内容是抒写古代诗人对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的友善态度,《诗经·小雅·斯干》中说:“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孔颖达解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以竹笋丛生而本穊,松叶隆冬而不凋,故以为喻。”也就是说,古代诗人不但把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其它生命视为亲密的朋友,而且从它们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第二辑是“鸡犬桑麻”,主要内容是抒写古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大自然是广阔无边的,个人的生活空间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与自然和谐相处呢?先民们的对策就是田园生活。与现代水泥森林里的公寓完全不同,田园是开放性的,竹篱茅舍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鸡犬桑麻本身就是自然的组成部分。本辑所选的诗词揭示了一个真理:只有田园才是人类真正的幸福家园。第三辑是“乐山乐水”,《论语·雍也》中记载了孔子的话:“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两个“乐”读作yao,是喜好的意思。至于为什么说“有智慧的人喜好水,有仁爱之心的人喜好山”?孔子没有明言,其原因大概是先民们对自然的主要态度是敬畏和热爱,从天上的日月风云,到地下的山岭江河,都是可敬可爱的自然物,人类应该与它们保持和谐亲密的关系,还应该从它们身上获得感发和启迪。第四辑是“天人合一”,这句话曾经受到现代人的猛烈批判,其实却是中华先民的智慧结晶。所谓“天人合一”,决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宗教话语,而是先民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整体思考的结果。在先民们看来,自然不但是人类休养生息的环境,而且是人类精神的家园。更彻底地说,人类自身就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先秦思想界虽然涌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但各家各派都从大自然中汲取精神力量和思想启迪。显然,这和那种把自然视为外在于人的客体,从而一味向自然索取的思想是大相径庭的。古典诗词中有许多名篇生动而深刻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值得我们体味涵泳。在人类的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大的破坏的今天,在人类开始深刻反思向大自然作过度索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今天,我们真诚地希望大家都来阅读包含上述内容的古典诗词,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独特的角度来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参伍以相变 因革以为功

——略谈《我见青山多妩媚》的选本意义

徐宗文

 

       由 莫砺锋 教授主编的《我见青山多妩媚》——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虽然从形式看,与《诗经》、《文选》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甚至对它们还有一定程度的参考和借鉴,但是从主编选诗的“主题”和指导思想看,却表现出鲜明的变革倾向:既不是从现实政治(诗教)的需要出发,也不是从纯粹艺术性的角度着眼,而是从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方面选诗。显而易见,这样的一种诗歌选本,不仅开辟了诗选的新视角、新方法,而且能够从本质上反映诗歌或文学创作的艺术特点。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应是一种简单的对应和对立的关系,更多的应是一种和谐和融通的关系,因而山水诗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对话的艺术,是人类抒写心灵的艺术。这一点,古人早已看清。即以本书所选诗歌来看,书名之“我见青山多妩媚”以及下一句“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就从主客体的互动方面做出了解释。

       《我见青山多妩媚》——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在选本学上表现出一种巨大的历史性跨越意义。全书精心选编自汉代以来的诗词计186首,每一首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或正面或侧面,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这一主题,特色鲜明,别具一格。这一方面,无须举证过多的例子即可说明。我要强调的是, 教授主编的这一诗选,在参详、借鉴前代各类诗歌选本的基础上,又加以较大的变化和改造,注入自己的新思想、新设计。由此,有相当多的诗词,表面看来各类选本均有,此书也不例外,但是欣赏和评论的角度却不一样。换句话说,是别具慧眼的识见,别出心裁的编选。

       本书会通了前人的思想和体例,又别出手眼,卓立特群,不仅有功于当代,而且按照法则,相信它一定能够长久地流传下去。(作者系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审)

 

 

 

 

 

 

 

 

 

 

 

 

鉴古而喻今     知往而开来

吴功正

 

       省政协张主席亲为选定书题,这是一个精彩的书题,将书的全部内容做了诗情画意般的提絜和概括,切题而又切境。

    一、立意精湛。和谐发展、协调发展、生态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主旋律,文史界也有这方面的学术论文,然而,以煌煌巨秩为形式,以人与自然主题为核心,以编与著为方式,以历代诗词的面貌呈现则又为现代人获取借鉴性和启示录,则是当今第一部。该书立意高远、主题突出、彩线鲜明、古今连通,在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这本书适逢其会,应运而生。

    二、编选精当。该书以历代为经,以类别诗群为纬,以四辑(“竹苞松茂”、“鸡犬桑麻”、“乐山乐水”、“天人合一”)为框架,编织起纵横经纬的网路结构。选目既有名家、大家,又有姓氏无考的比丘尼,更扩大到新疆、西藏、美丽宝岛的《台湾竹枝词》。这就是眼光和眼界,慧眼识宝,探骊得珠。

