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届三次会议 / 媒体报道
发布日期:2010-01-29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盛会观察

  从着力帮扶困难群众就业,到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从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到提高城乡医疗保障水平;从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到解决城乡居民出行和饮水安全问题……

  坚持民生优先,加大民生领域投入,这一积极的政策取向背后,凸显出民生执政的内核:善用“看得见的手”。而这,也成为与会代表委员的鲜明共识。

  事实上,如何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转化为改善民生的暖阳,这其间一个重要的认知点,就是如何处理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正如代表委员讨论所言,无论是机制体制的“破冰”,还是幸福民生的“破题”,以及民生质量的“水涨船高”,我们都迫切需要“正位”政府职能:从聚焦经济领域,扩展到更为广阔的公共服务领域,进而发挥其公共管理职责,合理配置资源,切实解决民生领域的深层次问题。

  经济态势越是回升向好,越是要倾心倾力于民生。善用“看得见的手”,就是主动适时地弥补“看不见的手”所无法承担的责任空白。显然,当前最要紧的,就是从制度层面,从投入源头,从施政程序上着力破解就业、住房、就医、教育、社保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题,为大多数的社会成员提供尽可能多的惠而不费的公共服务。用好这只“看得见的手”,其乘数效应无可限量。

  更多代表委员还认识到,引导“看得见的手”有赖于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不能片面强调GDP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显性指标”,不能纵容发展“只见物不见人”,不能忽视民意、民愿、民心在发展中的权重。(李 扬)