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珍
(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
本次常委会议听取了副省长张桃林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情况通报,邀请文化部原部长、十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当代著名作家王蒙作了关于和谐文化建设方面的报告。这对我们深入了解有关情况,更加积极有效地履行职能,很有帮助。委员们围绕会议议题,提出了许多有分量、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准备充分,开得很成功。
下面,我根据主席会议的意见和本次会议的有关情况,就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方面再谈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
一、认清形势、明确责任,充分认识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性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省委、省政府根据党的十七大的新要求、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提出要加快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并把建设文化强省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响应中央的号召,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政协组织责任重大,政协委员大有可为。我们要从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意义,不断深化对新形势下文化建设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为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根系所在。文化是根,是魂,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之所以能够存在与延续,就是因为他们都有各自的文化根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源,是炎黄子孙团结一心的纽带,是华夏儿女共有的精神财富。“天地之间、莫贵于民”的民本理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生哲学,“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高尚气节,“扶正扬善、恪守信义”的社会美德,“天人合一、恬淡养生”的医学保健等等,这些中华文化的精髓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民族的生命,更新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生活。江苏历来人文荟萃、人才辈出,不仅创造了辉耀古今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灿烂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支瑰宝。这些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江苏人民创造时代精神的宝贵财富,是江苏率先发展的不竭源泉。我们要通过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继承好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好我们的精神家园,使江苏不仅因为经济成就具有吸引力,而且因为文化繁荣产生凝聚力、扩大影响力。
文化是衡量小康社会水平的重要标志。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有发达的经济,也要有繁荣的文化。伴随着文化繁荣兴盛的小康社会才是全面的、充分的。现代社会中,经济和文化相融已成为大趋势。文化可以提升经济质量,经济活动中注入的文化元素越多,物质生产中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文化可以拓展经济范畴,文化产品与服务已作为独立的贸易形态,成为当代产业结构中的重要一环。文化可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给人类带来幸福、进步、有序与发展的空间,给民族和国家带来凝聚力与魅力、个性与形象、自豪和满意感。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进程证明,经济越发达,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就越紧密,文化的经济功能就越凸现,文化的力量发挥得就越充分。江苏作为沿海发达省份,只有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发展的活力、增强发展的后劲,使江苏在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春风雨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文化的沐浴和滋润。文化反映人们对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实现和谐的源泉和动力。没有先进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也就没有建设和谐社会的追求。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灵和谐,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在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只有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倡导和谐文化理念,培育和谐文化精神,充分发挥文化对社会和谐的价值引领作用,才能鼓舞全省人民的热情,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为构建和谐江苏而共同奋斗。
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具体体现。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是与物质硬实力的发展辩证相为的。提高文化软实力,可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实力。文化软实力是指导硬实力的。当硬实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文化软实力就逐渐成为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软实力的渗透性强,影响力大,具有以柔克刚、滴水穿石的效果;软实力饱蕴情感,为群众喜闻乐见,以其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社会,更容易在交流中形成感应,在沟通中达成共识。文化在给我们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的同时,更能给我们的思想和精神以启迪、烛照、支撑和抚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一旦文化的能量得到充分释放,必将对经济社会产生巨大的反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文化是体现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关键在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要注重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提高文化素质是提高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文化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和手段,同时对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积极开展各种健康的文化活动,可以使人们陶冶性情、涵养情操、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一句古话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不断探索创新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帮助人们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人的价值得到实现,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是建设美好江苏的重要支撑。文化发展推动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创造美好明天。江苏未来的发展,既需要经济实力,也需要文化影响力。加强文化建设是“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重要支撑。积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有助于协调人与资源的关系,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有助于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有助于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推动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只有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文化发展,以先进的思想导向和精神动力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创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才能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才能建成内涵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全面、人民群众更加认可的小康社会。
二、集思广益、咨政建言,积极推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政协具有关注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多年来,政协委员对我省文化建设一直十分关心,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围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这次常委会前,省政协开展了一系列准备工作:一是给全体省政协委员寄发了一封信,发动委员为江苏文化建设建言献策;二是召开了驻江苏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江苏文化建设的意见;三是邀请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负责同志通报关于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情况,了解我省在文化建设方面所作的工作和面临的问题;四是整理汇总省九届政协委员关于文化建设的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大会发言等;五是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政策;六是组织委员赴基层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全面掌握情况。这些活动开展得扎实深入,获得了良好的回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常委会议共收到大会发言材料49份,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有16位委员作了大会发言。委员们对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策部署表示赞同,对我省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问题。委员们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作用。委员们建议,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到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之中,体现到媒体传播之中,渗透进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要重视社会科学研究,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及其在江苏的实践。要推动和谐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成员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提高江苏人的文明素养。要继续大力宣传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典型、弘扬“三创”精神、激励“三创”实践,使“三创”精神成为江苏人的宝贵品格和美好江苏的鲜明特征。要进一步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广大农民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二是关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题。委员们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系着百姓的基本文化权利,应着力体现均等化、普遍化的原则。目前,我省城乡之间、地域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拥有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差别还比较大。要加快完善以大型公共设施为骨干、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的文化网络,构建覆盖全省、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的委员建议,公共文化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主体,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要支持和鼓励各种公共文化资源、设施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放,使更多群众在享受改革开放物质成果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精神文化成果。要通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和数字化手段,创新公共文化的服务方式,整合已有资源,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高现有公共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能力。委员们提出,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有“硬化”、“亮化”、“绿化”,还要有“文化”。要加快乡镇文化站建设,有效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壮大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推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保证农民群众有书看、有戏看、有电视电影看、有文体活动可参与。
