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因慧委员代表致公党江苏省委员会作题为
《关于我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推进人才强省建设的建议》的发言
(
为配合省政府“万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实施,2010年6月,致公党江苏省委开展了以引进海外人才来苏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引凤工程”,组织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十多所名校和科研院所博士来我省考察创就业环境,积极推动海外优秀人才与省内用人单位对接。这项工程有利于政府部门的相关活动,并与之形成了有益的补充。目前,已有14位留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意向协议。现有2位到我省用人单位报到工作。
通过实践和思考,我们认为,我省引进海外人才工作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1.海外人才引进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一是很多用人单位具体引才政策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致使海外优秀人才选择回国发展目标与省内用人单位寻找紧缺人才存在“双盲现象”。二是对人才引进后面临科研启动资金、团队组建等实际困难缺乏跟踪服务。三是人才服务涉及部门较多,办事环节不统一,不确定性因素大。
2.人才引进重“领军型”、“双创”类,轻“团队型”、管理类。在引进海外人才层次上,对于人才团队中起支撑性作用的、尚处于发展中的年轻留学人员的支持不够。引进专业上,重点集中在创新创业人才,而引进现代农业、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及政府公共管理类人才相对较少。
3.海外人才引进南北区域差异明显。与苏南相比,苏北吸引和留住海外高层次人才环境欠佳。据统计,近5年来,我省苏南地区引进海外人才9310人,约占全省引进总量的85%;而苏北地区仅引进543人,约占全省引进总量的5%。从引进单位看,苏南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4179人,企业引进5121人;苏北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仅引进182人。
4.宏观政策引导下的社会化引才机制尚未建立。我省与国内其他地区一样,由政府主导提供引进海外人才各项服务。其优点是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所引进人才支持力度较大。但在现有机制下,每年实际引进人才的规模成效受限于政府组织的有限活动,一方面难以满足我省充满活力、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对海外人才大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因为渠道单一和缺乏全天候对接,在客观上错失了许多引进有意向到江苏工作优秀人才的最佳时机。
面对“十二五”转型重任,我省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需要集聚大批高层次人才参与江苏的建设事业。为此,我们建议:
一、创新“建库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引进人才跟踪服务成效
对引进回国工作人才的情况建立和完善“专家库、项目库、成果库”,对其资助情况、工作变动、工作成效等进行跟踪,并逐步实现管理的网络化和资源共享。设立 “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针对优秀海外人才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菜单式”优惠政策。建立创业投资服务中心,对接海外人才的创业计划。
二、细化政策措施,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海外人才引进提供明确支持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引进评审机制,对引进海外领军型人才、高层次人才、“潜力型”人才提供分层次、分阶段灵活的政策支持。鼓励高层次团队的引进,可将国外团队整体引进,也可由领军人才在回国前后进行国际招聘。放宽现有优惠政策对资历、年龄的要求,加大对来江苏从业的年轻人才、非知名院校人才和企业创新人才在科研经费和生活上的支持力度。
三、有针对性地扩大引进专业领域,选拔聘用海外优秀人才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在制定优惠政策和组织人才招聘活动时,进一步加大对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管理学科海外人才的关注。出台专门政策,将涉及政府对外经济、贸易、金融、法律、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等部分岗位,以聘用政府顾问、政府雇员及公务员招录等方式,吸引一批海外优秀人才参与我省公共事务管理,进一步提升政府工作与国际接轨新理念、新水平。
四、设立专项人才引进项目,鼓励高层次人才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动
设立苏北地区专项人才引进资金,专门用于引进沿海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等急需的技术专家、资本运作专家和专业管理团队。在“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等项目资助上,对苏北五市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我们这次“引凤工程”请来的留学生有2位没到江苏来,反而到贵州去开发一个项目,值得我们思考。
五、鼓励社会广泛参与,拓宽多元引才渠道
致公党江苏省委发挥与海外广泛联系优势,围绕我省“人才强省”战略,自2010年实施“引凤工程”,受到海外人才与省内用人单位广泛欢迎,对我省引进不同梯次海外高层次人才起到了相得益彰的作用。希望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引凤工程”加强指导,支持其在我省引才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此外,在新一轮引才工作中,建议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国内外社会人才中介机构通过猎头方式引才;鼓励省内有条件的高校、企业利用现有平台,建立以基地、平台促进团队、人才引进模式。
发言人单位和主要职务: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江苏省委主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