    三、赏析精粹。首先,四辑的分类“题记”或是“引言”、“导语”只有短短一页文字,但容量丰富、含意深刻,既概括类别诗的总体特征,又依托整个中国文化史的宏深背景,融会贯通,有思想史的深度。其次,单篇的赏析文字从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艺术的总体层面上,做到了描述、阐释、鉴赏三结合,诗情、画意、哲理三结合,古代诗、现代性、时代感三结合,触手成春,精彩纷呈。文字恬然、雅然,语风蔼然、悠然,切近、切合读者对象、受众群体。最后,坚守正确的鉴赏立场。这本书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着鲜明的现实意图,它实现了对人与自然主题的古今认同和链接,全书的落脚点、归趋点,也是聚焦点,就是用古典诗词人与自然主题的思想资源、精神风貌、理想境界,贴近今世、贴近今人,对现世界和现代人加以感染、感化,劝导、疏导,召唤、呼唤。

    四、装帧精美。该书典雅、精美,与书的整体内容相融会。书的本身就能赏心悦目,怡人性情,体现了和谐美感。

(作者系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拓展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审美途径

——评莫砺锋主编的《我见青山多妩媚》

陈书录

 

       《我见青山多妩媚》以特有的审美眼光,从中精选了186首诗词,进行精到的注释与评析,不仅是中国历代有关人与自然诗词中的精华展览,而且也大大拓展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审美途径,是中国传统文学与现代生态文化相结合的一个成功的范例,是一部进行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审美教育的佳作。

       《我见青山多妩媚》在拓展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审美途径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在:

       一是自然之景与人的情感相互交融。清代郑燮[满江红](思家)词中有云“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这与南宋辛弃疾的[贺新郎]词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人与自然交融的点睛之笔。

       二是自然之景与人的情感互动互补。纪昀的《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诗写道:“沿江无数好山迎,才出杭州眼使明。两岸蒙蒙空翠合,琉璃镜里一帆行。”这首诗描写富春江的沿岸风光,“看似全是写景,实则处处有情,明媚秀丽的自然风光给诗人带来的愉悦之情实在难以言表”。

       三是自然之景与人的情感相反相成。如清代诗人申涵光的《泛舟明湖》:“女墙倒影下寒空,树杪飞桥渡远虹。历下人家十万户,秋来俱在雁声中。”本书的编撰者结合《诗经·小雅·鸿雁》中的“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等诗句来看,《泛舟明湖》诗中借寒秋鸿雁哀哀长鸣之声来映衬百姓饥寒交困的悲哀。而诗中展示的杨柳依依、风物秀美的景色,是“以美景写哀情,愈见其哀”,达到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总之,本书大力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尤其是表达了天人合一、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将物境与心境融为一体,真挚动人,美不胜收,从多方面拓展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审美途径,是对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进行审美再创造的丰硕成果。(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我见青山多妩媚》读后

童强

 

       这是一部相当成功、颇具特色的诗词选本,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选题独到。中国传统时代,诗歌创作非常兴盛,诗词选本也非常多。历朝历代,包括建国以来,各种各样的诗选词选,可谓是应有尽有。但是如《我见青山多妩媚》这样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将历代诗词佳作汇集一处,略加导读,形成一部篇幅适宜的选本,恐怕从来没有过。所以说,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诗词选本。

       其次,编撰精良,图文并茂。中国历代诗词作品很多,从其中选出186首作品,很不容易。我们看到选出的都是历史上传承下来的经典之作,既有人们传诵久远的佳作,又精选出来一些一般读者不太熟悉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既古朴典雅,情味深长,又兼顾到现代青年人欣赏眼光和审美倾向。注释简洁明了,赏析文字,生动优美。书中所插的彩图相当精美,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之余,欣赏到中国古代绘画之美。图标设计颇费心思。这一选本,在近些年来的同类出版物中无疑是少见的精品。

       第三,这部历代诗词选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本“诗词选”不仅针对古典诗词爱好者,实际上,它面向所有人,面向所有关注自然、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的读者。就这点而言,这部“诗词选”超越它作为一般文学作品选集的意义,它将在当今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进程中,发挥出不同寻常的启发作用和积极影响。这里精心挑选的中国历代186首优秀诗人的优秀作品,不仅可以使我们欣赏经典的诗歌,而且还在我们试图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历程中,提供一种心灵上的指引,使我们重新学会倾听自然、敬畏自然。

       自然,永远都是人生存在其中的自然,是人们耕种劳作、繁衍生息、沉思与梦想在其中的自然,是通过诗人心灵之眼看到的山石河流,是诗人用生命意识渲染过后的绿水青山。这正是这本“诗词选”中收录的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诗,能够永远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