三是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问题。委员们提出,文化产业是新时代经济发展中充满生机的产业领域。和广东、陕西、山东等省相比,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对GDP的贡献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委员们建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种种思想障碍,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培育。要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努力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要充分利用江苏丰富多样、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文化优势,在挖掘文化资源、盘活文化资本上下功夫,重点支持具有民族特色、江苏特点的文化产品走出江苏、走向全国、走向海外。一些委员认为,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新颖独特的创意可以点石成金,形成传统产业不可比拟的增长空间。要鼓励发展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支持主推自有品牌的文化企业。还有的委员认为,文化具有原创性、差异性、不可复制性等特点,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紧紧抓住这些特点,充分利用这个时代所具有的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文化产业是一个“共舞的舞台”,一定要在文化创新的基础上,创建新的载体,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培育文化产业的“新业态”。
四是关于建设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问题。委员们认为,高素质的人才,是文化生产力中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发展文化的第一资源。我省拥有了一支较好的文化人才队伍,但拔尖人才比较缺乏。要打破论资排辈观念,不论亲疏远近,形成一个良好的用人机制,让更多优秀人才在使用中崭露头角、脱颖而出,让现有工作岗位上具备一定专长的人才真正发挥作用。要以宽阔的视野看待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通过项目合作以及签约、兼职、聘请等形式引进一批紧缺文化人才,使江苏成为优秀文化人才创业创新创优的集聚地。委员们建议,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以真心求才,以政策揽才,以事业留才,以灵活的机制借才、用才,使人才活力充分迸发。要强化人才激励政策,让一流的人才得到丰厚的报酬,突出的贡献得到应有的回报,让为江苏文化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受尊重、有地位、得利益。
五是关于繁荣文艺创作、多出文艺精品问题。委员们认为,文艺创作不能拔苗助长,不能为了追求短期效应而让文艺工作者快出成果,那样只能导致文艺创作队伍走向功利。文艺创作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奋斗、共同创造的积累过程,一个文艺作品从创作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需要有个过程。文艺创作要着眼长远、立足实际、敢于创新,不要急于求成、媚俗跟风、人云亦云。委员们建议,要从我省文艺作品数量多、精品缺的实际出发,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加大对重大精神产品创作生产的扶持力度,加快实现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鼓励和支持文艺创作者到普通群众中去,到城乡基层去,到生产一线去,从实践中挖掘题材,从生活中捕捉灵感,从群众中发现典型,努力创作更多能够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精品力作。要充分尊重文化艺术规律,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鼓励形成流派、形成风格,形成有利于精品力作涌现的文化土壤和环境。
六是关于完善落实建设文化强省相关政策问题。委员们提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有必要也有能力拿出更多的财力物力支持文化强省建设。委员们建议,要制定更加宽松、优惠的文化政策,继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在文化事业上“多予”,在文化产业上“少取、放活”,让市场“无形的手”发挥更大作用。要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生产方式、传播手段的创新,丰富文化的品种、样式、载体,不断增强江苏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有些委员认为,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切实转变职能。有些委员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小康指标体系,增加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加文化建设方面的指标。
三、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继续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献计出力
目前,江苏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有序、文化人才不断涌现。这个局面的形成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也包含了广大政协委员的心血。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进一步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切实履行职能,继续为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献计出力。
第一,要把推动文化强省建设作为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政协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重点围绕文化建设中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精品创作、文化强省评估体系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意见建议。省政协与文化建设直接相关的部门,要更加主动、更加活跃地开展文史资料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戏曲传承和保护、文化交流协作等活动,推动我省文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在推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我省有各级政协委员两万八千多名,其中汇聚了许多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或曾在党政领导岗位多年从事文化工作的同志,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广大政协委员要积极投身文化强省建设的生动实践,特别是文化艺术界的委员更要身体力行,努力创作精品力作,为人民群众奉献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各级政协组织要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委员了解中共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鼓励和支持委员围绕文化建设问题,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
第三,要努力为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凝聚力量。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提倡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自觉追求。要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支持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参与文化建设的协商讨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界人士投身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精神文化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要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大力宣传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围绕文化强省建设,积极履行职能、努力多作贡献的精神风貌。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今年以来,省政协认真贯彻年初召开的十届一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十届二次主席会议确定的工作重点和活动安排,全面履行职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开局良好。下一阶段,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四项工作:一要组织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省政协党组、省政协机关正在开展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目前,省政协党组已完成第一阶段的学习调研,进入对照检查、分析问题阶段;省政协机关正处在集中学习、调查研究阶段。我们要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深化工作部署,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取得成效。二要认真抓好委员的学习培训。从已经结束的两期新委员学习研讨班以及港澳地区委员学习联谊活动来看,委员们反响很好。接下来,我们还将举办两期学习研讨班,并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编印《学习资料》等多种形式,把委员学习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三要精心组织好履行职能的各项活动。本次常委会议,对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进行了协商讨论。会后,省政协相关专委会要及时汇总整理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报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今年接着还有两次常委会议,将分别以推动生态省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为主要议题,进行协商讨论。同时,还安排两次主席会议,围绕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问题,进行协商讨论。本次常委会议结束后,省政协办公厅、研究室和各专委会要着手启动十届七次主席会议专题协商民生问题和十届三次常委会议专题协商生态省建设问题的各项准备工作。提案、委员视察、专题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港澳台侨、文史资料等各项经常性工作也要抓紧进行。四要深入开展“三型”机关建设活动。开展建设“学习型、文化型、健康型”机关活动,是省政协重视和加强机关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省政协机关已经组织力量,研究制订了初步实施方案。我们要充实细化方案,进行动员发动,确保“三型”机关建设活动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建设文化强省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包括政协委员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谱写江苏文化建设的绚丽篇章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